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夜夜操_麻豆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_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日本vs黑人hd

我愛古詩詞 > 名家名篇 > 詩詞鑒賞 >

如何鑒賞古詩詞的表現手法和篇章結構

時間: 文軒 詩詞鑒賞

  1.象征

  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

  例如,龍象征皇上最高權力,鳳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長治久安的象征,猿聲是旅人離分時的傷感的表現,鶴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則代表著幸福,鴛鴦是愛情的象征,大雁給分離的情人帶來消息,知了象征復活之后便是死亡;

  梧桐常在描寫秋天的詩中出現,楊柳表示別離,蘭花是純潔的象征,牡丹是富貴的標志,梅象征高潔、清秀、淡雅、素樸; 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 蘭芷象征名貴、孤芳、清高等等。屈原用“蘭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與世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陸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與勁節(《卜算子?詠梅》)等等。

  尋陸鴻漸不遇 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導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析】詩中的“籬邊菊”象征著陸鴻漸具有高潔的節操。

  2.聯想和想象

  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象猶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時不識月,呼著白玉盤”、“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都是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的神來之筆。

  大膽豐富的想象也常表現為夸張手法的運用。所謂夸張即故意地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的描寫,藉以表達詩人異乎尋常的情感。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張的手法隨處可見。

  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該句就運用了夸張和烘托的寫法來表現天姥山的巍峨高峻。

  又如李賀的《夢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在詩人的眼中茫茫中國大地上的九州島成了微不足道的塵煙九點,浩淼無邊的東海成了杯中之物,通過想象和夸張的手法,抒寫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

  3.抑揚關系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欲揚先抑:又叫先抑后揚,即文勢先下抑后上揚,或文意先貶抑后褒揚,猶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頂。

  欲抑先揚:又叫先揚后抑,即文勢先高揚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揚后貶抑,好像瀑流,從高處飛瀉而下。

  例:“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似貶實褒:對值得歌頌的對象不正面褒揚,而寓褒于貶,正話反說,用貶抑的語氣來褒揚,看似貶抑實為褒揚。

  似褒實貶:對應該貶抑的對象不直接貶抑,而寓貶于褒,反話正說,用褒揚的語氣來貶抑,看似褒揚實為貶抑。

  例:《紅樓夢》中《西江月》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這兩首詞用似貶實褒、寓褒于貶的手法揭示了賈寶玉的性格。”

  《過泰論》對陳涉的描寫也是貶陳涉行軍用兵不及向時幾國,實則褒其用兵出奇制服。

  4.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懷

  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懷:借古人抒發自己的抱負,表面回憶歷史,敘述古人,實則抒發自己對人事物的認識。臣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影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際老臣心,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蜀相》杜甫本詩借諸葛亮的故事,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二、篇章結構

  在詩歌的結構安排上,詩人也是獨具匠心的。常用的結構模式有:

  (一)層層渲染、鋪墊渲染:是用各種表現手法著重描寫,以加強氣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題,是描寫技法之一。

  江南可采蓮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析:此為漢代民歌,詩中大量運用重復的句式和字眼,層層渲染,描繪了江南采蓮的熱鬧歡樂場面,從穿來穿去、欣然戲樂的游魚中,我們似乎也聽到了采蓮人的歡笑。

  江上看山 蘇轍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頭,落日孤去靄新畫。前山更新色更深,誰知可愛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濃秀,依然不負遠來人。

  析:此詩通過色彩的層層渲染,描繪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時分的“靄新畫”、“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讓詩人觀止,抒發感嘆——誰知可愛信如今!卻哪知巫山最濃秀?層層的渲染,達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二)伏筆、照應

  伏筆,是在文章的故事發生前對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種暗示性的鋪排,當事件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再予以“響應”的寫作技巧。戲劇、曲藝創作稱為“抖包袱”。

  伏筆,是文章峰回路轉、達到情節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筆能起到暗示、點題、溝通文章內部聯系、逆轉人物關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順、合情合理,往往能讓人產生會心一笑、心靈共鳴或意外感悟等閱讀驚喜;同時能使文章出色生輝,具有獨特魅力。

  照應,是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一篇文章要有頭有尾,前后內容要有內在聯系。前面交待過的'話,后面得有照應;后邊要照應的話,前邊得先有個交待。這樣,文章前后才能貫串,使讀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脈絡。

  (1)照應的作用。照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溱。

  (2)交代。交代是文章中,為同后面所寫的內容相呼應,而在前面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又叫伏筆。伏筆是用預示、重復等方法,埋伏下情節發展的線索,為人物的出場和事件的發生準備條件,以叫到結構嚴密、情節跌冗起伏的藝術效果,又叫伏線,在相聲藝術中叫包袱。

  (3)照應的種類。

  A首尾照應。開頭與結尾的照應。

  B扣題照應。圍繞主題反復照應。

  C伏筆照應。先設伏筆,后予交代的照應。

  在一些詩歌中,詩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對照的方式,來抒發自己或他人情感,如:

  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析:此詩共分兩闋,下闋照應上闋。“心在天山”與“當年”句相應;“身老滄洲”與“關河夢”句相應,目的在于構成對照,抒發了詞人心酸遺恨的蒼涼心情。

  (三)結構對比

  對比手法在詩歌中運用較多,因其具有層次性的特點,結構性較強,如: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里,不及人間自在啼。

  析:這首詩就運用了對比手法:前兩句(寫自由自在,任意翔鳴的畫眉)與后兩句(寫陷入囚籠,失去了自由的畫眉)構成對比,結構明晰。表達作者對禁錮思想、束縛人才現象的抨擊和對言論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四)卒章顯志

  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句,表達詩人要自由自在,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難》尾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達實現理想的豁達。

  詩歌的表達技巧是多方面的,還有如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等等,只要我們在訓練中認真總結,歸結模式,詩歌表達技巧的鑒賞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古代詩詞鑒賞

  1.滿江紅-寫懷

  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

  我憤怒得頭發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來雖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塵土微不足道,南北轉戰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賞析

  這首詞曾被譜成多種曲調,廣泛傳唱。它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僅因為其借助音樂的翅膀飛到千家萬戶,更是由于詞中表達的愛國情懷激勵著歷代人心。

  詞的上闋重點在寫“壯懷”。詞人憑欄遠眺,見到強敵入侵,滿目山河破碎。作為愛國將領,他怎能不怒恨滿腔,乃至“怒發沖冠”,“仰天長嘯”?這正是他“壯懷激烈”的自然流露。“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盡管他已經屢建奇勛,但他視功名如塵土,還要繼續長途征戰,不計“八千里路”之遙,不怕日夜勞頓之苦。“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是勵人之詞,更是自勉之語。他要同軍中官兵和社會賢達一起,及時再建奇功異勛。此其志不在小,其懷可謂壯!

  詞的下闋主要是寫“雪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論恥,再無大于國破家亡;論辱,再莫過于二帝被擄。如此的奇恥大辱,一日不雪,臣子的沖冠之怒、凌霄之恨便一日不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他要統率“岳家軍”,駕起戰車反攻,直搗敵人老巢,將其夷為平地。并且,還要饑餐敵肉、渴飲敵血,徹底洗雪國恥,完全消除國恨。“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闋。”以驅除敵寇、收復失地的赫赫戰功去朝見皇帝。作品寫出了岳飛與敵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和為國報仇雪恥的堅定信念。

  上闕抒報“壯懷”,下闕敘雪恥“壯志”,全詞構成一曲愛國壯歌,真可謂氣壯山河、威懾敵膽、震古爍今、撼人心魄,直令弱者奮起抗爭、勇者一往無前。正如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所說:“何等氣概!何等忠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詞中的愛國情懷不知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

  經典古詩詞鑒賞

  1.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一聯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樣的形象?

  (2)這首詩最后一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1)高大巍峨(2)不畏艱難,勇于攀高的豪氣壯志。

  2.閱讀下邊詩歌,根據要求回答問題。(4分,每小題2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3.這首詩緊扣環境和季節特征寫景,以“”字為線索,同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

  24.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從動植物的變化描寫季節特征,用詞準確而精妙,從中找出一處并進行品析。

  答案:23、行字為線索(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24如“爭”生動的反應出西湖早春黃鶯爭鳴活躍的熱鬧景象,又寫出春光帶來的自然活力,如“幾處”照應“早鶯”,說明早鶯尚少,新燕不多,準確的寫出了錢塘湖初春季節的特點和作者的'喜悅之情:如“亂”“迷”客觀真實地再現湖邊五顏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紅,讓人眼花繚亂的早春之景等等。

  3.閱讀下邊詩歌,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社日①

  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注:①社日:古時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⒒閱讀上面的一首詩,回答問題。

  ⑴開頭兩句描寫了村外村內怎樣的景象?反映了農家怎樣的生活情景?(2分)

  答:▲

  ⑵末句“扶得醉人歸”這一細節描寫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答案:⒒⑴(2分)村外田里莊稼長得很好,豐收在望;村內豬滿圈,雞棲塒。反映了農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說是五谷豐登、六畜興旺。

  ⑵(2分)使人聯想到村民觀社的興高采烈,正因為心里高興,才不覺貪杯,而這種高興又是與豐收的喜悅分不開的。

  語文必備古詩詞鑒賞

  原文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識。還記得在夢中已將萬里江山走遍。游賞那些風景名勝,只需帶上手杖即可,耗損不了幾雙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卻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對,長期做來去匆匆的過客。

  昔日一統江山,如今卻被分為南北兩半。曹操、劉備皆是當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舊事,如今已沒有一絲痕。樓臺剛剛建成,卻已不見人蹤;壯志未酬,我卻滿頭白發。可嘆人世間的悲歡,不過是在循環往復,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釋

  ⑴滿江紅:滿江紅,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唐人小說《冥音錄》載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滿江紅》。宋以來始填此詞調。《欽定詞譜》以柳永“暮雨初收”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另有平聲格,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后片十句五平韻。[3]

  ⑵溪山:辛棄疾的溪山情節。早在淳熙五年(1178),辛棄疾已經有了依稀朦朧的“溪山”意識。事實上,辛棄疾“溪山”意識出現的年代,還可以大大前推。如《滿江紅·建康史帥致道席上賦》詞云:“且歸來、談笑護長江,波澄碧。”這首詞作于孝宗乾道四年(1168)或稍后,時為建康府通判。又《水調歌頭》詞云:“散盡黃金身世,不管秦樓人怨,歸計狎沙鷗。明夜扁舟去,和月載離愁。”辛棄疾“溪山”隱逸情結產生,不能說這是消極頹廢的意識;不僅如此,恰恰相反,正說明詞人的積極主張收復、抗戰。只是在這種積極主張不能實現,在希望徹底破滅之后,才有了美人遲暮,英雄失路之感;更有了迷途實遠,昨非今非之慨。這是“溪山”隱逸情結產生的真正原因。怪:驚異,駭疑。而之所以如此,隱含有時光迅速,不覺間已是舊相識了的感嘆意味。按:稼軒南歸初期,曾有一段漫游吳楚的生活經歷,通判建康后,也大體宦游于吳楚一帶,故有此感。

  ⑶緉(liàng亮):一雙。屐(jī擊):木底有齒的鞋,六朝人喜著屐游山。語出《世說新語·雅量》: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并恒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余兩小簏箸背后,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嘆曰:“未知一生當箸幾量屐?”神色閑暢。于是勝負始分。

  ⑷塵勞:風塵勞辛,指其宦游生涯。三十九年非:回顧三十九年,一切皆非。《淮南子·原道訓》:“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時稼軒年近四十,套用此語自嘆。

  ⑸“吳楚”兩句:此化用杜甫《登岳陽樓》詩意:“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詩極言洞庭湖寬廣,似將中國大地分裂為二。坼(chè徹):裂開。

  ⑹“英雄”兩句:謂圖英雄霸業者,惟曹操和劉備相與匹敵。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此明頌曹、劉,暗揚孫權。蓋當時堪與曹、劉爭雄天下者惟孫權,而他正霸居吳楚一帶。稼軒《南鄉子》:“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與此暗合。敵:匹敵。

  ⑺“被西風”兩句:言歷史遺跡被無情西風一掃而盡。

  ⑻“樓觀”兩句:感慨宦跡不定,事業未就而鬢發先白。樓觀甫成:樓閣剛剛建成。蘇軾《送鄭戶曹》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此喻調動頻繁,難展才略。旌旗:戰旗。旌旗未卷:指戰事未休,喻復國大業未了。

  ⑼“嘆人生”兩句:謂哀樂相循,古今同理。言外之意,大可不必計較。轉相尋:循環往復,輾轉相繼。

  賞析:

  作者:佚名

  此詞可分三層。

  上片為第一層,由江行沿途所見山川引起懷昔游,痛惜年華之意。長江中下游地區山川秀美,辛棄疾南歸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吳楚,行蹤遍及大江南北,對這一帶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調動頻繁,告別山水長達十年。此時復見眼中川“都似舊時相識”了。“溪山”曰“過眼”,看山卻似走來迎,這是江行的感覺。“怪”是不能認定的驚疑感,是久違重逢的最初的感觸。往事雖“還記得,卻模糊、記不真切,真象一場舊夢。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夢中”云者不僅有烘托虛實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實寫照,這種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來雄心壯志未得實現。業已倦于宦游的結果。反復玩味以上數句,實已暗伏“塵勞”、覺非之意。官場之上,往往如山水一般舊曾相識虛如幻夢不如遠離,同時也就成了一種強有力的召喚,來自大自然的召喚。所以,緊接二句寫道:“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要探山川之勝,就得登攀,“攜杖”、著“屐”(一種木底鞋)是少不了的。

  《世說新語·雅量》載阮孚好屐,嘗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兩)屐?”意謂人生短暫無常,話卻說得豁達幽默。此處用來稍變其意,謂山川佳處常在險遠,不免多穿幾雙鞋,可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結尾幾句就對照說來,“笑塵勞、三十九年非”乃套用蘧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的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作者當時四十歲,故這樣說。表面看,這是因虛度年華而自嘲,其實,命運又豈是自己主宰得了的呢。“長為客”三字深懷憂憤,語意曠達中包含沉郁。實為作者于四十年年來之感慨,年已四旬,南歸亦久,但昔日的志愿,卻無一件得以實現,感慨,今是昨非,一生勞碌,原來“長為客”無絲毫是自己左右的。

  這片六句另起一意為第二層,由山川地形而引起對古代英雄事跡的追懷。揚州上游的豫章之地,歷來被稱作吳頭楚尾。“吳楚地,東南坼”化用杜詩(《登岳陽樓》:“吳楚東南坼”),表現江行所見東南一帶景象之壯闊。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國英雄,尤其是立足東南北拒強敵的孫權,最令他欽佩景仰。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三國志。先主傳》)而孫權堪與二者鼎立。此處四句寫地靈人杰,聲情激昂,其中隱含作者滿腔豪情。“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二句有慨嘆,亦有追慕。恨不能起古人于九泉而從之的意味,亦隱然句中。

  結尾數句為第三層,是將以上兩層意思匯合起來,發為更憤激的感慨。“樓觀才成人已去”承上懷古,用蘇軾詩“樓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鄭戶曹》)意,這里是說吳國基業始成而孫權就匆匆離開人間。“旌旗未卷頭先白”承前感傷,由人及己,“旌旗”指戰旗,意言北伐事業未成,自己的頭發卻先花白了。

  綜此二者,于是詞人得出一個無可奈何的結論:人間哀樂從來循環不可琢磨(“轉相尋”),“今猶昔”。這結論頗帶宿命色彩,乃是作者對命運無法解釋的解釋。更是作者對命運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嘆。

  詞中一方面表示倦于宦游——“笑塵勞、三十九年非”,另一方面又追懷古代英雄業績,深以“旌旗未卷頭先白”為憾,反映出作者當時矛盾的心情。雖是因江行興感,詞中卻沒有著重寫景,始終直抒胸臆;雖然語多含蓄,卻不用比興手法,純屬直賦。這種手法與詞重婉約、比興的傳統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作者是現實政治感慨與懷古之情結合起來,指點江山,縱橫議論,抒胸中郁悶,驅使古人詩文于筆端,頗覺筆力健峭,感情彌滿。所謂“滿心而發,肆口而成”,自具興發感人力量。

  古詩詞鑒賞古代詩人知識

  《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文翻譯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廟門倒塌在了河里,兩只石獸一起沉沒于此。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便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后也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漲的洪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泥沙的性質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講學家的觀點,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輕浮,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水流反沖的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中。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地轉動,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顯得)很瘋狂;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顯得)更瘋狂了嗎?”結果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注釋解釋

  滄州:地名,今河北省滄州市。

  臨:靠近。也有“面對”之意。

  河干:河邊。(河:指黃河,歷史上黃河曾流經滄州。)干,水邊,河岸。

  山門:寺廟的大門。

  圮:倒塌。

  并:一起。

  沉焉:沉沒在這條河里。焉,兼詞,于此,在那里。

  閱:過了,經過。

  十余歲:十多年。歲:年。

  棹:名詞作動詞,劃船。

  求石獸于水中:在河中尋找石獸。求,尋找。

  竟:終于,到底。

  曳:拖著,牽引。

  鐵鈀:農具,用于除草平土。 鈀,通“耙”。

  設帳:講學,教書。

  爾輩不能究物理: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爾輩,你們。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

  是非木杮:這不是木片。是,這。杮,削下的木片。

  豈能:怎么能。

  為:被。

  暴漲:洪水。暴,突然(急大)。

  湮:埋沒。

  顛:通“癲”,瘋狂。

  眾服為確論: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為:(認為)是。

  河兵:指鎮守河防的兵。清代設河道總督,轄有專門治河的兵營。

  蓋:因為。

  嚙:本意是“咬”,這里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倒擲:傾倒。

  如是:像這樣。

  遂:于是。

  溯(sù)流:逆流。

  固:固然。

  如:依照,按照。

  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但:只,僅僅。

  據理臆斷: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臆斷,主觀地判斷。

  歟:表反問的句末語氣詞。

  耳:罷了。

  其一:表面現象。

  其二:根本道理。

  詩文賞析

  《河中石獸》是紀昀(jǐyún)(紀昀,字曉嵐)的一篇文章,選自《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六《姑妄聽之》,主要內容是河里掉了石獸,因為水的沖力和石獸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獸要從石獸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慮問題時,要從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確的解決根本方案。

  閱讀提示: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據常情主觀判斷。應該正確分析,綜合考慮,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樣,既考慮石獸的比重,又正確分析水的沖力和石獸的相互作用,進而又分析這種相互作用產生的反沖力對河床形態的局部的改變。如此,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它說明了這些道理:

  1.遇事不能主觀推論,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2.實踐出真知。

  3.實踐經驗有時比書本知識更重要。同時也啟示我們:遇事要動腦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盡可能少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話。

7386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的肉体的满足毛片 | 69式互添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杨幂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天天天天影视 | 国产精品久久福利新婚之夜 |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 色婷婷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网站 |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这里只有精品18 | 国产91高清在线 | 久草老司机 | 午夜爱爱爱爱爽爽爽网站免费 |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视频图片 | 黄色影视免费看 | 舒淇三级浴室洗澡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 人人做人人爽人人爱 | 国产精品女A片爽爽波多洁衣 |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 | 天天干com | 午夜激情影院 | 免费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看 | 久久久www视频 |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99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a一级大片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更新资源速度超快 | 欧美精品第一区 | 欧美1区 | 另类激情网 | 亚洲高清久久 | 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香港三级 | 亚洲高清免费观看 | 日韩在线国产 | 中文字幕av一区 | 成人黄色网址 | 日韩av第一页 | 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