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頌詩歌鑒賞
芒芒:大貌。
古帝:上帝,昊天。
正域:正其封疆。
方命厥后:遍告諸侯。
九有:九州。
殆:怠。糦:酒食。
肇:始,開。
域:有。假:至。
景員維河:四面皆河。景,廣,東西為廣;員,運,南北為運。
何:荷。
【賞析】:
《玄鳥》宋國諸侯祭祀殷高宗武丁,追述了殷商民族的始祖和開國君主成湯的功績,熱烈贊頌了殷商高宗武丁復興殷商,國泰民安,四方來朝,表現出熱烈莊重的祭祀氛圍和虔誠的祝愿。《玄鳥》以簡煉的筆墨勾畫殷商史事,史筆而有神話,處處不忘受命,正見其殷人是“率民以事神”。然而,詩又塑造 了一個人神合一的英雄,“武王靡不勝”,表現了人的力量。
詩經頌詩歌鑒賞篇2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蓮。
有美一人,碩大且卷。
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碩大且儼。
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注釋】:
陂:音皮,水池的邊沿,湖濱
傷:憂思
卷:音全,美麗動人
悁:音冤,郁郁不樂
【賞析】:
《載芟》描述農事開墾、播種直到收獲祭祖的經過,反映勞動生產的艱苦和共力合作獲取豐收的喜悅,并說明農事乃家國自古以來的根本。詩的敘述,按照農事的先后經過,突現了一家男女老少共力合作的場面和農作物的具體生長過程,描寫熱烈而生動。而豐收祭祀,以報神明,又正體現了西周農事的風俗與禮儀。
詩經頌詩歌鑒賞篇3
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王釐爾成,來咨來茄。
嗟嗟保介,維莫之春。
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於皇來牟,將受厥明。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命我眾人,庤乃錢镈,奄觀铚艾
【注釋】:周公成王廟祭后,誡諸侯農官即時治田以備豐收。
《頌》主要是朝廷舉行宗廟祭祀和其他重大典禮的樂歌。有的還要伴舞蹈,所以有人解釋“頌”就是“容”字,表示舞蹈的樣子。它的思想內容多歌功頌德,所以又人解釋“頌”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頌”有四篇,其中《周頌》三十一篇,產生在西周時代的首都鎬京,今河南商邱且南,《魯頌》四篇,是春秋時期的作品,產生在魯國都城,今山東曲阜。
臣工:諸臣官。一說管田的官。
王:往。釐:禧之假借。告吉。
成:谷熟為成。咨:謀。茹:度。
保介:保護田界之人。農官。
又:有。皇:美。
明:成,熟。
庤(音至):儲備。
錢(音剪):農具名。類似鐵鏟。
镈(音博):鋤田去草的農具。
铚(音至):農具名。一種短小的鐮刀。
艾:一種鐮刀。
【賞析】:
《臣工》記述天子帶領百官耕種藉田,舉行祭祀乞求豐年,并告誡百官勤于公事,重視農業生產。
詩經頌詩歌鑒賞篇4
噫嘻成王,既昭假爾。
率時農夫,播厥百谷。
駿發爾私,終三十里。
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注釋】:
噫嘻,嘆美之聲。
昭,明,有顯示之意。假,通作“格”。格,至。昭假,謂顯示其敬誠之心以通于神。爾,指所祭對象。一說,爾,語詞。
率,率領。時,是,此。
駿,大,此處作副詞用,猶言大大地。發,開發。私,舊注說是私田,后人或疑為耜字之訛。
終,盡,謂把此三十里完全開發。
亦,《鄭箋》:“亦,大也。”此處也作副詞用。服,《鄭箋》:“服,事也。”從事的意思。
十千,萬人。耦,耦耕,即兩人并耕。
【賞析】:
《噫噫》記述成王舉行藉田禮,告誡農官勤于農事,發展生產。詩主要記述成王的話,反映當時的農業生產狀況和成王勤政。
詩經頌詩歌鑒賞篇5
予其懲而,毖后患。
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蟲,拼飛維鳥。
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
【注釋】:成王懲管蔡之禍而自儆。
懲:警戒;警惕。
毖:慎也。
荓(音拼):使。
辛螫:蜂刺人的辛辣痛。
肇:開始。
允:語詞。
桃蟲:鷦鷯。一種小鳥。
拼(音翻):翻。
蓼(音了):苦蓼。
【賞析】:
《小毖》抒寫吸取教訓以防后患的思想感情,并說明懲戒于前才能防患于后的道理,詩用多樣的比喻,從不同側面來說明這種認識,含蓄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