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資料(5)
圓明園的寺廟園林,也是反映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側面。安佑宮(鴻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壽皇殿的舊例建造的。用來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園內的皇家祖祠。宮為九間,正脊重檐歇山,以黃色琉璃瓦覆頂,是園內體量最大的一個建筑物。周圍有喬松偃蓋,中軸線南端有兩對華表,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方壺勝境,位于福海東北海灣岸邊,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瓊閣建造的,據(jù)史料記載,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這處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漢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個建筑體態(tài)龐大,金碧輝煌。每當清晨薄霧初起,該建筑在煙霧中時隱時現(xiàn),宛如瓊閣瑤臺一般。這處建筑的格調和氣勢,是我國現(xiàn)存園林建筑中所少見的。舍衛(wèi)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據(jù)說是仿照古代印度橋薩羅國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內共有殿宇、房舍326間。康熙以來,每當皇帝、皇太后壽誕,王公大臣進奉的佛像都存放在這里。其中有純金的、鍍銀的、玉雕的、銅塑的,年復一年,竟達數(shù)十萬尊。圓明園遭劫掠焚毀,僅此一處所造成的損失,無論是經(jīng)濟價值還是文化藝術價值,都是難以用數(shù)字估量的。
圓明園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是當時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園林。乾隆皇帝說它:“實夭寶地靈之區(qū),帝王豫游之地,無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園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傳至歐洲,被譽為“萬園之園”。法國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宮的城堡一樣的建筑,夏宮(指圓明園)就是這樣的一座建筑。”人們常常這樣說: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東方有夏宮。這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杰作。
【收藏】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館,收藏極為豐富,堪稱文化寶庫。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法國)巴黎圣母院所有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guī)模宏大而富麗堂煌的東方博物館媲美。”園內陳設豪華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藝術珍品。據(jù)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描述,“園中富麗輝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稱,亦非歐洲人所能想見”。“各種寶貴的珍品,均積聚于此皇家別墅,千門萬戶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紋瓷器和琺瑯質瓶盞,織金織銀的錦緞、氈毯、皮貨、鍍金純金的法國大鐘,精美的圓明園總圖,寶石嵌制的射獵圖,風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額,以及本國其它各種藝術精制品和歐洲的各種光怪陸離的裝飾品,應有盡有。
圓明園內收藏有極為豐富的圖書文物,現(xiàn)僅舉幾例。文源閣,是仿照寧波范氏天一閣而建的藏書樓,為著名的皇家北四閣之一,建成于乾隆四十年。閣中收藏乾隆欽定《四庫全書》和康熙《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四庫全書》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綜合性叢書,收書3400余種,有近8萬卷,36000余冊。體現(xiàn)了我們國家的古代文明,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因《全書》篇帙浩瀚,當時又擇其尤要者,編成《四庫全書薈要》,計12000冊。《薈要》共抄兩部,一部貯在故宮摛藻堂,另一部收藏于長春園含經(jīng)堂的東廂“味腴書室”。另外,含經(jīng)堂還有一外著名文軒——淳化軒,是專為收藏著名法帖《淳化閣帖》摹版而建的。《閣帖》原是北寧淳化三年(992年)摹刻的,包括王羲之、王獻之乃至蒼頡、夏禹、孔子等99人的書法名跡。帖分十卷,是我國的第一部大型叢帖,被譽為諸帖之祖。乾隆年間,根據(jù)《閣帖》的北宋"初拓賜本",經(jīng)過精審更定之后,進行鉤摹刻石。歷時三載,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將所摹刻的144塊帖版,鑲嵌于淳化軒前的24間左右回廊之中。這就是著名的《乾隆重刻淳化閣帖》。不用說圓明園劫毀時,園內收藏的《四庫全書》、《全書薈要》、《古今圖書集成》、《淳化閣帖》摹版等珍貴圖書文物,都未能幸免于難。這從一個側面可反映出帝國主義侵略者火燒圓明園,對人類文化所造成的巨大破壞。
當然,任何事物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圓明園如此之大,又是由幾朝皇帝陸續(xù)擴建、改建的,加上封建帝王腐朽意識的影響,無論由哪個角度看,也還是有不足的。但是,就總體而言,圓明園確實是一座非常出色的優(yōu)秀園林。可以說,它集我國幾千年優(yōu)秀造園藝術之大成,把我國古典園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當年,凡目睹過其盛況的人,都說它確實是好。一些西方人,對中國園林刮目相看,也正是從圓明園開始的。總之,圓明園為我們這個文明古國贏得過榮譽,曾經(jīng)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