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教案
岳陽樓記教案一:《岳陽樓記》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鞏固重點詞、句翻譯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寫作意圖
3、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
能力目標 1、誦讀指導
2、中考知識遷移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2、結合實際領會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曠達的思想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第二十七課《岳陽樓記》請大家觀看幻燈片現在大家所看大到的圖片即是岳陽樓的岳陽樓使建于唐代,現在我國湖南境內,它和滕王閣、黃鶴樓并稱我國南方三大名樓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名傳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現在大家欣賞到的是岳陽樓的兩幅遠景圖
二、復習
(一)下面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上節課的教學內容安排:
1、了解了本文的文常知識以及寫作背景
2、疏通全文文意
3、概括段義
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引出下文抒情
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暗一 明,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比
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
(二)知識檢驗
1、《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 ,字希文,蘇州吳縣人, 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 的痛苦感受較深
慶歷三年,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私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
2、解釋下劃線詞語
增其舊制 通“增” 增加 擴大
前人之述備矣 詳盡
日光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曾經
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
百廢具興 通“俱” 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囑” 囑托
3、翻譯下列句子
1、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矣
登上這座樓,就有離開國都思念家鄉之意,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和悲傷的心情到了極點
3、 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不同于上述兩種人的心情?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5、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再樂
三、講授新課
(一)接下來我們來學習新課
師:請大家看圖片,根據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請判斷這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二自然段)
師: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滕子京的政績和寫作緣由從表達方式上屬于敘事
師:這一段的內容安排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師:作者的寫作思路由第一自然段的敘事轉入寫景再轉入抒情表明由寫景轉為抒情的句子是(覽物之情的無異乎)
(二)再請同學看這幅畫面這又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三自然段)
師:齊讀3自然段思考:
1、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悲的氣氛;以己悲)
2、第3段寫悲景抒悲情,找出體現“悲”景意味的詞句 ;體現悲情意味的句子
3、朗讀時語調應表現為?(語調較低沉)
(三) 再請同學看這幅畫面這又是表現哪段內容的圖片?(第四自然段)
師:齊讀4自然段思考:
1、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喜的氣氛;以物喜)
2、第4段寫喜景抒喜情,找出體現“喜”景意味的詞句 ;體現喜情意味的句子
3、朗讀時語調應表現為?(語調較高、輕快)
4、以上兩個自然段從內容和表達方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寫景議論相結合
(四) 師:齊讀5自然段思考:
1、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們有什么不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指古仁人這里暗指滕子京,從而表示對友人的勸勉之意)
3、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 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 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 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 教育的意義
4、師:結合當今時代,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給你怎樣的啟示
抒情轉入議論
(五)誦讀指導
在剛才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時候,幫大家簡單的概括誦讀的方法,下面系統的給大家歸納誦讀的方法并加以實踐練習
語調 語調的高低與朗讀的感情色彩相聯接
較高——表達輕松歡悅、激憤熱烈的感情
較低——表達沉重憂傷、低回婉約的感情
練習—— 三、四自然段
重音 以語意的主次為依托
即,作者著意突出的內容就要加上重音
練習——
節奏 節奏即停頓,其原則首先是不破讀
練習——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屬于作文以記之
以上方法請同學們熟記,并在實踐中運用鞏固誦讀指導就到這里
(六)知識遷移練習
1、一詞多義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初極狹,才通人
國 國恒亡 通 正通人和,百廢具興
則有去國懷鄉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或 而或長煙一空
或異二者之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居 面山而居
居十日 曠 土地平曠
則有心曠神怡
2、下列詞語中“薄”字與“薄暮冥冥”中“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厚此薄彼 B日薄西山 C廣種薄收 D厚今薄古
四、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 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 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岳陽樓記教案二:《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賞析三、四段的景物描寫并體會遷客騷人產生這兩種心情的原因,培養學生賞析文言文景物描寫的能力,
2.領會文中警句所表達的思想,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學重點:賞析景物描寫,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和闡述的主要觀點。
教學難點:學會賞析文言文的一些方法;能形成對文章內容的深入思考。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咱們這節課接著來學習《岳陽樓記》,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樓憑借范仲淹的這篇文章而名揚天下。同學們提的問題當中有一個問題特別集中,就是范仲淹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說起這篇文章還有個小來歷呢!范仲淹和滕子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滕子京被貶官在巴陵郡后,把巴陵郡治理的井井有條,于是他重修岳陽樓。在古代,修造亭臺樓閣,往往會請名人寫篇文章來記述一下,滕子京便請朋友范仲淹來寫。好朋友相邀,豈有不答應的道理?此時的范仲淹,也正被貶在鄧州,真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但他和滕子京的性格有很大差異。滕子京很有才華,但是他的脾氣很大,也不夠灑脫,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他對自己的無端被貶始終耿耿于懷,作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總想對他進行規勸卻一直無緣開口。這次滕子京給范仲淹去信,要他為岳陽樓寫記,范仲淹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所以他欣然答應,于是有了這篇傳頌千古的《岳陽樓記》。
二、探究文章內容
從課文中咱們知道岳陽樓上刻了許多詩詞歌賦,期中有一幅對聯的上聯中有這么一句:“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這里邊提到了范仲淹的文、滕子京的政績。那么“范希文兩字關情”中的“兩字”,你認為是文中哪兩個字?
提示:這兩個字提領全篇,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引導理解悲、喜二字
問題設置:
1)在文中找到出現悲、喜的地方。
2)分析遷客騷人“悲”的原因
小結答題思路:所見……所思……所感……
指導學生完整表述
播放朗讀的片段視屏,體會感受。
3)分析第四段
指導學生朗讀
分析為何而喜?(“至若”領起另一種情景的描寫,形式與第三段相似,類似于排比段,或曰洞庭湖變奏曲,因此賞析方法可向第三段借鑒)
師小結:感物而動,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我們似乎也無可厚非,日常生活中即使沒有抑郁不平之事,看到刮風下雨或者是晴空萬里,我們都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但是就有人不這樣,他們并不受外界陰晴、自己得失的影響,他們是誰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2.探究古仁人的思想
問題設置:
1)五段中說到古仁人不同于遷客騷人,那他們的不同體現在哪里呢?
2)他們以什么為悲喜呢?具體表現是什么?
3)問題探究
以學生問題切入:“悲”、“喜”和“憂”、“樂”有什么區別?二者能否互換?
總結:“悲”“喜”是人情感的直接體現,是感性認識,都是因己悲(個人的遭遇—宦海沉浮),因物喜(景物陰晴),都受環境的影響,并無本質區別。而“憂”“樂”則經過深入理性的思考的,因民因君而憂,因民因君而樂,君和民加起來不就是國家、天下嗎?二者的境界是不同的。
4)為什么前邊用那么大的篇幅寫遷客騷人?
由此分析我們可以確定范仲淹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遷客騷人、不在悲喜,而是想表現“憂”“樂”的情懷和志向。(范希文兩字關情----揭曉答案:憂和樂。)
三、課堂小結
范仲淹也正是由于有這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理想,成為了歷史上備受人推崇、尊重的一代名臣,為官的楷模,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歷史的脊梁,這對當時及后世的一切有志之士,都具有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作用,直到今天都仍有其積極意義。
當我們生活中遭遇挫折,我們要說:
當我們志存高遠,想為國家社會做貢獻時,我們要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四、拓展延伸作業。(二選一)
1.遠在江湖礪心志,從來貶官多妙文。范仲淹的經歷和心胸還能讓你想起哪些古代文人呢?結合作品談一談。
2.推薦同學們網上閱讀溫家寶2012年3月14日答中外記者問相關資料,寫一寫自己的感想。
岳陽樓記教案三:《岳陽樓記》教案
教學目標:
1.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詞、句的意思。
2. 結合全文內容提煉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 樂而樂”的思想,并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3. 自主判斷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并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系。
4.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品味本文對仗工整、音律協和的語言。
5. 通過“妙點”賞析,品味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
1. 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并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2. 品味語言的音律協和之美。
3. 通過“妙點”賞析,理解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本文是范仲淹的傳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敘事后寫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發議論,環環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遠之處,理當成為重點。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寫景方法精妙奇絕。這是本文語言和寫法別具一格之處,也列為重點。
本文被安排在蘇教版語文9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五篇。從編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這樣安排既是對已學過的寫景散文(如《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三峽》)的小結,又是對即將要學習的《醉翁亭記》的引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它又具有獨特的個性魅力,這是它膾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能突出本文的個性特點。
教學設想:
努力構架立體式的課堂。從對文本的解讀上,著眼于全篇,按音讀、譯讀、理讀、
析讀、有感情地朗讀、誦讀的順序展開,從不同的層面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點”作鋪墊,并在讀、析、寫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從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著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收獲,又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原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從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上,采用冰糖葫蘆式,力求做到板塊之間的連接自然。這樣,力求做到既夯實基礎,又突出重點、訓練能力;既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又引導學生領略文章的美,并在學生自主活動、生與生合作、師生互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使課堂內容飽滿,節奏和諧,充滿生命的靈動。因為,一方面,9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識和學習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新課標寫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兩歲喪父,家貧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官以后,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致于遭讒言被貶官后,不僅自己心憂天下,還在他的傳世名篇中勸勉好友藤子京也這樣。他是?這篇文章是?
二、小組合作交流(5分鐘)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導學案中的內容(見下面【】中),要求:
1.由組長負責,先校對、補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組的疑難,寫在黑板上。
2.點評本組小短文的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推薦本組的優秀短文準備集體展示。
【(一)音讀。讀課文,用智慧的眼光發現自己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音、字形,小組交流時補充。
字音:略
字形:〖百廢具興(俱) 橫無際涯(崖) 朝暉夕陰(輝) 憂讒畏譏(饞饑) 靜影沉璧(壁) 寵辱偕忘(龐)〗
(二)譯讀。再讀文章,結合注釋,翻譯句子,獨立完成下面問題,交流時訂正。
1. 用紅色筆在文中畫出自己翻譯時有困難的詞句。
2. 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釋。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叮囑。)
3.解釋下列加點字。
(1)一詞多義:
極:南極瀟湘 此樂何極 感極而悲
觀:予觀夫巴陵勝狀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賦: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歲賦其二 更若役,復若賦
一:洞庭一湖 一碧萬頃 長煙一空
國:去國懷鄉 死國可乎 國恒亡
以:不以物喜 屬予作文以記之
(2)詞性活用: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3)同義詞:文中與“春和景明”中“景”的意思相同的詞語是 ,它的意思是
(4)虛詞:然則北通巫峽 若夫霪雨霏霏 則有心曠神怡
4.找出自認為該重點翻譯的6條句子,寫在下面并翻譯。
(①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②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鄄灰晕锵?,不以己悲。 ④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⑤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⑥微斯人,吾誰與歸?)
(三)理讀。三讀文章,按要求整理,積累詞匯,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1.四字短語:
?、賹戨泳┱兊模?(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趯懱鞖獾模?(朝暉夕陰 霪雨霏霏 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 春和景明 日星隱耀 長煙一空 )
?、蹖懚赐ズ乩砦恢玫模?北通巫峽 南極瀟湘)
④寫湖水的:(浩浩湯湯 濁浪排空 波瀾不驚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橫無際涯 一碧萬頃)
⑤寫動物的: (虎嘯猿啼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
⑥寫植物的: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邔懶那榈模?(感極而悲 心曠神怡 寵辱偕忘 此樂何極)
2.句子:
?、賹ε季?不少于3句):
銜遠山,吞長江。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诒扔骶洌?/p>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3.質疑的詞句意思:
(四)析讀。 仔細閱讀第三、四兩段,仿照例句,從備選項中選擇自己最欣賞的一景寫幾句話。
示例:我看那洞庭勝景在多姿之水。水波浩淼無際,湖光山色織入。水湍急洶涌,有萬馬奔騰之勢;碧綠澄清有嫻靜典雅之態;乍起漣漪之時,漾著金光,閃閃爍爍,似逗人嬉戲。
備選:水上之鳥/水中之魚/水中之月/岸邊植物/素淡月色/湖上藍天/……
我看那洞庭勝景在:】
三、精講點撥。 (5分鐘)
1.集體交流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中未能解決的詞句意思。
2.各小組派代表朗讀本組優秀短文,老師評分。
四、組內研讀 (6分鐘)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式整齊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朗讀,在讀中初步感受本文語言節奏和諧的音律美。
2.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自評和他評,揣摩如何控制朗讀時的語氣、語速、語調才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效果。
(§3:語氣凝重、語速緩慢、語調低沉, §4:語氣輕松、語速輕快、語調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語言的音律美。
五、小組品讀。(6分鐘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個獲得展示機會的小組展示自己的朗讀,老師點評并判分。
六、課堂小結。(3分鐘)
各人小結本課的收獲和有待改進之處,寫在導學案上,然后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鞏固練習:組長負責抽查自學中錯誤率高的內容。(5分鐘)
八、布置作業
1.復習導學案,組長負責抽查10個詞語解釋和5條句子翻譯。(其它組負責檢查的人在下節語文課前向老師匯報被檢查組的完成情況)
2.完成第二課時的導學案。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岳陽樓記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岳陽樓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