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白云泉》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白居易《白云泉》注釋
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天平山: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
無心:舒卷自如。
閑:從容自得。
何必:為何。
奔:奔跑。
波浪:水中浪花,這里喻指令人困擾的事情。
白居易《白云泉》譯文
天平山上的白云泉清澈可人,白云自在舒卷,泉水從容奔流。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沖下山去,給原本多事的人間再添波瀾。
白居易《白云泉》賞析
這首詩明快簡潔。詩人并不濃墨重彩地描繪天平山上的風光,而是著意摹畫白云與泉水的神態,將它們人格化,使它們充滿生機、活力,點染著詩人閑逸的感情,給人一種饒有風趣的清新感。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點出吳中的奇山麗水、風景形勝的精華所在。天平山在蘇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吳中最為高聳,群峰拱揖、巖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蔥蔥,山腰依崖建有亭,亭側有白云泉,號稱“吳中第一水”,泉水清冽而晶瑩。這一名山勝水的優美景色在詩人眼中呈現出“云自無心水自閑”的情態。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詩人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第一水的清澄透徹,卻著意描寫“云無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現白云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嫻靜雅致的神態。句中連用兩個“自”字,特別強調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樂,逍遙而愜意。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無心水自閑”恰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
唐敬宗寶歷元年至二年(825—826年),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政務十分繁忙冗雜,覺得很不自由。面對閑適的白云與泉水,對照自己“心為形役”的情狀,不禁產生羨慕的心情,一種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問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騰飛瀉而去,給紛擾多事的人世推波助瀾!結尾兩句流露出詩人隨遇而安、出世歸隱的思想,表現了詩人后期人生觀的一個側面。詩人采取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浪,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白居易《白云泉》知識鏈接
天平山群峰峻峭,怪石林立。《吳郡圖經續記》中說它:“魏然特出,群峰拱揖。”因山勢高峻,峭拔入云,故又稱白云山。上山的路也分成三段,稱為三白二云。穿過御碑亭周圍的大片楓樹林,登上數十級山徑,便到達下白云,也就是白云泉所在之處。石壁上刻有白居易手書的“白云泉”三字,旁有云泉精舍。由白居易的題字和《白云泉》一詩,可以想見此泉在唐代已相當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