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榮的雜文《生不能抵達的彼岸》
李漢榮多年來寫作詩歌約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說30余篇。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李漢榮的雜文《生不能抵達的彼岸》,希望大家喜歡。
《生不能抵達的彼岸》
對母親的想象只能止于眼睛,余下的是父親的領地。即使最美麗的母親,即使她曾經喚醒你對母性的最初膜拜和沖動,母親,她是你的母親--這莊嚴的律令來自上界,比法律更權威,更具有神性的莊嚴。于是你遠距離眺望和贊美母親。母親漸漸被你想象和塑造成神。女神就這樣誕生了。
女神,男人想象中完美的母親。
女神,男人世界的公共情人。
具體的母親會死去,絕對的、象征的母親,不會死去,如男人的饑渴和想象一樣恒久,并撫慰著男人的饑渴和想象。
歌德一生崇拜女性,渴望常新常在的愛情,他的智慧和理性是那般成熟和深邃,而他的感性生命則一直處于饑餓和期待之中。他渴望不停地進入初戀,進入哺乳期,不停地被女性熱愛,也熱愛那熱愛著他的女性,直到七十八歲高齡,他仍向一位十七歲少女求愛,當他被禮貌地斷然拒絕后,歌德老人老淚縱橫、泣不成聲,他是感到了不再被母性懷抱接納的悲哀?他是感到了不再擁有女性--從今,世世代代的女性都與他無關了--這是怎樣的大悲哀啊。
所以,歌德說出了這樣至愛至真的話語:永恒的女性引領我們上升。
女性維系并滋潤了男性對這個世界的感情,澆灌了男性對萬物的詩意想象,女性也軟化了男性身上的暴力、攻擊性傾向,使男人之間達成一定的妥協,從而也使男人與自然萬物達成一定的妥協。是女性使這個世界趨于和諧。
男人是文化和制度的產物,男人是屬于這個世界的。
女性是超越制度和文化的,女性既屬于這個世界又不屬于這個世界,女性屬于多重世界,是多重世界的化身,是多重暗示的組合,女性葆有著更多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女性是以人的形象到來的大自然。
女性身上的詩性、神性,凈化著被文化污染了的人性,軟化了以男性文化為支撐的制度盔甲和理性老繭,不斷激活這個世界被遮蔽被封凍的鮮活感性和詩意。
男人一直在毀壞這個世界,女性一直在拯救這個世界。
盤古開天,后羿射天,女媧補天。
當這個世界不宜居住的時候,嫦娥就逃到月亮上,月光就是這位女神灑向大地的神性之水、母性之水。
倘若月亮上居住著一位被放逐的男神或暴力之神,就沒有那么多眼睛仰望月亮了,月光就不那么美好皎潔了。
即使女神離開了這個世界,她仍在關懷和照料著這個世界。
男人可能占有女性,但永遠不能到達女性。
女性的本質扎根于萬物之中,發端于宇宙的永恒秘密里,女性的眼神凝聚著銀河系億萬個恒星的目光,女性的淚水分泌著大海深處的鹽,女性的憂傷是生命找不到目的的憂傷。
男人永遠不可能到達女性,即使他與女性緊緊相擁的時候。
女性,是我們永生不能抵達的彼岸。
李漢榮簡介:
《李漢榮散文選集》2011年7月?日已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人民日報、中華讀書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中國作家協會網站、光明網、中國文明網、新民網、搜狐網等媒體發表評論推介該書。當當網上書店、亞馬遜網上書店、京東網等大型網上書店連續斷貨,供不應求。讀者給該書以很高評價。認為這本書是“在我們這個年頭里,是一本難得讓人安靜下來、回到自身、回到本真、回到內心的好書。書的裝幀、紙張也很講究,是百花文藝出版社的精品:無論書的內容和形式,都很好”。
讀者“漯河一霞”評論道:“在大學學習現當代中國文學史,一直對現當代文學存在一種偏見,覺得現在幾乎沒有那種詩意與真情并茂的文字了,造作的表達太多了。一直喜歡古代文學,沉醉于它對眾多人生話題的詩意表達,偶然在《讀者》上看到李漢榮的一篇散文《井繩》,后來又相繼讀到幾篇,有一種久違的感覺,他用現代語來書寫被現代都市掩埋的鄉村童話,從溫情的土地上撿起了失落的文明。不要抱怨社會太過喧囂、浮躁,許多人只是不經意被現代文明的煙塵遮蔽了雙眼,只要去發現,世界還有一些寧靜的角落,人可以詩意的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