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雪》賞析
余秋雨散文《雪》原文
余秋雨散文《雪》賞析
雪,是雨所凝而成,是雨的精魂。然而,暖國的雨雖然自由活潑,卻“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魯迅先生寫雪,別開生面,起筆有意發問,并且由此通貫全篇: 一是把“雨”和“雪”作對比,藉以引出下文的“江南的雪”;二是將具有冰冷、堅硬、燦爛雪花的“朔方的雪”聯系起來,為結尾用“雨”收束全文布下伏線。
作者對江南的雪滿懷深情,用濃墨重彩繪出一幅萌動著青春活力的江南雪景圖,意境新美,內涵豐富。作者贊美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從質與形上突現其特色。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來比喻它,令人擊節贊賞。“處子”是最富生命活力的,用“處子的皮膚”喻雪,白皙光澤,柔嫩細膩不必說,還包含健美的因素;而“青春的消息”則給人以明確的哲理啟示: 冬雪之后,春天就不遠了。那“雪野”不已是那樣的生氣勃勃、春意盎然了嗎?
作者把這幅江南雪景圖描繪得有聲有色,聲色和諧;有動有靜,動靜相襯。但還不夠,還須用工筆重彩畫上美好純真的童年生活的一幕,孩子們多么的天真爛漫,何等的聰穎伶俐!這才是江南雪野上綻開的真正的春花啊!
接著,作者筆峰一轉,又推出一幅更引人注目的“朔方雪景圖”。北國風光,雄偉壯麗,那冰冷的堅硬的“朔方的雪”與“江南的雪”截然不同,它的特質和形狀是“如粉,如沙”,“決不粘連”,持久地不融化。因此,它能以巨大的旋風為動力而“蓬勃地奮飛”,能在陽光中“燦燦地生光”。面對著漫天飛騰的朔雪造就的“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作者著力從三度空間進行立體描繪,以突出飛騰的朔雪那種撼天動地、銳不可擋的氣勢。作者置身于這朔雪飛騰的宏偉壯觀中,禁不住感情洶涌,思緒馳騁。他凝視著“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雪花,聯想到它就是“雨的精魂”。
然而,由于“雨的精魂”畢竟是處在寒冷的朔方,它冷落地“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見,“那是孤獨的雪”;它沒有了暖國的雨的自由活潑,“是死掉的雨”,透出了孤寂凄涼之感。至此,“朔方的雪”亦有“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的問題了。
讀罷全文,掩卷細思,暖國的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區別不過是各有各的“幸”與“不幸”而已,正如人生的“幸”與“不幸”的鐘擺永遠在兩極搖晃一樣。蘇聯作家巴甫柯夫說:“幸福是不可捉摸的。你從來不知道,它是不是存在。要考查你是不是幸福,只有去看看你周圍的人。”
余秋雨簡介
余秋雨,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曾任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榮譽院長,國際知名的學者和作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大陸最暢銷書籍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臺灣、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響。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余秋雨以140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首富寶座,引發廣泛關注。現任《書城》雜志榮譽主編。
看了余秋雨散文《雪》賞析還看:
1.余秋雨描寫雪的散文
2.余秋雨散文賞析
3.余秋雨散文欣賞
4.余秋雨散文好句賞析
5.余秋雨散文集好句賞析
6.余秋雨散文片段及賞析
7.余秋雨散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