杜甫《花鴨》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時間:
文軒
詩歌朗誦大全
杜甫曾由左拾遺貶華州司功參軍,也正是由于好開腔,好管“閑事”,以至于觸怒了唐肅宗和他的親信。但是杜甫并不后悔,而且一直鳴到死,這就是他的偉大過人之處了,在舊社會,是難能可貴的。
詩中描繪了花鴨潔身自好從容不迫的本性,又以羽毛獨立喻自己的才能,下句以黑白分明喻自己的品德。似有貶抑之意,其實是極力贊揚。充分表現了杜甫“疾惡如仇”的性格,諷刺了嫉賢妒能之人的丑惡嘴臉。
杜甫《花鴨》【原文】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①。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②。
不覺群心妒,休牽眾眼驚③。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④!
杜甫《花鴨》【注釋】
①“花鴨”二句:以花鴨身上之無泥,喻自己之潔身;以花鴨之緩行,喻自己之從容自得。泥滓(zǐ):泥渣。
②太分明:特別清楚明了。這里所指是非分明,善惡分明。說“太分明”,似有貶抑之意,其實是極力贊揚。這也充分表現了杜甫“疾惡如仇”的性格。
③“不覺”二句:依照仇兆鰲注:“下四作警戒之詞。群心眾眼,指諸鴨言。然惟獨立,故群心妒;惟分明,故眾眼驚。”按群心眾眼,比一般俗物。
④稻粱:食物,此處喻祿位。汝:你。先鳴:首先發聲。此處喻直言。末二句含義極深廣,意在揭露權貴們用威迫利誘的手段來壟斷言路,使大家都不敢發聲。
杜甫《花鴨》【譯文】
花鴨雖然不是什么名貴的物種,但它卻有著可貴的獨特之處。你看它身上從來都不沾染一點兒泥渣,無論多么高的臺階,都能保持穩重的姿態,緩步慢行。
再看它身上的羽毛,每一根都是緊緊相依卻更懂得如何單獨站立,只是它這一身與眾不同的羽毛,黑色與白色太過分明。
花鴨并沒有察覺它已招惹了一大群鴨子的真心嫉妒,但它也沒有絲毫辦法,去阻止那些被俗世凡塵牽動的驚詫的眼神。
花鴨啊花鴨,如果你身邊那極其微少的稻粱尚且還在,我勸你千萬不要率先發出聲音,不然觸動了群鴨的私欲,你必將斷了你賴以生存的稻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