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隨筆雜文
作家隨筆雜文一:幸福的人生需要經(jīng)歷苦難才能得到
陳毅昊
幸福就如那一瓶普通的礦泉水,你在第一次喝的時候,沒什么感覺,和其他的一樣,但是當你嘗過酸甜苦辣咸各種滋味之后,你再來喝那一口那個礦泉水,你會感慨,這就是幸福的感覺。
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有人安于某種生活,而有些人就不能安與現(xiàn)狀。因此能安于自已目前處境的還不妨就此生活下去,不能的那就要努力另找出路。你無法斷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無法肯定當自已到達了某一點之后,會不會快樂。有些人永遠不會感到滿足,他的快樂只建立在不斷地追求與爭取的過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標不斷地向遠處推移。這種人的快樂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苦樂全憑自已判斷,這和客觀環(huán)境并不一定有直接關系,正如一個不愛珠寶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極其重視虛榮的環(huán)境,也無傷她的自尊。 擁有萬卷書的窮書生,并不想去和百萬富翁交換鉆石或股票。滿足于田園生活的人也并不艷羨任何學者的榮譽頭銜,或高官厚祿。 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時光匆匆,固然很多事或人我們留不住,掩藏在心底的點點滴滴,有些總是那么美好,可卻總在不經(jīng)意間騰起一抹淡淡的憂傷。總以為世間萬物都是美好的,可走進記憶的走廊,觸摸那些風景,殊不知留下了多少遺憾。看得透的人,處處都是生機;看不透的人,處處都是困境。拿得起的人,處處都是擔當;拿不起的人,處處都是疏忽。放得下的人,處處都是大道;放不下的人,處處都是迷途。想得開的人,處處都是春天;想不開的人,處處都是凋枯。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決定權(quán)在自己;有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決定權(quán)也在自己。
作家隨筆雜文二:女排精神回來了
昨晚,我欣喜地看到了一本記錄著斑駁歲月的日記本,迫不及待地打開翻閱了起來,當我翻閱到1986年10月25日夜記的一篇日記時,一段頌揚中國女排精神的文字跳入了我的眼簾,瞬間就打動了我,使我不由得聯(lián)想到了現(xiàn)在的女排和女排精神,正是30年時空輪回,歷史仿佛開了一個玩笑,30年前后的女排風采竟是那么的相像,我看到了當年中國女排的影子,女排精神又回來了。就是這段30年前的文字,激勵著我寫一寫如今的女排精神。
讓筆觸隨我重新回到30年前那篇日記的原點:“當中國女排奪得‘三連冠’,五星紅旗在美國洛杉磯體育館冉冉升起的時候,神州大地頓時卷起陣陣熱浪,呈現(xiàn)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守候在電視機前和收音機旁的中華兒女,都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興奮和喜悅,歡呼雀躍,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為什么一個小小的排球,竟能牽動十億人民的心,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起如此奔騰的熱浪。因為這場得來不易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先聲,國家振興的征兆,反映了民族要振興,國家要強盛的民心和愿望……”看了這段文字后,郎平、孫晉芳、張蓉芳、陳招娣、周曉蘭等當年女排隊員的身影在我眼前晃動、跳躍。我現(xiàn)在已記不清當年的歷史背景,我也記不得是怎樣記下這段文字的,這些似乎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30年前的這段文字仍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如同過去的一顆種子在如今的土壤中盛開鮮花,這段文字彰顯著巨大的震撼力量,在我的腦海里掀起了層層波瀾。我在想,中國女排正是從這段文字記錄之后,走過了30年艱苦曲折的發(fā)展征程。
30年來,中國女排始終弘揚“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女排精神,用拼搏精神激勵自己,戰(zhàn)勝困難。在狀態(tài)處于低谷時,堅持;在實力不占上風時,咬牙堅持,決不后退。在高峰與波谷的顛簸中,不迷失;在贊美與質(zhì)疑的嘈雜中,不信邪;在勝利與失敗的摔打中,不動搖;在誘惑與謾罵的交替中,不退縮。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zhàn)為機遇,迎著困難上,為榮譽而戰(zhàn),正是這樣一路走來,才是國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朗導指教中國女排,給中國女排帶來了創(chuàng)新和動力,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新的希望,朗導帶領女排隊員們夯實基礎、苦練內(nèi)功,技戰(zhàn)術水平實現(xiàn)了新跨越,快速多變的打法成為中國女排的制勝法寶,打破了世界排壇的原有格局,讓整個世界為之動容。這就是全國億萬觀眾終于盼來的,等來的,這一等,等了30年。
30年后的今天,讓我們走近剛剛結(jié)束的里約奧運會女排比賽中,我?guī)缀趺繄霰荣惐乜矗跒橹袊偶佑停瑤缀鯃鰣霰荣惗俭@心動魄,敲動著我的心弦,起初的形勢對中國女排不利,先后輸給荷蘭、塞爾維亞和美國,名列小組第四,這樣的成績真讓人揪心,女排姑娘們更是心急如焚,但她們并不氣餒,還是那句話:頑強拼搏,永不言棄。主教練郎平為隊員鼓勁,要一分一分地掙;女排姑娘們咬緊牙關,場上拼搶,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擊敗巴西、逆轉(zhuǎn)荷蘭,中國女排給廣大觀眾帶來了無比精彩的比賽,呈上了一道道豐盛的精神大餐,也把比賽的驚險推上了極點,激動著億萬觀眾的心,正如同解說員所說:“中國女排在挑戰(zhàn)觀眾的心臟。”此時此刻,我的心情與全國觀眾的心情一樣,是激動無比的。說實話,看著場上年輕漂亮的女排姑娘們,肩上、腿上貼著虎骨膏,在場上一分一分地爭,一個球一個球地搶,有的跌倒,有的奮力撲過去,也要把球救回來,我的眼前濕潤了,我的脈搏隨著女排姑娘場上拼搏的頻率一起跳動,每當她們發(fā)出那久違的吶喊聲,我便受到無比的震撼,坐在電視機前為她們吶喊助威,握拳擊掌,因為這是中華民族前進的吼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8月21日,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郎平帶領中國女排以3:1戰(zhàn)勝了塞爾維亞隊,12年后重獲奧運冠軍,為祖國爭了光,爭得了榮譽。場上沸騰了,場下的中國觀眾席沸騰了,億萬觀眾沸湯了,這是中國的驕傲,讓世界為之震驚。
看到這些,我不有的感嘆,這不正是女排精神的釋然嗎?“無私奉獻精神、團結(jié)進取精神、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自強不息精神”凝聚成一個堅如磐石的中國女排,一個冠軍女排。正是這種女排精神成就了女排姑娘的夢想,成就了13億中國人民的夢想。女排精神昭示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定能夠?qū)崿F(xiàn)。
我的思緒跨越著30年前后的時空,30年前后的場景在不停地跳躍。中國女排奪冠后,讓我的思緒接續(xù)起來,我在想,如今的中國女排正在弘揚女排精神,續(xù)寫中國女排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華美篇章!
喬顯德
作家隨筆雜文三:修禪的審美情趣
劉工
禪宗作為完全中國化的佛教新宗派,不僅全面徹底地改造了外來佛教,而且變成了一個廣泛的、影響深遠的社會運動。由禪宗思想提出的一套全新的宗教哲學,其中的許多觀點,特別是在人的“心性”問題上,其意義遠遠超越了宗教教義,而且具有了普遍的思想與理論的價值。唐代文人熱衷于結(jié)交禪僧,接受新的禪思想,追求習禪生活的狀態(tài),由此而影響了中國歷代文人與畫家。
禪——為中國繪畫藝術增添了燦爛的光輝。習禪畫家的作品意境深邃、空靈脫俗,充分體現(xiàn)出禪學對畫家的思想影響。習禪可以使人深刻體會到,是禪的思想力量,使歷代畫家獲得如此超人的智慧;是禪的精神內(nèi)涵,使歷代畫家取得如此深邃的藝術魅力。諸如,唐代王維習禪,北宋蘇軾、米芾習禪,南宋梁楷習禪,元代趙孟頫、倪瓚、吳鎮(zhèn)習禪、黃公望修道,明代董其昌習禪,清代金農(nóng)習禪。以及歷代著名的僧人畫家,如唐代道芬,五代貫休、巨然,宋代修范、惠崇、居寧、法常,元代文誠,明代宋旭,清代八大、石濤、髡殘、弘仁,清末民初虛谷等,他們在中國繪畫史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近代以來,如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等雖不是出家僧眾,但基本都以“居士”自稱,對“禪”都非常醉心,他們的作品或多或少的都潛入了“禪”的意趣,只是在形式上各有藝術化的表現(xiàn)。
在中國人的審美情趣里,意境是一種寂靜無聲的,又是一種心曠神怡的視覺體驗。意境的空間就是繪畫構(gòu)圖的整體,不是虛空的,而是一種畫面流向心靈的詩,并把詩引入到一個奇異的感受里。意境又叫境界,最早在《周易》中就解釋了“象與意”的關系。雖然《周易》中所講的象是指卦象,而不是藝術形象,但它與藝術的形象有著相通之處。而且《周易》中所說的象,則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模擬。《周易》認為立象是為了盡意,意在《周易》里,并不是簡單的語言可以概括,實際上有無窮盡之意。這一思想觀點,無疑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寫意精神是相通的,強調(diào)的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心”的能動作用。這些觀點是《周易》的“象與意”進一步得到了深入的發(fā)揮,對意境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從而創(chuàng)立了中國化的禪宗法門體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美學理論中的意境論。
其實在中國畫史上,也有一部分文人和畫家不愿接受儒家的思想。他們中的一些人從心底里就厭惡入仕,但又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致使有些人自然的渴望與山泉為伍,因而寄托于繪畫能夠把自己帶進寧靜的世界。在這種情形下,畫家追求禪宗思想是解脫塵世愁悶的最好途徑。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作家隨筆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作家隨筆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