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雜文推薦
想看雜文推薦篇1:最好找一個能給你回應的人
洛可兒分手了,我們歡呼雀躍,因為她再也不用跟我們訴苦了。
洛可兒和前男友相愛相殺了三年,就給我們訴苦了三年,中心思想都是,我想跟他說說話怎么就那么難?
洛可兒想和前男友聊上天是真的難。有時候洛可兒上班無聊,打電話給前男友閑聊,爹聲爹氣地問,親愛的,你在干嘛啊?換來前男友冷冰冰的一句,你閑得慌就去報個課程。她瞬間黑云密布,再也沒有了好心情。
有時候他們在家呆幾個小時,前男友玩電腦,她看看劇弄弄其他的,各做各的事,對話不超過5句,還基本都是這個模式:
洛可兒說,親愛的,你幫我看看這兩件衣服哪件好看?
前男友說,我正忙你自己選。
洛可兒說,我們公司那個誰誰,今天怎么怎么的。
前男友說,做好你自己,別管別人的事。
躺在床上洛可兒說,親愛的,咱們聊聊天吧。
前男友說,大晚上的不睡覺聊什么天?
他們為這個吵架,洛可兒說,你陪我聊聊天要死嗎?前男友說,沒事瞎聊什么?她竟無言以對,她的所有事情,在他看來都沒什么大不了,都不值得一聊。
連話都說不上幾句的兩個人,必定之間隔著一條河流,也許可以同行,但再愛也是在對岸相望,沒有辦法肩并肩心貼心朝著一個方向走去。
其實洛可兒也沒啥大事兒,她想溝通的是感情,她想讓他摻和她的雞毛蒜皮事兒,她也想融入他的生活,就算聽他說說她不關心的政治、聊聊她不懂的球賽都好,人生里大事原本也沒幾件,我們要找的就是愿意跟我們回應這些小事的人。
很多人不明白能回得上話有多重要,甚至覺得對方太作。
通常總有這樣的情況,當對方心里燃著一團火,興匆匆地奔向你,你冷不丁地回了一盆冷水,身涼且心涼。
而且我覺得能回應比會聊天更重要,聊天可以表達自我感受,而回應更多的是去體會對方的感受,這不僅是一種情感需要,更是一種生理需要。
聽說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最殘忍的酷刑不是肉體折磨,而是關進一個什么都沒有的小黑屋,再牛逼的犯人也熬不過幾天就投降。
二站之后,很多從集中營里出來的猶太人,選擇了自殺。集中營里的艱難都沒有把他們打倒,也沒有擊潰他們的生存意志,但是回到家中卻受不了了。有人分析,他們從集中營里出來之后,講自己的所受的折磨和苦難時,發現周圍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更不能感同身受,甚至對他們一遍一遍地講述那些苦難表示厭煩。最終導致精神崩潰。
身體上的痛苦人們往往是可以獨自承受的,而精神的孤獨,是一個人無法獨自排解的。
這就需要回應,需要人懂,需要跟別人、自我的深層的聯結。這種回應,從親人那里,朋友那里,愛人那里。
想看雜文推薦篇2:別哭,致我們不曾得到的愛情
上周五的時候去聽曾鵬宇的生命講座,特別打動我的是他說:“從前我一直相信人定勝天,心想事成,有付出就一定有回報。現在卻明白人生有太多的無奈。”他記者生涯中采訪的第一個人就是陸幼青,跟這個罹患絕癥,在報紙上發表[死亡日記]的人做訪談。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曾鵬宇開始意識到,原來生命有那么多的無奈:人的生命并不一定是一個越來越好的過程,美好的愛情,處于巔峰的事業,令人歡喜的生活都可能戛然而止。
聽到這里我很震撼,這些跟我最近幾年的體驗不謀而合。你可以管從前的我叫“盲目樂觀”或者“充滿正能量”,那個時候我真的相信事在人為,真的相信生命就是有無數可能(現在也相信各種可能,只是更明白自己的局限),真的相信每個努力生活的人都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我猜想你要問:那你現在是怎么認為的呢?
現在我越來越多的看到生命的“有限性”,這種有限不是我變得悲觀了,放棄了自己的自主權和改變的能力。相反,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擁抱不確定性和變化,只是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原來生命真的有很多失去和無奈。但是我好像慢慢的從直面這些失去中得到了莫大的力量,我還在學習著,我希望有一天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現實的樂觀主義者”(realistic optimist)。我知道,只有我能夠直面所有的失去,我才能夠更好的跟當下的自己相處,才能更好的帶著一顆謙卑和臣服的心,全心全意的從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出更多可能。
因為這個主題太大,所以關于直面生命中的無奈和失去,我會分成3篇文章去寫,今天讓我們先來討論人類永恒的主題:愛情。
下一頁更多想看雜文推薦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