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孔子200字演講稿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獨特貢獻。海納百川乃大,地承萬物乃昌。中華文化因兼容并蓄而豐富多彩因推陳出新而活力四射因特色鮮明而遠播四方。先賢圣哲早就提出了和為貴等偉大思想,崇尚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美好人格,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追求人際和諧、身心協調、天人合一、協和萬邦的精神境界,向往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們的古人不但留下了浩如煙海、澤及人類的文化典籍,還貢獻了不計其數、深刻影響世界的發明創造。古代中國在天文歷法、地學、數學、農學、醫學和人文科學的許多領域都曾獨步一時。在15世紀之前的漫長歷史中,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領先地位。就連西方學者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文化曾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宋代都市化的出現、科技發展的成功、國際貿易一直到阿拉伯......文學、藝術、宗教等都有令人矚目的發展。而當時的西方還在中世紀。
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但總能浴火重生雖經無數更朝換代但阻隔不斷精神血脈這貫通其中的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脈。
追古思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閃耀著燦爛的光芒。
關于孔子200字演講稿篇2
孔子是每個人都了解的,我們學過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夠知其意的卻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幾句而已。
縱觀他的名言警句,在我所領略的警句中他的這句話讓我感悟極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我認為孔子的這句話說得非常的好,他正適合于我們,可以告誡我們讀書不能讀死,要善于去靈活應用開動腦筋,在念讀的同時要反復地思考,思考作者為什么會這樣寫,它的好處在哪里,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當然只思考也不行,也要將自己的思考融入課本當中反復的推敲之后就會有所得。議論文 我就有過親身體會以前我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父母也給我報了許多補習班,但是終究沒有太大的效果,后來,在上課時學了《論語十則》后,就對這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后就躺在床上仔細體會這句話的用意,子經過幾天的推敲后就發現了自己學習成績提不高的原因,那就是沒有善于思考的習慣,后來在每次上好課后我總會在下課時思考關于上課時的一些問題,在補習班里就將沒有思考出來的問題問問老師,成就因此有了進步。我心中的孔子
如今想想,孔子被稱為圣人可一點都沒有錯,他的每句話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當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時,我只會認為我只是看到了冰山的一角,自己只把自己當成浩瀚的宇宙中一顆沒有光亮的小行星,自己要學的知識還多著呢。
關于孔子200字演講稿篇3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眾多的圣杰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圣人:孔子。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了孔子的故事,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個不同的孔子。我心中的孔子是一個好學,謙虛的人。
這說到好學,孔子曾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為學也已。〃孔子自身也做到了發憤忘食的境界。的確,孔子這一生是勤奮好學的一生,孔子曾向魯國的音樂大師師襄學琴,一連學了十幾天,師襄滿意地說:"彈得不錯。"讓孔子另學一首新曲,孔子卻搖頭說,曲調雖然掌握了,但技巧應用很不嫻熟,又過了幾日,孔子已彈的行云流水般動聽,卻仍不滿意,因為曲子的蘊含道理還沒有領會,直到有一天,孔子領會到曲子的作者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時,他才興高采烈地認為自己學好了一首曲子。
當他站在黃河岸邊的時候,有感而發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他知道歷史的滾滾洪流留下的永遠不是那些兇殘的統治者,不是那些只知道沖鋒陷陣的武夫,而是那些智者。那些真正的胸懷天下,那些關心黎民蒼生的先哲。事實也是如此,孔子做到了,他沒有做到的后人也幫他做到了,雖然他沒有等到,但是歷史銘記著他。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一個好學謙虛,一個堅定的關懷天下的圣人!
關于孔子200字演講稿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思賢------成為更好的自己。
昨天,九月二十八日,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代圣人孔子的第2565個誕辰紀念日,他的思想歷經兩千多年的歲月風雨的洗滌,依舊屹立在世界文化之顛。
低頭深思,我們祖國的儒家經典的始祖孔子,一句:朝聞道,夕死可矣;他可以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而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為了大眾的利益可以舍棄個人的利益;夢想可以讓他付出一切。他的一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道出了學習要懂得不恥下問,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任何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說出了安平樂道不在于物質和權力,而在于精神的充溢,它能讓我們擁有安平樂道的生活,對于生活,不要太在意物質,它可以使清者變濁,濁者更濁,深受物質的包圍,可以讓人不能自拔。所以,請放下你的工作,學會享受生活的樂趣,讓幸福的陽光充滿臉龐;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它告訴我們,青少年時期,血氣還未養成,不要迷戀女色,到了壯年時期,血氣正值旺盛,要警惕不可爭強好勝,到年紀變老,血氣已經衰退,要警惕不可貪得;這樣的思想影響著無數的人。
在物質日益膨脹的今天,許多的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正悄然無息的把精神世界填滿,可是他們并不幸福,權力和物質只是空虛的填充物。今天的我們,接受了論語的洗禮,學習著圣人的思想,生活在如此文化氛圍的學校,我們也應該成為一名中華文化的傳播者。
時刻思賢,不往前人的教訓,時刻跟隨圣人的步伐,我們方能走得更遠;我們的天空才會更寬廣。
關于孔子200字演講稿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一代智者萬代師,被稱為”至圣“的孔圣人孔丘,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在腐朽的世界上閃耀著自己的光芒,他堅信”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他使用”溫 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學習方式,他貫徹”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為人處世之道……那一句句論語,傾訴著 他的心聲,那一句句論語,凝聚著他的智慧。哪怕相隔幾千年,我們依舊聆聽著他的教誨,我們懂得了”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中心,無友不如己者,過則 勿憚改“中孔子的告誡,我們明白了”禮之用,和為貴,賢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中他的教導。而那一條 條論語中,最令我觸動的,還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在孔子的眼中,有智慧的人,最高修為就是不會迷惑,這樣的人,早已看破了世間紅塵。經歷了太多,在謎題中徘徊,最終擁有了現在的成就,因為見過太多, 所以自信,也不會被事情迷惑;而有仁德的人,最高修為就是不會憂愁,因為仁德,所以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擔憂,見識過了風風浪浪,經歷過了大風大雨,才有了如 今的平靜。這樣的人,哪怕天塌了下來,也只會安安靜靜的去補救;而那些有勇氣的人,最高修為就是不會畏懼,有了勇氣,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困難再大, 風浪再急,就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就是因為勇氣,有了支撐下去的信念,因此,無論什么樣的危險,也會慢慢在他們心中的勇氣下慢慢灰飛煙滅。
從古至今,成為圣人的人太少太少,只是因為心中的雜念,唯有孔丘,不僅見多識廣,待人寬厚,更是無所畏懼。或許我無法真正理解孔子,解析論語,但是, 我知道,唯有孔子,能在亂世中,依舊馳聘神思妙想。
關于孔子200字演講稿篇6
孔子大家可能都熟悉不過了吧,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還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一個“仁”字,他古代很有才華,也教育了許許多多有才能的學生,還各有所長,有趣極了。我們就說他幾個出名的有趣弟子吧。
孔子當最感興趣的是公治長,傳說他能聽懂鳥兒的說話,你說神奇不神奇,還有最動心同情的算是文字賽,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他體貼孝敬父母,還有對他師兄顏回,顏回家里窮,卻努力上進,虛心學習,讀了許多的書,學了很多知識,所以孔子很器重顏回,而且顏回總有一種什么東西,長久起一種激勵人鼓舞人的作用,還有……你說孔子的這幾個弟子神奇不神奇,好像把有才的人全都集中在孔子的腳下,有些人說這可能是孔子的名譽好,名聲大,所以有才的人全都來拜孔子,其實不是的。
孔子能夠流傳至今的是因為他很有知識,他的才華如萬丈深淵,取之不盡,所以教出了那有才華的弟子。孔子總是輕松愉快,坦蕩,悠閑的。而孟子則是“凡事緊張”所以這就體現了孔子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向往。
孔子他一生教育弟子,做人要講道理,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不羨慕富貴。
關于孔子200字演講稿篇7
我心中的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被后人尊稱為“圣人”,他的著作有很多,如,《春秋》等,其言行和思想主要即在于《論語》中,孔子前年來一直深受我們的仰慕。我十分喜歡孔子,它不僅對自己的弟子要求嚴格,對自己更是如此。
我一直喜歡孔子,通過《論語》,《史記》的記載,為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空子,看到他的豁達,風趣,率性,無私,看到一個真性情不朽的孔子。孔子出身貧賤,身份卑微,是那時候社會的最底層。但孔子性情開朗,是一個充滿人情的人。我們心目中孔圣人已經不在了,他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但他依然存在,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孔子,不只是指孔圣人,也暗含了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沒有他的文化,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沒有禮道,我們也會變得不那么精彩。是他時時刻刻教育著我們中華兒女,是他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是他讓中國的文化變得格外燦爛。在我看來,堅強是孔子的化身。孔子年少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飽經人生的苦難,始終堅強樂道。他任然開開興興地過著每一天,這就是堅強樂觀的表現。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著我,每一次做一件事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孔子的某一句話,這才會指引我正確的方向,是我做好每一件事。孔子的一言一行教育著我,是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漸懂得了世界。孔子的品行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孔子的巨作是值得我們欣賞的,孔子這個人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
這就還是我心中的孔子,這就是我喜歡他的理由,這也會社我要學習他的地方。
關于孔子200字演講稿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專家學者、參加《論語》誦讀的小朋友們:
先師功德傳青史,儒學精華映丹心。
非常榮幸與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專家學者和現場小朋友們共同見證先師孔子像的揭幕儀式。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當我們回顧中華文化幾千年的發展演進,總有一個身影在我們的視野中久久停駐,那就是先師孔子。孔子誕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被后世歷代學者大家尊稱為孔圣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縱觀中化民族文明史,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將其深刻的思想精髓、高遠的價值取向貫注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中,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獨特文化氣質,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最為珍貴的財富。
南澗歷史悠久,早在唐宋時期,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就傳播到這里,與本土文化交融激蕩,形成了南澗獨特的民族文化底蘊。溯南澗之史,西漢屬益州郡,東漢隸永昌郡,唐初歸姚州都督,南詔大理國時為蒙舍賧之地。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設置定邊縣。明洪武16年(公元1383年)重置定邊縣。坐落于南街向陽坡毓秀書院西面的文廟,當地八旬老人都無法描述出具體的模樣,包括我本人參加工作多年,也只知道這里是原公檢法駐地,俗稱廟子。查閱《康熙定邊縣志》學校義學附,有這樣的記載:“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知縣馮源廣,建社學于舊治東門內”。此段文字成為南澗鄉社設置學校的最早文字記錄。南澗文廟亦約建于此時。南澗文廟自明代興建到今天大成殿等建筑修復,已經經歷了542年。在這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文廟共經歷了五次較大的重修:第一次重修是丁亥年(公元1587年)景倮劫縣焚毀,知縣周希孟改建于舊治東;第二次重修是壬辰年(公元1592年)地震,圣殿明倫堂兩廡俱傾,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以后,知縣呂崇簡、何錫爵、崔靖等人,先后建大殿五間、啟圣宮、戟門、兩廡、靈星門、明倫堂;第三次重修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縣楊書重修,重修月臺、神道、泮池,新建名宦祠、鄉賢祠,第四次重修是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了大成殿,后又重修了啟圣宮,當時的南澗文廟,已經具備了較大的規模,是歷史上建設最宏盛的時期。第五次重修則始于2011年12月30日,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保護與發展項目啟動,兩年多的時間,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關心重視,縣人大會、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通過縣級有關部門,南澗鎮、南街社區及周圍農戶的密切配合,完成了文廟大成殿、大成門、兩邊廂房、衛生間及其他附屬設施,城隍廟、魁閣、觀音閣、鎖水閣、無量塔等重要古建筑的搶救性修復和重建工作,與2011年修葺完成的毓秀書院、南澗巡檢司、關圣殿一起,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落。
南澗文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設學,當地人又稱黌學。有了定邊文廟發揮傳承教化的功能,南澗這個邊遠小鎮的適齡孩子開始正式在文廟內接受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原文化熏陶。文廟在南澗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既是祭孔圣殿,又是儒學傳授之所,為南澗培養了一批批明理之士,成為南澗歷史文化的淵源。從文廟現存建筑可知,南澗文廟建筑規格高,年代久遠,建筑工藝精致,設計科學,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南澗文廟遺存建筑在原縣檢察院(啟圣宮)、縣公安局(大成殿)范圍內,分別由兩家單位管理使用,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老公安局搬遷新址后,轉手于縣檢察院使用。縣檢察院搬遷新址后,先后將文廟大成殿等建筑出售給私人。由于年代久遠及風雨剝蝕等原因,修繕前的文廟里面物品無一留存,房屋受損嚴重,大成殿屋面瓦礫局部老化脫落,椽櫞朽壞嚴重,部分建筑構建脫落,屬于嚴重危房,亟待搶救修繕。
縣委、縣人民政府結合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結果,對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重要古建筑的搶救性修復工作給予高度重視,縣委書記蘇發吉,縣委副書記、縣長吉向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華東等縣領導多次到古建筑群落調研,邀請省州文物專家到現場對搶救性修復工作作面對面指導,從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發展南澗旅游文化產業的角度出發,在多方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組織有關部門科學制定了《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保護與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保護與發展方案》,為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縣人民政府成立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保護與發展項目工作領導組,下設綜合、實施、規劃、旅游、宣傳、審批和環評等七個工作組,開始對以文廟為主的古街區重要古建筑實施搶救性修復工作。
修復重要古建筑,是極為復雜的工程,必須堅持文物修舊如舊、最小化破壞的原則,材料與風格都要完整地保留古建風格。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盧梭曾經說過“思考與實用的結合,就能產生明確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簡便方法,原來枯燥無味的工作,有了簡便方法,就令人感到興趣了”。一位睿智的領導也教誨過我們,時間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最公平的。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火藍刀鋒》電視劇中有一句名言“要想得到你從未有過的東西,就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修復古建筑,對于縣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而言,是一項從未經歷過的工作。面對諸多困難,相關工作人員從強化學習入手,精心查證各種資料,以執行擔當的工作作風和飽滿的工作激情,投入到此項工作中,寫就了工作歷程中難忘的一頁篇章。
文廟大成殿坐東北朝西南,屬土木抬梁斗拱結構,單檐歇山屋頂,為清代建筑風格,通面闊5間,寬17.5米,通進深11.5米,其梁架的斗拱等裝飾雕工細膩。由于歷史的原因,現大成殿大堂內孔子及其弟子等圣人牌位已經被毀。我們不會忘記,在修復文廟大成殿、大成門等重要古建筑的過程中,縣委、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現場勘察,征求各部門、專家和群眾的意見,為重要古建筑的修復指明了方向。建設期間,省文化廳廳長黃峻,原州委書記、現省審計廳廳長劉明、州委書記梁志敏、州長何華等領導也先后到文廟檢查指導工作,使工程建設更加科學合理。我們也難以忘記,修復古建筑每一天,大家被一些事情感動著,悉心的感受是辛苦并快樂著,工作中更有諸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一是通過挖掘清理文廟大成殿的大堂,在40厘米的水泥地底下,發現了保存完好、原始如初的清代地墁,并通過州級文物專家考證。這些地墁就是今天展示在大家眼前的堂內地磚;二是發現了文廟大門前石獅子前肢的一塊殘片,由此可以推斷出當時南澗文廟的規模;三是發現了孔子青銅像褶裙的一塊碎片,成為當時文廟大成殿內貢奉的孔子像就是銅像的有力佐證;四是在城隍廟對面的廂房土墻內發現了立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的《城隍祠常住碑》、立于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的《鄉約公田碑記》、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的《署蒙化直隸廳分防南澗巡政廳加三級記錄五次楊為》、立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的《特授蒙化直隸廳分防南澗巡政廳加三級記錄六次王為》四塊石碑,這些石碑何時何地由哪些好心人和有識之士藏進土墻中,至今已無法考證,而今重現,則成為南澗歷史的一段難得印記。連同2012年11月葉榆楊政業先生撰寫的《南澗縣城歷史文化建筑群修葺碑記》,我們在城隍廟內建起了一道碑廊,謹供游客觀光鑒賞。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參與《論語》誦讀的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用一個簡短卻莊嚴的揭幕儀式來迎接孔子銅像正式落戶于文廟大成殿。孔子銅像的落成,不僅有利于提升南澗鎮歷史文化古街區的文化品位,塑造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更是為有志者樹立了立德修身、勤而好學的表率,激勵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與成長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回望歷史,以“求仁得仁”為魂魄的儒家思想歷經數千年時光的洗涮愈顯持久的生命力。時至今日,社會的科學發展又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望孔子,我們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先賢讀書不輟、韋編三絕的勤勉身影;“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朝聞其道,夕死可矣”,孔子對真理發自肺腑的謳歌依舊震蕩著我們的耳膜。面對圣賢,在尊崇和敬仰之余,我們更感受到了一種來自偉大心靈的力量:作為學者,他好學若渴,求知如饑;作為政治家,他慎言敏行,不懈追求;作為教育家,他更是立人達人,誨人不倦。他以后人不可企及的精神高度成為幾千年來恒久屹立的萬古師表。
我堅信,隨著文廟等重要古建筑群落的修復完善,隨著古街區入口商業街建設、無量山櫻花谷、靈寶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南澗跳菜村、南澗境內自駕游環線等旅游項目的順利推進,南澗的優秀民族文化將更加燦爛輝煌,南澗的旅游文化產業將迎來美好的明天和未來。
文廟的恢復修繕,得到了出席今天揭幕儀式的各位領導、關其朝夫婦等居民戶的鼎力支持,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工程預算單位、審計等部門盡心履職,嚴把工程質量關,確保了重要古建筑搶救性修復工作的順利進行。在此,我謹代表文化部門對在工程建設中作出奉獻的各位社會賢達和附近居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用____年12月30日啟動儀式上我工作匯報中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發言:心靈的遠方是彼此的期望,幸福的家園是共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