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寓言,是寄托了勸喻或諷刺意義的各種故事。它借此喻彼,借遠喻今,借物喻人,借古喻今;寓哲理予形象,寄教訓于故事,使抽象深奧的事理豁現于具體淺顯的敘述之中。你們想看關于四字成語的寓言故事嗎?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篇,歡迎大家閱讀!
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篇1:反求諸己
相傳四千多年前,正是歷史上的夏朝;當時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啟前去抵抗,結果伯啟打敗了,部下們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啟說:“不必再戰了。我的兵馬、地盤都不小,結果還吃了敗戰,可見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緣故。所以我得先檢討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從此,伯啟發憤圖強,每天天剛亮就起來工作,生活簡樸,愛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這樣經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來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歸順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應該要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已本身的缺點,努力加以改正,只有抱持這種態度,才能夠把事情做好,能夠這么做的人,我們就說他能“反求諸己”。
雖然,這只是短短的四個字,但是,它卻可以做為我們修養上的金科玉律,不僅我們可用它來反省自己,也可以用它來勸勉別人,對于我們自己的做人處事,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篇2:返老還童
據東晉葛洪《神仙傳》記載,漢朝淮南王劉安喜好學道求仙,用重金招聘這方面的門客。一天,八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前來求見,說有長生不老術愿意奉獻。守門人進去通報。劉安說:他們自己都老態龍鐘了,哪會有什么長生不老之術!分明是欺騙。快把他們給我趕走。老人們聽說劉安嫌他們老,就一下子都變成了兒童。劉安一聽,慌忙出來迎接。這個成語形容老人恢復了青春。
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篇3:割席分坐
有兩個讀書人,一個叫管寧,一個叫華歆;他們的感情很好,不僅在同一個地方讀書,而且形影不離。
有一次,管寧和華歆一起到院子里鋤草,忽然發現了一塊金子。當時,管寧視若無睹,仍舊揮動鋤頭,而華歆卻動心了,立刻就拾起了金子,放在一邊。
又有一次,管寧和華歆正一同坐在席上讀書,忽然有坐著轎子的官員從門前經過,管寧照常讀書,華歆卻忍不住的放下了書本,跑出去看。管寧見華歆這樣的不專心,又羨慕做官的人,再加上發現他見到了金子動心的事,就堅決的割斷了并坐的席子,把座位分開,面色嚴肅的對華歆說:“從現在開始,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這個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里面,以后的人,凡是遇到朋友之間志趣不合,感情破裂,以致斷絕往來,就稱為“割席絕交”。
我們無論在學習或工作上,都要專心一致;如果一起學習或工作的朋友不是這樣的話,不但沒有辦法互相琢磨,互相協助,反而會影響自己學習和工作的成效;這樣的朋友,真是不交也罷。你認為呢?
出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篇4:公而忘私
春秋時代的晉平公要找一位有賢能的人擔任南陽縣的縣令,因此他找來大夫祁黃羊,想請他推薦適合的人選。沒想到,他竟不計前嫌推舉了自己的仇人解狐。
又有一次晉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戰的人擔任軍中統帥的職位,他知道之后,大力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一點都不擔心別人閑言閑語。
不論對方與自己的關系是好是壞,只要是適合的人選,他都會大方推薦,而他推薦的人也都很稱職,更是證明了祈黃羊的好眼光。后來孔子聽說了,稱贊祁黃羊推薦人才完全以一個人的才德為標準,而不管對方是與自己敵對交惡的人,或是有血緣之親的兒子,的確稱得上是公而忘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