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文言文原文及注釋
陳涉世家的原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jiǎ)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chu)耕之壟(lǒng)上,悵(chàng)恨久之,曰:“茍(gǒu)富貴,無相忘?!眰蛘咝Χ鴳唬骸叭魹閭蚋?,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鴻鵠(hú)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lǘ)左適(zhé)戍(shù)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háng),為屯(tún)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u)諫(jiàn)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u)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溃蛞詾橥觥=裾\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蹦说弧瓣悇偻?wàng)”,置人所罾(zēng)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wàng)”。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wéi)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fèn)恚(huì)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chī)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jiè)第令毋(wú)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nìng)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蹦嗽p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tǎn)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qí)。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xùn)蘄以東,攻铚(zhì)、酂(cu[1]ó)、苦(hù)、柘(zhè)、譙(qiáo)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èng),騎千余,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p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标惿婺肆橥?,號為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zhǎng)吏,殺之以應陳涉。
陳涉世家的注釋
世家,《史記》傳記的一種,主要是為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陳勝雖出身雇農,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張楚”政權,故給予他重要的歷史地位,列入“世家”。
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
陽夏(jiǎ):今河南太康縣。
嘗與人傭耕:曾經同別人一道被雇傭耕地。傭,被雇傭。
輟耕之壟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動詞,去往。
悵恨久之: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悵,失意,不痛快。
若:代詞,你,指陳勝。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燕雀,麻雀,這里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天鵝,這里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二世元年:公元前年。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兒子胡亥繼位,稱為二世。
發閭左謫戍漁陽: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閭左,指貧民,古時貧者居住閭左,富者居住閭右。適:貶謫。
皆次當行: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當行,當在征發之列。
屯長:戍守隊伍的小頭目。
亡:逃跑;逃走。
舉大計:發動大事,指起義。下文的“舉大名”意思與此相同。
等:同樣。
死國:為國事而死。
苦秦:苦于秦(的統治)。
以數諫故: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數,屢次。諫,古代下級對上級提意見或建議,勸誡。
上使外將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上:臣下對皇帝的尊稱,指秦始皇嬴政。
項燕:戰國末年楚國著名將領,項梁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曾大敗秦將李信。
憐:愛戴。
誠以吾眾:如果把我們的人。誠:果真,表假設。
唱:通“倡”,首發。
宜多應者: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宜:應當。
足下:指對方,古人對于別人的敬稱。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于鬼”,“于”字省略。
念鬼:考慮卜鬼的事。念,考慮思索。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于是(用)丹砂(在)綢子上寫“陳勝王”(三個字)。丹,朱砂。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書,寫。王,稱王。
置人所罾魚腹中: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罾(zēng):魚網。這里作動詞,是“用魚網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詫怪這件事了。以,通“已”,已經。
間令:暗使。間,私自,偷著。
之次所旁叢祠中:往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次所:旅行或行軍時臨時駐扎的地方。叢祠,樹木蔭蔽的神廟。
旦日:明天,第二天。
往往語:到處談論。
指目: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
將尉:押送(戍卒)的軍官。
忿恚(fèn huì)尉:使尉憤怒。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劍挺:拔劍出鞘。
召令徒屬:召集并號令所屬的人。
公等:你們諸位。公,對對方的敬稱。
藉第令毋斬:即使能免于斬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寧,難道。
受命:聽從(你的)號令。
袒右:露出右臂(做為起義的標志)。
:祭以尉首:用兩(尉)的頭祭天。
蘄:今安徽宿州南。
符離:今安徽宿州。
徇:指率軍巡行,使人降服。
铚(zhì)酂(cuó)苦(hù)柘(zhè)譙(qiáo):秦時地名,铚譙,在今安徽。酂苦柘,在今河南。
行收兵:行軍中沿路收納兵源。
比:等到。陳,秦時縣名,今河南淮陽。
守令皆不在:郡守縣令都不在。秦時,陳縣屬于碭郡,是郡府縣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守丞:守城的當地行政助理官。
譙門中:城門洞里。
三老:封建社會里管教化的鄉官。豪杰,指當地有聲望的人。
被(pī)堅執銳:披著鎧甲,拿著兵器。比喻親自投身戰斗,沖鋒陷陣。被,通“披”,穿。堅,指鐵甲。銳,指武器。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后來社稷就用來做國家的代稱。
號為張楚:對外宣稱要張大楚國,即復興楚國之意。一說定國號為“張楚”。
刑其長吏:懲罰當地的郡縣長官。刑,懲罰。
滎陽:位于今河南省,是古代的軍事重鎮。
楚兵:指楚地的起義軍。 為聚,結成一伙。聚,集合在一起。
還報:回去向陳勝匯報。
視日:占卜日子吉兇的官。
春申君:戰國時楚相黃歇的封號。
關:指函谷關。
酈山徒:指發配在驪山服勞役的人。酈,今作“驪”。奴產子生,家人奴婢所生的兒子。
捕系:逮捕拘禁。
柱國:指蔡賜。
此生一秦也:這樣做又制造出一個像秦一樣的敵國來。
王王:前一個“王”字是名詞,指武臣,后一個“王”字是動詞,稱王的意思。
計莫如毋西兵:最好的計策莫過于不向西方(指秦國)出兵。
使使:前一個“使”字是動詞,派遣;后一個“使”字是名詞,使者。
燕故貴人:過去燕國的貴族。
居數月:過了幾個月。
五反:指往返了五次。反,同“返”。
周章:即上文中的周文。
旦暮至:早晚就要到。
兵權:指用兵的計謀策略。
矯王令:假傳陳王的命令。矯,假托。
敖倉:秦代在敖山上筑倉儲糧,所以叫敖倉,也叫敖庾。故地在今河南鄭州西北氓山上。
郯:在今山東省郯城縣西,當時章邯的軍隊并沒有到達那里,不當在郯交戰?!佰啊碑敒椤班P(jiá)”。郟,在今河南郟縣,與鄧說家鄉陽城臨近。
皆特起:都各自起兵反秦。特,單獨。
御:駕車的人。
謚:古人有地位的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跡給予的稱號。隱:有功業未顯使人哀傷之意。
倉頭軍:以青巾裹頭的軍隊。
車裂:古代的一種酷刑,用五馬分尸。徇,這里是示眾的意思。
首事:指首先起兵反秦。
左右校:即左右校尉,次于將軍的軍官,這里指他們所率領的軍隊。
鄱盜:黥布在陳勝起義前曾在鄱陽一帶的長江中為盜,故稱“鄱盜”。相收,指呂臣與黥布的軍隊互相聯合。
懷王孫心:楚懷王的孫子,名心。
王:稱王。凡,總共。
王陳:即“王于陳”,在陳地做王。
宮門令:守衛宮門的官。
辯數:反復解說。
夥頤:意思是“真多呀”。夥,多。頤,語氣助詞,相當于“呀”。
沈沈:形容宮室高大深邃,富麗堂皇。
夥涉為王:這是當時流傳的口頭語,意思是一朝得志就變得十分闊氣。
發舒:放肆,隨便。
顓:通“?!?。妄言,胡說。
令之不是者:命令他而不順從的。
系:拘捕。罪之,把他判罪。
其所不善者:指與朱房胡武關系不好的人。
下吏:交給執法官吏。
血食:享受祭祀。古時祭祀要宰殺牲畜作祭品,所以叫“血食”。
兵革刑法:指武器裝備和法制規章。
固塞文法:堅固關塞,文飾法律條文。
賈生:指賈誼。以下文字引自賈誼的《過秦論》上篇。
陳涉世家的文言現象
通假字
1.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唱”通“倡”,首發)
2.卜者通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
4.將軍身被堅執銳(“被”通“披”,穿)
5.茍富貴,無相忘(“無”通“毋”,而要)
6. 發閭左適戍漁陽 (“適”(zhé),通“謫”,被發配,被流放。)
古今異義詞
【等死【
古義:一樣,同樣。
今義: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語【
古義:處處,到處。
今義:常常,經常。
【楚人憐之【
古義:愛憐,愛戴。
今義:憐惜,憐憫。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義:十分之六七,表分數的約數。
今義:十六或十七,表整數的約數。
【借第令毋斬【
古義:即使,假若,表假設關系的連詞。
今義:借給,常用以為憑借,假托義。
【今亡亦死【
古義:逃跑,逃走。
今義:死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古義:私自,偷著。
今義:間隙。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古義:如果。
今義:誠心誠意,的確,實在。
【比至陳【
古義:等到。
今義:比較,比方。
【會天大雨【
古義:適逢,恰巧遇到。
今義:集會,聚會,見面等。
【會計【
古義:聚會商議。
今義:管理財務的人員。
【篝火【
古義:指用竹籠罩的火,鬼火。
今義:泛指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燒的火堆。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古義:有的人。
今義:或者,也許。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三老【
古義:封建社會里掌管教化的鄉官。
今義:三位老人。
【豪杰【
古義:這里指當地有聲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義:才能出眾的人。
【嘗與人傭耕【
古義:曾經。
今義:品嘗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通鴻鵠之志哉【
古義:怎么,哪里。
今義:安全,平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古義:編次
今義:次序;品質差等
【度已失期【
古義:估計
今義:限度,分寸
【將軍身披堅執銳【
古義:親身,親自
今義:身體
詞類活用
【大楚興,陳勝王【
王:名詞活用為為詞,稱王。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詞意為用法,苦于,因……而受苦。
【夜篝火【
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間,修飾為詞。
篝火:名詞用作為詞,用籠罩著的火,指鬼火。
【狐鳴呼曰【
狐:名詞用作狀語,像狐貍一樣。
【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名詞用作為詞,用網捕。
【將軍身被堅執銳【
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硬的鎧甲。
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
【死國可乎【
死:形容詞的為為用法,為……而死。
【乃丹書【
丹:名詞作狀語,用朱砂。書:名詞作為詞,書寫
【法皆斬【
法:名詞作狀語,按照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詞意為用法,對……感到奇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詞的使為用法,使……惱怒。
【皆指目陳勝【
目:名詞活用為為詞,用眼睛示意。
指:名詞活用為為詞,用手指指著。
【皆刑其長吏【
刑:名詞活用為為詞,懲罰。
【尉果笞廣【
笞:名詞作為詞,用竹板打。
【宜多應者【
多:形容詞作為詞,有很多。
【功宜為王【
功:名詞作為詞,論功勞
一詞多義
之:
輟耕之壟上(為詞,到,去,往)
悵恨久之(語氣助詞,無意起輔助音節的作用)
二世殺之(代詞,他,指扶蘇)
燕雀安通鴻鵠之志哉(結構助詞,的)
楚人憐之(代詞,他,指項燕)
令辱之(代詞;他,指吳廣)
陳勝佐之(代詞;他,指吳廣)
殺之以應陳涉(代詞;他們,指各縣長史)
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詞;它, 指起義的事)
次: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編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旅行或軍隊在途中停留)
會:
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
與皆來會計事(集會)
王:
功宜為王(大王)
陳勝王(稱王)
將:
上使外將兵(帶領,率領)
項燕為楚將(將領)
為:
為屯長(擔任)
為天下唱(向)
士卒多為用者(被)
為壇而盟(修筑)
項燕為楚將(是)
書:
乃丹書帛曰(名詞作為詞,書寫)
得魚腹中書(書信,這里指丹書,布條)
數:
廣故數言欲亡(多次)
卒數萬人(幾,概數詞)
以數諫故(屢次)
數有功(多次)
乃: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表判斷,是)
陳勝乃立為王(才)
乃入據陳(于是,就)
號: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為詞,號令)
號為張楚(定國號,宣稱)
以:
以數諫故(因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經)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把)
祭以尉首(用)
蘄以東(表時間方位的界限)
殺之以應陳涉(來)
與:
與戰譙門中(和)
嘗與人傭耕(和……一起)
與皆來會計事(全,都)
行: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行列,隊伍)
乃行卜(進行)
行收兵(行軍)
故:
廣故數言欲亡(故意)
扶蘇以數諫故(緣故)
而:
奪而殺尉(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轉折,但)
傭者笑而應曰(表修飾)
上:
輟耕之壟上(方位名詞,上面)
上使外將兵(名詞,圣上)
道:
道而通(道路)
伐無道(仁道,道義)
令:
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命令)
陳守令皆而在(縣令)
應:
傭者笑而應曰(回答)
宜多應者(響應)
等:
等死,死國可乎(同樣)
公等遇雨(用在名詞之后,表示數量多)
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吳廣以為然(正確,對的)
指:
卜者通其指意 (通“旨”,意圖)
皆指目陳勝(指指點點)
欲:
廣故數言欲亡(想,想要)
從民欲也(欲望,愿望)
誠: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連詞,表假設,意思是如果)
從:
從民欲也 (依從)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跟從)
比:
比至陳(等到)
其兩膝相比者(靠近)
當: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正在)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當中)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應當)
所
置人所罾魚腹中(所:代詞,用在為詞前構成“所”字結構,相當于“……的東西”)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所:名詞,可譯為“處所”)
其
百姓多聞其賢(代詞;他,指扶蘇)
卜者通其指意(代詞;他,指吳廣)
以激怒其眾(代詞;他們,指起義的人們)
皆刑其長史(代詞;他們,指郡縣里被秦壓迫的人)
省略句
1.守丞死,乃入據陳:“乃”的前面省略“起義軍”。
2.廣以為然:“以為然”是“以之為然”的省略
3.上使外將兵:“使”后面省略代詞“之”,指扶蘇
4.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為”后面省略了代詞“之”或“其”,指吳廣
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詞“其”,指都尉
6.輟耕之壟上,“輟耕”前省略陳勝
判斷句
1.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者,……也 是標準的判斷句式標志 ,后演化為 ……者 或 ……也 這都是判斷句)
2.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乃……,是、為……)
3.未通其死也
倒裝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狀語后置句,以尉首為狀語)
2.諸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定語后置句,苦秦吏是郡縣的后置定語)
陳涉世家的創作背景
在秦王朝的殘暴統治下,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二世元年七月大澤鄉九百人走投無路的命運,正是全國勞苦大眾處境的縮影,這也是大澤鄉的星星之火能點燃全國范圍農民起義燎原烈火的原因。
本文是記這次起義的領袖陳涉、吳廣的傳記。文中真實、完整地記述了爆發這次農民大起義的原因、經過和結局,從中反映了農民階級的智慧、勇敢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文章也比較生動地描寫了陳涉和吳廣的形象。
陳涉世家的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陳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題。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眳菑V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蹦说弧瓣悇偻酢?,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嗚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哪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
[ ]
A.扶蘇以數諫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 。
B.卒買魚烹食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上使外將兵 項燕為楚將
D.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2.下邊句子中加橫線詞語的古今意義哪一項相同
[ ]
A.旦日,卒中往往語
B.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醉翁亭記》)
C.誠宜開張圣聽 (《出師表》)
D.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劌論戰》)
3. 陳勝、吳廣為什么要魚腹藏書、篝火孤鳴?對這種做法你是如何評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導致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
2.B
3.①制造輿論,鼓動人心,樹立威信,讓卒相信“大楚興,陳勝王”的必然趨勢。
②利用當時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習慣來制造輿論.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這樣做顯出了陣勝等組織起義的足智多謀。
4.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會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②在秦王朝的殘暴統治下,那些邊的貧苦百姓走投無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 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