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題解譯文,注釋賞析
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原文】
邑中園亭①,仆皆為賦此詞②。一日,獨坐停云③,水聲山色,競來相娛。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數語,庶幾仿佛淵明思親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④。悵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幾!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⑤。問何物、能令公喜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東窗里。想淵明、《停云》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⑦,豈識濁醪妙理⑧。回首叫、云飛風起⑨。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⑩。知我者,二三子?。
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注釋】
①邑:指鉛山縣。辛棄疾在江西鉛山期思渡建有別墅,帶湖居所失火后舉家遷之。②仆:我,此為作者自稱。③停云:即停云堂,在瓢泉附近所建,當時以陶淵明《停云》詩意而命名。④甚矣吾衰矣:源于《論語·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這是孔子慨嘆自己“道不行”的話(夢見周公,欲行其道)。作者借此感嘆自己的壯志難酬。⑤白發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這兩句出自李白的《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⑥問何物、能令公喜:試問還有什么東西能讓我感到快樂。引《世說新語·寵禮篇》記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晉大司馬桓溫)喜”等典故。⑦江左:即江東一帶。在歷代的史書中則多稱呼東晉政權為“江左”。⑧濁醪(láo):濁酒。⑨云飛風起:化用劉邦《大風歌》之句“大風起兮云飛揚”。⑩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引《南史·張融傳》的典故:“不恨我不見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見我”。?知我者,二三子:引用《論語》的典故:“二三子以我為隱乎”。
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譯文】
在鉛山邑中建造了園林亭閣,我都為它們作了《賀新郎》的詞。這一天,我獨自坐在停云亭,忽聽得泉水潺潺聲傳來,眼前山色清新,仿佛爭搶著跑來與我一起歡聲娛樂。我料想溪山想要比照前例讓我為它們作詞,于是就寫下了這首詞,差不多仿照陶淵明“停云詩”中思親友的意思。
我現在已經很衰老了。回望平生,不禁令人惆悵,曾經一同出游的朋友都已零落四方,如今還能剩下幾個啊!這么多年,三千丈的青絲早已變成了白發,卻只是白白老去而已,至今功名未竟,一笑人間萬事皆空,心也就慢慢淡泊了。試問還有什么能真正讓我感到快樂呢?我看那青山綠水嫵媚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應該是一樣的。不論情懷還是外貌,大概都非常相似。
舉起酒一樽,站在東窗前搔首吟詩作賦,很是怡然自得。想必當年陶淵明寫成《停云》之時,也應該是這樣愜意的風情與況味。江左“東晉政權”中那些酣醉時都不忘渴求功名利祿的人,又怎能體會到飲酒的真諦?在酒酣之際,瀟灑地像當年劉邦一樣,回頭朗吟長嘯“大風起兮云飛揚”。此時我不恨不能見到疏狂的古人,只恨古人不能見到我的疏狂而已。可憐啊,如今能夠真正懂我心的人,只有那為數不多的二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