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①》原文譯文、賞析
時間:
文軒
詩詞鑒賞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①》【注釋】
①鵝湖:指鵝湖山,在江西省鉛山縣。
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①》【譯文】
躺臥水閣竹席秋寒瑟瑟,臨水的煙云到晚來漸收,相互依偎的紅蓮像喝醉了酒,白鷺悄然而立定是在發愁。
不要像殷浩那樣書寫“咄咄”,且學司空圖瀟灑遨游,一座山一條谷全都那么風流。不知道病后精力消耗多少,只覺得近來懶上高樓。
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①》【評點】
本篇為作者病后抒懷之作。上片以白描手法描繪鵝湖秋日暮色,借景寓愁,景情渾融。下片用殷浩、司空圖典故抒寫追求丘壑之趣的曠達自適的情懷,但字里行間實含歲月蹉跎、不得用世的忿怨。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此詞說:“信筆寫去,格調自蒼勁,意味自沉厚,不必劍拔弩張,洞穿已過七札,斯為絕技。”
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辛棄疾的作品表現了中國封建社會一些要求振作有為而受到挫折的人的共同感受,同時形成他在詞史上的杰出地位。辛棄疾的思想感情在當時統治集團里既不容易得到理解,在面對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上英雄人物時,就不能不激發他的豪情壯志。因此他的登臨懷古之作特別擅長,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和《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兩首詞中可見他這方面成就的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