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榮的雜文《這么好的白云》
李漢榮的作品長于想象,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李漢榮的雜文《這么好的白云》,希望大家喜歡。
《這么好的白云》
這么好這么好的白云,這么多這么多的白云。只有神的思緒里才能飄出這么純潔的白云。隨便摘一片都能寫李商隱的無題詩,都能寫李清照憂傷的情思。
我覺得古今詩人中最純粹的當數李商隱和李清照二位,他們的情感最少受生活和文化的污染,單純到透明,真摯到只剩下真摯本身,憂傷是生命和情感找不到目的的純粹憂傷,而不是憂于時傷于物的世俗化情緒。
李白的浪漫里仍摻雜著對功名的牽掛;杜甫的國家意識大于生命意識;李賀荒寂敏感,有點病態,鬼魂的過多出沒破壞了詩的美感;王維的禪境一半得自悟性一半得自技巧,太高的藝術悟性取代了他對生命的真誠投入,我不大能看出此人內心里有過刻骨銘心的愛情;柳永在風塵柳煙里走得太遠,他是一個真誠地玩情感游戲的人,但他不是情感生活中的圣人……李商隱和李清照是活在心靈世界中的人,我不知道他們的信仰,但我感到他們是以愛為信仰的人,在他們心里,愛才是這個世界不死的靈魂,是生命的意義:“尋尋覓覓”,總是尋覓著情的蹤跡愛的記憶,她希望雁飛過虛無的天空,都能帶回愛的消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才是人類美好靈魂的不朽銘文。
對純粹心靈生活的沉浸,使他們體驗了透明的幸福,也感受到徹骨的絕望,從這樣深邃的心海里提煉出的詩情,怎能不句句是鹽,字字是珍珠,每一句都能把我們帶入情感的古海,帶入語言盡頭那無邊的心域。
這兩位詩人的詩最適合寫在這么白的云上。就把他們的詩寫在白云上吧。我忽發奇想,我們何不制造出一種不容易散失的白云,方形的、條形的、心形的、花朵狀的,把古今最真摯美好的詩句抄在上面,給每個地方每個國家分上若干朵,讓人們仰起頭,就能看到白云,看到詩。用詩和白云布置人類的天空,該是多么好啊,這比用煙塵、用槍炮、用導彈、用間諜衛星封鎖和傷害天空,是強了多少萬倍啊!我們得趕快改變自己的惡習了。
這么好的白云,這么多的白云,我們都白白浪費了,讓更多的白云進入我們的生活,擦拭我們灰暗的天空和灰暗的心靈吧。
李漢榮文章的藝術特色:
李漢榮作品的藝術特色十分鮮明,即奇特的想象和詩意的表達;而這也正是解答李漢榮作品藝術特色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李漢榮最早追隨泰戈爾,也受其影響。作品充滿哲理,抒情意味很濃,鐘情于對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筆下的春天、雨季純然一幅幅清晰的畫面;想象奇特,意境深邃,韻律幽雅,語言精美,將悟性和思考融合在優美的文字之中,給人以清新明麗的藝術享受。
海子死后的90年代末,李漢榮的詩和散文風格大變。他一轉身致力于散文創作。李漢榮發揮散文家“材料扎實”、感悟深妙、語言清新縝密的長處,他的《南山》、《老屋》、《放?!?、《外婆的手紋》、《一碗清水》、《回憶父親》、《對中醫的一知半解》、《父親和他用過的農具》、《凝視:母親用過的......》、《雪界》、《感念祖先》、《對一個垃圾堆的觀察》、《溪水》、《采藥人》、《野地》、《野河》、 《河床》、《地氣》、《橋》、《傾聽的夜晚》、《山中訪友》、《夢回唐朝》、《購物記》等散文系列組章于詩意的抒寫中顯出細節的清晰、充實,情思的深摯、感人。其中散文《山中訪友》還被選入了小學語文六年級第一學期的第一課。
另外一篇《外婆的手紋》也被選入初中語文八年級第二學期的生命的沉思單元。李漢榮的語言非常富于韻致,清新、鮮活,很有張力,他用精妙的語言呈現深妙的悟性,在他的作品里,讀者能充分感受漢語的無窮詩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