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榮的雜文《月光下的探訪》
李漢榮最早追隨泰戈爾,也受其影響。作品充滿哲理,抒情意味很濃,鐘情于對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李漢榮的雜文《月光下的探訪》,希望大家喜歡。
《月光下的探訪》
今夜風輕露白,月明星稀,宇宙清澈。月光下的南山,顯得格外端莊嫵媚。斜坡上若有白瀑流瀉,那是月暉在茂密青草上匯聚搖曳,安靜,又似乎有聲有色,斜斜著涌動不已,其實卻一動未動,這層出不窮的天上的雪啊。
我爬上斜坡,來到南山頂,是一片平地,青草、野花、荊棘、石頭,都被月色整理成一派柔和。蟈蟈彈著我熟悉的那種單弦吉它,彈了幾萬年了吧,這時候曲調好像特別孤單憂傷,一定是懷念著它新婚遠別的情郎。我還聽見不知名的蟲子的唧唧夜話,說的是生存的焦慮、饑餓的體驗、死亡的恐懼,還是月光下的快樂旅行?
在人之外,還有多少生命在愛著,掙扎著,勞作著,歌唱著,在用它們自己的方式撰寫著種族的史記。我真想向它們問候,看看它們的衣食住行,既然有了這相遇的緣分,我應該對它們提供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它們那么小,那么脆弱,在這龐大不測的宇宙里生存,是怎樣的冒險,是多么不容易啊。然而,常識提醒我,我的探訪很可能令它們恐慌,不小心還會傷害了它們。我對它們最大的仁慈和幫助,是不要打擾它們,慈祥的土地和溫良的月光會關照這些與世無爭的孩子們的。這么一想,我心里的牽掛和憐憫就釋然了。
我繼續前行,我看見幾只蝴蝶仍在月光里夜航,這小小的宇宙飛船,也在無限里做著短促的飛行,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探索存在的底細、花的底細,此刻它們是在研究月光與露水相遇,能否勾兌出宇宙中最可口的綠色飲料?
我來到山頂西側的邊緣,一片樹林寂靜地守著月色,偶爾傳來一聲鳥的啼叫,好像只叫了半聲,也許忽然想起了作息紀律,怕影響大家的睡眠,就把另外半聲嘆息咽了回去——我驚嘆這小小生靈的偉大自律精神,我想鳥的靈魂里一定深藏著我們不能知曉的智慧,想想吧,它們在天空上見過多大的世面啊,它們俯瞰過、超越過那么多的事物,它們肯定從大自然的靈魂里獲得了某種神秘的靈性。
我走進林子,我看見一棵橡樹上掛著一個鳥巢,我踮起腳尖發現這是一個空巢,幾根樹枝一些樹葉就是全部建筑材料,它該是這個世界最簡單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護了注定要飛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傾灑的歌聲,也是在這里反復排練。而此時它空著,空著的鳥巢盛滿寧靜的月光,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微型天堂。
如果人真有來生,我希望我在來生里是一只陽雀鳥或知更鳥,幾粒草籽幾滴露水就是一頓上好午餐,然后我用大量時間飛翔和歌唱,我的內臟與靈魂都樸素干凈,飛上天空,不弄臟一片云彩,掠過大地,不傷害一片草葉。飛累了,天黑了,我就回到我樹上的窩——我簡單的臥室兼書房——因為在夜深的時候,我也要讀書,讀這神秘的寂靜和仁慈的月光……
李漢榮的文學評價:
推薦大家看該作者更多的文章。相信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不曾有過的思考和一些獨特的感受。而這種思考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看到那洪水滔滔,氣候異常嗎?人類變異的思想使這個脆弱的地球無以再繼續正常地承載下去。它在發燒。讓我們的心靈回歸吧!回歸到純和中去!
李漢榮主張回歸到生命的本質當中去,與山河自然、生靈萬物共呼吸。他說:“每次寫作,我總是打開窗子,眺望一會兒朦朧的遠山,如果恰逢一聲鳥叫,我的詩文便有了清脆生動的開頭;如果在夜晚寫作,我就先在空曠寧靜的地方,仰望頭頂的星空,聆聽銀河無聲的波濤,宇宙無窮的黑暗和光芒滔滔地向我的內心傾瀉,我靜靜地呼吸著那從無限里彌漫而來的浩大氣息,然后,我開始訴說,向心靈訴說,向人群訴說,向時間和萬物訴說。
語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氣激活,語言行走和飛翔起來。語言有了只有在這個時刻才有的動人表情和語調,就這樣,我的心,在語言的原野上走向遠處和深處。每當這個時候,我感到,萬物和宇宙都參與了語言的運動。” 總的說來,解答李漢榮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是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感悟以及濃郁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