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大雅詩歌鑒賞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曾是強御,曾是掊克。
曾是在位,曾是在服。
天降慆德,女興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而秉義類,強御多懟。
流言以對,寇攘式內。
侯作侯祝,靡屆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女炰烋于中國,斂怨以為德。
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
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
既愆爾止,靡明靡晦。
式號式呼,俾晝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
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
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顛沛之揭。
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注釋】:周大夫用文王指責殷商的暴虐,以警周暴君。
蕩蕩:法度廢壞貌。一說邪辟貌。
辟(音必):國君。
疾威:暴戾。
辟(音屁):邪僻。諶:誠。
咨:嘆詞。
強御:強暴。
掊(音掊)克:聚斂貪狠。
在服:在職,在任,在宮。
慆德:慢德。指害人之政,害人之君。
女:汝。興:與,助。
而:同爾。秉:用。
懟(音對):怨恨。
對:遂也。有興起之意。
攘(音嚷):竊取。
侯:于是。
作、祝:詛咒。
屆:極。究:窮。
炰烋(音袍肖):怒吼,咆哮。
斂怨以為德:多為可怨之事,而反自以為德。
無背無側:背無臣,側無人。一說不知有人背叛、反側。
湎(音免):沉迷于酒。不義從式;不宜放縱自恣。
止:儀容。
蜩(音條):蟬。
螗(音唐):蟬的一種。
奰(音必):怒。
覃:及,延。鬼方:遠方。
顛:仆。
沛:拔。
揭:見根貌。
撥:敗之假借。
【賞析】:
《蕩》諷刺王朝的統治者暴虐、荒淫、昏憒造成民怨沸騰,內憂外困,國勢將傾的局面,表達了詩人對國事出有因憂慮和現實的警告。詩仍然主要地直賦其事,但卻采用借古喻今的方法,以周文王對殷紂的慨嘆,隱寓了對現實的諷喻,提出了治國之道應該錯古鑒今,這樣既表現得含蓄、委婉,也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因而“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也成了千古句。如果說詩中有詠史一體,這或者可以看作是詠史詩的濫觴。
詩經大雅詩歌鑒賞【篇2】
上帝板板,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
靡非管管,不實于亶,猶之未遠,是用大諫。
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辭之懌矣,民之莫矣。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
我言維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當芻蕘。
天之方虐,無然謔謔,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天之方懠,無為夸毗,威儀卒迷,善人載尸。
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喪亂蔑資,曾莫惠我師。
天之牖民,如塤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攜。
攜無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自無立辟。
價人維蕃,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驅馳。
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注釋】:周大夫諷勸同僚以刺暴君。
板板:反也。指反常。
癉(音丹):病。
出話不然:出其善言而不行之也。
猶:道也。指政策,謀劃。
靡:無。管管(音貫):無所依也。
不實于亶(音膽):言行相違。亶,誠也。
憲憲:欣欣。
蹶(音貴):動也。指動亂。
泄泄:多言貌。
辭:謂政教也。輯:和也。
懌(音義):敗壞。一說喜悅。
莫:病。指政令病人。一說安定。
異事:職務不同。
囂囂(音敖):傲。一說不聽善言。
服:事。芻蕘:割草打柴的人。
謔謔(音血):喜樂貌。
灌灌:誠懇貌。
蹻蹻(音決):驕貌。憂:優,調戲也。
熇熇(音賀):火勢熾盛貌。
懠(音齊):怒。
夸毗(音皮):指屈己卑身以柔順人。
卒:盡。迷:迷亂。
善人載尸:賢人君子則如尸矣,不復言語。
殿屎(音西):呻吟。
葵:揆,度。蔑:無。資:財。師:指眾民。
牖(音有):通誘。誘導。
如塤如篪...攜無曰益:比喻誘導下民很容易。
辟(音必):法,刑。
價(音介)人:善人。一說披甲之人,掌軍事者。
大師:大眾。一說三公。
大宗:王之同姓之適子也。宗子:群宗之子。
渝:變。驅馳:指放縱自恣。
王:往之假借。游:行。
衍:溢。游衍,放散之義。
【賞析】:
《板》諷刺了周王荒淫昏憒,驕妄邪僻,破壞禮儀,敗壞社會風氣,使國家,人民陷于災難,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并勸諫位者敬天保民。《板》篇也屬長篇,直賦其事,這正是《大雅》的直體特點。不過,詩卻注意賦詩也有曲折,借“天”而言人事,并且層層深入,“上帝板板”、“天之方難”、“天之方虐”、“天之方懠”。反面的諷刺用“天”,正面的規律,仍然是借“天之牖民”。再者就是對比方法,有“天”與人事,我與同僚,還有老夫民小子,都從不同側表現,豐富了詩人主題。
詩經大雅詩歌鑒賞【篇3】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
不坼不副,無菑無害。
以赫厥靈,上帝不寧。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
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
鳥乃去矣,后稷呱矣。
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誕實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誕后稷之穡,有相之道。
茀厥豐草,種之黃茂。
實方實苞,實種實褎,
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粟。
即有邰家室。
誕降嘉種,維秬維秠,維糜維芑。
恒之秬秠,是獲是畝。
恒之糜芑,是任是負。
以歸肇祀。
誕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釋之叟叟,烝之浮浮。
載謀載惟,取蕭祭脂,取羝以軷。
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時,后稷肇祀。
庶無罪悔,以迄于今。
【注釋】:周人陳述始祖后稷誕生經過及播種五谷的成就。
禋(音因):升煙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禮。
弗無:不無,有也。
履:踐,踏。帝:上帝。
武:跡。敏:拇。腳拇指。
歆:欣然。攸介攸止:別居而獨處。
震:娠。夙:肅戒。一說胎動。
彌:終。指懷胎足月。達:羊子。
不:一說語詞。坼(音徹):分裂。
副(音辟):分離。
菑:災的古字。赫:顯示;顯耀。
腓:庇護。字:哺乳。
實:是。覃:長。訏:大。載:充滿。
岐:知意也。嶷(音尼):識也。
蓺:同藝。種植。
荏(音忍):通戎。大。
旆旆(音配):長。役:列。一說谷穗。
穟穟(音遂):禾苗美好。
幪幪(音猛):茂盛貌。唪唪(音繃):多實貌。
有相之道:觀地擇土有辦法。一說自有他的看法。
茀(音伏):治。黃:嘉谷。
茂:美。方:始。種:矮。指粗壯。
褎(音又):長。發:禾苗發兜。
秀:揚花。穎:垂穎。
栗:果實栗栗然。邰:姜嫄之國也。
秬(音巨):黑黍。
秠(音匹):黑黍的一種。
糜:赤苗的嘉禾。
恒:亙的借字。遍。遍種。任:抱。
揄(音由):舀取。
蹂:通揉。用手搓米。
釋:淘米。叟叟:淘米聲。
浮浮:蒸飯的氣。惟:思。
羝(音低):公羊。
軷(音拔):古代祭路神。
以興嗣歲:將求新歲之豐年也。
卬(音昂):我。豆、登:食器。木曰豆,瓦曰登。
居:語詞。歆:饗。胡:大。
臭:音秀。亶時:誠善也
【賞析】:
《生民》描述后稷神的出生傳說和從事農業生產,獲取五谷豐收,在有邰建邦立業,祭神求福,一直造福后世的故事,歌頌了周人祖先后稷的偉大和創造,也真實地反映了遠古社會人類生活和生產狀況,因此,《生民》不僅是周民族的史詩,也應該看作是中華民族的史詩。《生民》內容豐富,善于將神奇的神話,傳說同真實的生活描繪結合起來,使得詩歌既充滿神奇的色彩,又展現生活的真貌,后兩章的宗教祭祀,對未來生活的祈福與展望,更增加了莊嚴的氣氛,展示了現實與未來,人間與天界的聯系。詩中的農業生產具體描述,可以說是人類生產經驗的總結,體現了勞動的偉大創造,而這源于是“履帝武敏”而生的人,不能不讓人感受到其中的原始人類社會的母題:始祖的誕生,生產的發明, 英雄的崇拜。
詩經大雅詩歌鑒賞【篇4】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來求。
既出我車,既設我旟,匪安匪舒,淮夷來鋪。
江漢湯湯,武夫洸洸,經營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國庶定,時靡有爭,王心載寧。
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國來極,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文武受命,召公維翰。
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錫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萬年。
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注釋】:召穆公奉周宣王命平淮夷后銘器。
浮浮:眾強貌。滔滔:廣大貌。
求:救,助。一說求索;一說討伐。
舒:一說舒行;緩慢。鋪:懷柔。一說陳列;一說止。
湯湯(音傷):浩浩蕩蕩。
洸洸(音光):威武貌。庶:幸。時:是。
徹:治;開發。疚(音救):病。棘:瘠。極:準則。
來:語助。旬:巡視。
宣:宣撫。肇:謀。
敏:疾。戎:大。公:事。
秬鬯:黑黍酒。
卣(音有):古代酒器。青銅制。
文人:一說掌封誥的官;一說文王;一說文德之人。
自召祖命:用其祖召康公受封之禮。稽首:古時跪拜禮。
對揚:頌揚。王休:王的美德。
明明:勤勉。矢:施。洽:和洽;協和。
【賞析】:
《江漢》敘寫周王命令召虎率兵平定淮夷,開辟疆土,賞賜召虎。召虎又制作銅簋,告其先祖,頌揚天子,宣揚文德。詩以江漢起興,襯托軍士的威武,構造必勝的聲勢。但詩并不正面描寫戰爭,卻著重描寫成功的賞賜和紀念,并不贊揚頌武功,而宣揚文德,立意又另成一境界。敘事中插以對話,見出變化,又避免呆板。
詩經大雅詩歌鑒賞【篇5】
倬彼云漢,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
圭璧既卒,寧莫聽我。
旱既大甚,蘊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宮。
上下奠瘞,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臨。
耗「懌去忄右加攵」下土,寧丁我躬。
旱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周馀黎民,靡有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遺。
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無所。
大命近止,靡瞻靡顧,群公先正,則不我助。
父母先祖,胡寧忍予。
旱既大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我心憚暑,憂心如熏,群公先正,則不我聞。
昊天上帝,寧俾我遁。
旱既大甚,黽勉畏去,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無悔怒。
旱既大甚,散無友紀,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趣馬師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無不能止。
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無贏。
大命近止,無棄爾成,何求為我,以戾庶正。
瞻卬昊天,曷惠其寧。
【注釋】:周宣王遭受大旱,民喪國危,祭神呼救。
倬:大。云漢:銀漢;天河。
昭:光。回:運轉。
辜:罪。薦臻:接連而來。卒:用盡。
蘊隆蟲蟲:蘊蘊而暑,隆隆而雷,蟲蟲而熱。
宮:一說宗廟。
上下奠瘞(音義):上祭天,下祭地,奠其禮,瘞其物。奠,置之于地;瘞,埋之于土。克:能。斁(音度):敗壞。
丁:當;逢。
推:去;除。
兢兢:恐也。
業業:危也。
孑遺:遺留;余剩。
遺:慰問;恩賜。
先祖于摧:先祖之業將墜也。
赫赫:旱氣也。炎炎:熱氣也。
大命:死亡之命。
群公先正:先世之諸侯卿士。
滌滌:旱氣也。一說蕩盡。
旱魃(音拔):古代傳說中造成旱災的鬼怪。
聞(音問):恤問。
遯(音盾):困。一說遁的異體字,逃。
畏去:惡而去之。虞:度;考慮。
友:有。鞫:窮。
庶正:眾官之長。
冢宰:眾長之長。
周:周濟。
無不能止:一說匱乏雖周濟而無用。里:憂。
嘒:眾星貌。昭假:招請。贏;過失。
【賞析】:
《云漢》敘寫面對嚴重的旱災,,周王祈神求雨,表現出的忡忡憂心和無可奈何的感情。詩在表現祈求無助、哀告無門方面是大肆鋪排,祭神無望、祭祖無望,祭昊上帝無虞,群眾先正也無助,而在描寫旱情也采用鋪排,饑饉接連發生,炎熱無法躲避,連山都無草木,川無滴水,基至夸張旱情的結果:“周余黎民,靡有孑遺”,可以說極盡鋪排的能事,正是這詩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