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經典小雅詩歌欣賞有賞析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榖,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民莫不谷,我獨不卒。
【注釋】: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終養父母。
蓼(音陸):長大貌。
莪(音俄):莪蒿。
蔚(音衛):牡蒿。
花如胡麻花,紫赤;實象角,銳而長。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瓶小而盡,罍大而盈。言罍恥者,刺王不使貧富均。
怙(音護):依靠。
昊天罔極: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無窮。
烈烈:艱阻貌。
發發(音撥):疾貌。
榖:養。
律律:同烈烈。 弗弗:風聲。
卒:終。指終養父母。
【賞析】: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發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終養父母的遺憾,沉痛悲愴,凄惻動人,清人方玉潤稱為“千古孝思絕作”(《詩經原始》卷十一)。詩以叢叢莪蒿搖曳興起心中苦澀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連用“生”、“鞠”、“拊”、“蓄”、“長”、“育”、“顧”、“復”、“腹”九個動詞,直頌父母恩德。充分表達“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終于發生“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愴地呼號。末兩章又是景象描繪,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飄風的吹拂,又寫孝子的悲苦,情與景交融,虛與實相襯,充分表達了詩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卻又給人無比想象的空間。
詩經經典小雅詩歌欣賞有賞析篇2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視。
睠言顧之,潸焉出涕。
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既往既來,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無浸獲薪。
契契寤嘆,哀我憚人。
薪是獲薪,尚可載也。
哀我憚人,亦可息也。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
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私人之子,百僚是試。
或以其酒,不以其漿。
鞙鞙佩璲,不以其長。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
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維南有箕,載翕其舌。
維北有斗,西柄之揭。
【注釋】:寫周室對東方諸侯國的嚴重榨取,反映王室與諸侯的矛盾。
饛(音蒙):滿簋貌。
簋(音鬼):古食器。青銅或陶制。圓口,圈足,有耳或無耳。
捄(音求):長貌。
匕(音比):勺、匙之類。
砥(音底):磨刀石。
睠(音倦):同眷。
反顧也。潸(音山):淚流貌。
小東大東:東方大小之國。一說近東遠東之國。
杼(音住):梭。盛緯器。
柚(音軸):織機受經者也。
佻佻(音挑):輕薄不耐勞苦之貌。
氿(音鬼)泉:側出泉。
穫:木名。樺樹。一說刈伐。
契契:憂苦貌。
憚(音但):勞。
西人:指周京師來人。
舟:周的諧音。
裘:皮裘。一說求。
私人之子:家庭奴隸。
百僚:百仆。一說百官。
鞙鞙(音捐):玉貌。
璲(音遂):瑞玉名,可以為佩。瑞是宋玉。
長:雜佩雖長都是普通的佩玉。
漢:銀河。
監(音件):視。跂(音起):通歧。分歧。
七襄:七次移動位置。
報:反復(織布)。
睆(音緩):明星貌。
服:負。箱:大車之箱。
畢:星宿名。共八星,形狀象田獵用的畢網(帶柄的網)。
斗:北斗星。
挹(音義):舀。
翕(音細):引。一說斂縮。
揭:高舉。按本章末四句,箕星張口要吞咽,斗星柄指向西方,比喻西人向東方搜刮和榨取。
【賞析】:
《大東》控訴西周王朝對東方各諸侯國的掠奪,東方人勞苦倦極,卻空無一物只好仰天長嘆,表達他們在沉重的壓榨下不堪重負的哀怨。詩選取掠奪衣食進行傾訴,已見出賦役之重,所謂“杼柚其空”。在對比中,見出周人的奢華,東人的勞苦,道出掠奪的實質。詩人更是聯想豐富,想象奇珍異寶特,以天上的星象寫人間的現實,突出掠奪一空的殘酷事實,把一切神話的美麗都變得慘淡無光,增強了人們對東方人遭受掠奪的同情,也對掠奪者增強了憤怒。清人沈德潛解釋說:“《大東》之詩,歷數天漢牛斗堵星,無可歸咎,無可告訴,不得不悵望于天”。
詩經經典小雅詩歌欣賞有賞析篇3
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緝緝翩翩,謀欲譖人。
慎爾言也,謂爾不信。
捷捷幡幡,謀欲譖人。
豈不爾受,既其女遷。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
蒼天蒼天,視彼驕人。
矜此勞人。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楊園之道,猗于畝丘。
寺人孟子,作為此詩。
凡百君子,敬而聽之。
【注釋】:被讒遭害者的抒憤詩。
萋(音妻)、斐(音匪):花紋錯雜貌。
貝錦:貝紋錦。
哆(音齒):張口。
侈(音齒):張大。
南箕:星名。即箕宿。古人認為箕主口舌,故用來比讒者。
緝緝:口舌聲。
翩翩:往來貌。
捷捷:同緝緝。
幡幡:同翩翩。
既其女遷:好讒之禍,行將遷而及汝。即變而整自己。
好好:喜也。
草草:勞心也。
畀(音閉):給予。
北:北方寒涼不毛之地。
昊:天。
楊園:園名。
猗(音椅):加。
作:起。
【賞析】:
《巷伯》描寫遭受讒人的誣蔑陷害,表達了無比的憤恨。詩在表達憤慨時,強烈明快,而在描寫讒人的特點,又尤其細致生動,以“貝錦”描繪,“南箕”比喻,刻劃其形態,所謂花言巧語,多嘴多舌,而用象聲詞“緝緝翩翩”,“捷捷幡幡”,形容私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的狀態,真切鮮明,準確而極富特征。
詩經經典小雅詩歌欣賞有賞析篇4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從事。
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鮮我方將。
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
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
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
【注釋】:刺統治者用人勞逸不均,等級森嚴。
言:我。偕偕:強壯貌。
溥(音普):大。
率:循;自。
濱:涯,水邊。
率土之濱:即四海之內。
賢:艱苦。
彭彭:不得息。
傍傍:無窮盡。
嘉:夸獎。
鮮:珍。指珍視,重視。
將:強壯。
旅力:同膂力。體力,筋力。
燕燕:安息貌。偃:仰臥。
叫號:指征發的呼召。
慘慘:憂愁貌。
棲遲:游息。
鞅:荷。
掌:捧。一說失容,事多不暇整理儀容。
湛(音單):喜樂;逸樂無度。
風議:放言。即吹牛,說大話
【賞析】:
《北山》描述一個日夜忙于王事的士子對社會勞逸不均表達了怨恨。詩主要采取對比的手法,將勞逸兩方作了細致多面的比較,突出了詩的主題。而連用十二“或”字,構成排比,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將一腔憤慨傾瀉而出,不可阻遏,正是詩人內心情感的強烈寫照和自然涌出,同時又戛然而止,奇趣頓生。
詩經經典小雅詩歌欣賞有賞析篇5
無將大車,祇自塵兮。
無思百憂,祇自疧兮。
無將大車,維塵冥冥。
無思百憂,不出於熲。
無將大車,維塵雝兮。
無思百憂,祇自重兮。
【注釋】:行役勞頓者的途中憂思。
將:手扶車向前。
大車:用牛拉的貨車。
祇(音支):恰巧。
疧(音其):憂病。
冥冥:昏暗。
熲(音炯):同炯。火光明亮。
雝:亦作壅,蔽。
重:累也。即加厚之意。
【賞析】:
《無將大車》以通俗的比喻,勸勉的口吻,表達一種自求解脫的心情,說明要善于選擇行事,不要自尋煩惱,思慮過多,只會增加自身的累贅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