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孔子的演講稿1000字
關于孔子的演講稿1000字篇1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莊嚴地站在這里,就是要紀念一位教師。
他的工作平凡而辛苦:他曾為物質生活的困頓苦惱過,為自己的主張不被人重視牢騷滿腹,即使這樣,他依然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做著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他是一位偉大的教師,是所有教師的教師,是在他之后所有知識分子、士農工商、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教師。他是第一位教師,是教師的鼻祖,更為重要的是,正是因為他的光輝榜樣,教師職業的神圣和偉大才獲得了世人的肯定,教師才成了一門與眾不同的職業。
他是教師的起點,一個光輝的起點。回望人類歷史的長河,在教師這個行業中,能夠同他并列的,整個人類歷史上也只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愛因斯坦
這位教師不是別人,正是孔子。
2561年前9月28日,孔子誕生于__曲阜。15歲時,他立志做學者。27歲時,開始創辦私人學校。此后,孔子擁有了較高的聲譽。 51歲時,擔任魯國首都的市長中都宰,政績卓著。55歲——68歲,孔子經歷了長達14年的周游列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孔子回到魯國后,很受尊敬,享受國老的待遇,專修詩書禮樂。公元前479年,孔子73歲時去世。
孔子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開創的儒學,是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財產,是人類偉大的思想寶庫。宋代朱熹在詩中寫道: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孔子的思想如長夜明燈,照耀著人類歷史的長空。
當然,人們提起孔子的時候,想起的更多的還是他的《論語》。《論語》就像是一本語錄,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他的學生記錄下來。這些語錄,有的是孔子上課所說,有的是孔子生活所言,一句句簡短的話中,透出的是孔子的樸素、豁達和智慧。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他們就像一顆顆種子,把孔子的生活態度、生活智慧廣為傳播。
如果說人的眼睛有兩種功能:一是向外看,看外面無限寬廣的世界,以此來豐富我們的見識。二是朝內看,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世界,讓它更為潔凈。那孔子就是教會人們如何去看自己的內心,如何讓它平和而溫暖。
對待學習,孔子這么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指導人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在外對長輩、對師友和對周圍的人要敬重、友愛。做人要謹嚴慎行,心胸寬廣;講話要誠實可信,關愛他人。在教學方法上,孔子提出教師要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講課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和鉆研興趣,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耐心細致。這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觀念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都具有非常好的啟迪和教育意義,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
讓我們一起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孔老夫子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凈化自己,美化自己,提升自己。
關于孔子的演講稿1000字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同學們: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紀念日。世人皆稱孔子為圣人,然而孔子自己卻說得很清楚,“若圣與仁,則吾豈敢”。孔子的這句回答透露出了兩個意思。 第一,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孔子兩次在《論語》里說了,“吾猶人也”,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我也是個人,與你,與他,與我們大家沒什么兩樣。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 年,歷經人世73載。孔子說,“吾少也賤”。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此后,他的一生很不順。不過,窮人的孩子倒是早當家。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使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故多能鄙事”,孔子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無論他干什么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他一邊干活,一邊學習,“學而時習之”,終于自學成才,成為當時頂尖級的大學問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貴、生活優越的貴族子弟(君子),飯來開口,衣來伸手,用不著親自干活,哪會這么多本領多?不能吧!可見,本領、學問是做出來的!孔子雖是普通人,但他并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學之人。孔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直到晚年,依然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孔子不但好學,而且博學。什么都學,學無常師,沒有老師,也沒有學歷和文憑,自學成才的,多才多藝。 《論語·子罕》記載了一件事:有個村民評論孔子,說是“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意思是,孔子這人太偉大了,博古通今,沒辦法稱他是哪一門學
科的專家。孔子是好學的,也是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學。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你可以跟任何人學,好人身上可以學,壞人身上也可以學,但是,跟誰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因為孔子好學、博學、活學,才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讀經典書,立君子品”的讀書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
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但總能浴火重生;雖經無數更朝換代,但阻隔不斷精神血脈,這貫通其中的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脈。
同學們,今天是孔子的誕辰之日,讓我們一起緬懷先賢,傳承文明!
關于孔子的演講稿1000字篇3
近來翻閱《論語》,我在其中了解、領悟。我想對孔子說,你的思想,在經歷漫長的千年隧道,依然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滋長著,不曾停息。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中我讀懂了你,讀懂了你那博大精深的學問的來源。請允許我在此將筆稍微拐一下。縱觀世界文學史,最為悲壯、高亢的詩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慘痛的旋渦里分娩。因為寫它的不是筆,是生命的孤注一擲。
你是首次提出“有教無類”,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在教 育實踐上您 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應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因材施教”。你認為學生應該有好的學習方法如“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學習還要結合思考“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學習態度要端正。您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啟發和教育的重要意義。
我想對孔子說,當你在世界的某處地方停駐,留下的是你的淵博,教出的是無窮的學子,我為你感到自豪。你渴望著統治者的賞識,可卻從不因此而違背自己的原則。你那談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學到的知識,別人是拿不走的,因為它已成為個人的財富,是心靈的智慧。只有用自己的才智觀察周圍的世界,并認真地思考,得到的答案才真正屬于自己。正如一個人的氣質,不能拿別人的一樣,必須經過個人的學習,長期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通曉世界的人。
孔子,在你的弟子整理出的《論語》中,記錄了你一生的言語,不管是道德,學問,還是品質我們都得到了升華,如滾滾的江水永不止息,你的知識已貫通中外古今,你的博大胸懷令你那上千個弟子臣服,更令我驚嘆。孔子,我想對你說,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當老師在傳授知識時我想起了你那“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是呀!只有這樣才能讓知識得到鞏固,得到更新,獲得更深的體會。
你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我銘記于心,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還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讓我明白: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奮斗的方向和生命的目標,如果奮斗方向錯了,就應及時調整,人生坐標定位錯了,就要移動生命的坐標。如果所面對的無法改變,那我們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改變屬于自己的世界。
歷史千百次的昭示,千百次啊!當困難絆住你成功腳步的時候,當失敗挫傷你進取雄心的時候;負擔壓得你喘不過氣的時候,不要退縮,不要放棄。我想對孔子說,是你讓懂得怎樣處事,怎樣去學習,怎樣去面對人生。
關于孔子的演講稿1000字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儒家思想創始人、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誕辰2566周年紀念日,我們在這里隆重紀念活動。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之瑰寶。多年來,我校圍繞中華傳統美德,大力建設以民族精神為底色的校園文化。我們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及發展需要,以儒家“仁愛”思想為核心,以培養“四有”新人為歸宿,以“誦讀經典、感悟經典、學做真人”為主旋律,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國學,愛國學,用國學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逐步了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增長才干,為民族文化的綿延、創新與發展打造基石。
在國學教育活動中,我們采用“讀(每周一篇人人讀)、找(查找經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校本課程)、操(在全校推廣國學禮儀操)、賽(班級、學校比賽)、賞(配樂、配畫吟誦)、展(手抄報、畫展)、寫(根據情節描寫,展開想象讀寫)、演(舉行國學教育文藝匯演)、用(生活中運用)”等生動活潑的學習形式,用國學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五愛”人,增強文化修養,提高綜合素質。
在國學教育活動中,我們做到“五大結合”,即國學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在培養學生書寫能力和誦讀能力的同時提高人品;國學與校本課程相結合,開發了《三字經》《弟子規》《中華傳統美德校本教材——論語》等國學校本課程,構建獨具“感恩、愛心、善念”的學校文化;國學與傳統節日活動結合,挖掘、拓展端午節、老年節、除夕等傳統節日的特定內涵;國學與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相結合,每月一個專題活動等;國學與傳統禮儀文化相結合,開展三禮(禮儀、禮貌、禮節)等活動。
孔子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他的功績和影響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紀念活動,是為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先哲的懷念和敬仰,對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對繼往開來者傳承光大的責任,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形象,提高校園道德風尚,樹立構建和諧校園的思想,營造尊師重教氛圍,培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六中學子。讓我們借鑒孔子的精神財富,傳承優良的民族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我們的道德水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創建一個美麗、文明、富饒的長安而奮斗。
謝謝大家!
關于孔子的演講稿1000字篇5
二千五百年前,來自泰山山脈的北風吹動著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風中這位魯國的國公依舊一絲不茍,這種莊嚴在風動的夕陽中與相鄰的泰山輝映在一起,多少個斗轉星移后迎送著一個個朝陽。他就是萬世師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偉人的誕生,都伴隨著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礪與洗禮。孔子的一生無疑是一次人世間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經的貴族,卻必須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他創造了以仁為本的思想,卻要應對爾虞我詐的世事。年少的貧困病未泯滅他遠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動搖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離喪沒能阻擋他思想的升華!他三十而立辦教育,開私塾,使貧困人民得以走進知識的殿堂,他“有教無類”的教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知識傳播突破了出生,階級的鴻溝,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識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使知識走進民間,面向大眾。是他讓中華民族成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這個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壯舉,是我們的民族的知識水平遠遠超越了當時任何以出生決定知識走向的民族,為中華民族若干年后各個盛世的騰飛積蓄了雄厚的知識力量。
這位慈祥的老人,不僅告訴他的學生以及他身后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學習知識的目的,同時也交給了世人學習的方法。大的方面能夠治國經世,小的方面可以凈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來傳播“仁”的觀念。學習方法上要“溫故知新”,要“舉一反三”,在細微處體現出偉人不朽的智慧光輝!
不朽的思想總是與時俱進,孔子這位魯國的老人,這位為教育的實施,為正氣的傳播,為治國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奮斗的偉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煥發著著耀眼的光芒,同時被時代賦予了新的含義。當今的世界“文明的沖突”隨處可見,局部的戰火彌漫著硝煙,紛亂的動蕩使生靈涂炭。我國國內因社會轉型而帶來的問題亦急需解決。當今的時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諧”!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貧富平均。重視民生的個守本分的和諧社會嗎?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這與我國現階段追求的縮小貧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又是何等的契合!二千五百多年的時光彈指一揮,孔子的思想卻永立東方,并已走向世界!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為中華民族的教育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
關于孔子的演講稿1000字篇6
9月28日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辰。 孔子被尊為圣人。他不僅是儒學大宗師,也是中國教師的開山鼻祖。孔子之前學在官府,只有貴族子弟方有資格入學接受教育。孔子首創私學在民間開壇設教傳授六藝。其所招門徒或世家子弟,或販夫走卒,無論出身之高低貴賤,均有教無類,不偏不倚。后繼兩千年的平民教育之路自孔子而生發。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包括了政治、哲學、倫理、教育、藝術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張,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干。儒家學說不僅是中華民族極其重要的思想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不可或缺的寶貴精神財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孔子的誕辰日9月28日定為世界教師節。20__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最高級別的國際獎項孔子獎,獎勵在世界范圍內對教育文化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的人士。
文化是民族的根傳承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現實感受。文化是民族的魂守護著一個民族的心靈家園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理想追求和行為準則。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獨特貢獻。海納百川乃大,地承萬物乃昌。中華文化因兼容并蓄而豐富多彩因推陳出新而活力四射因特色鮮明而遠播四方。先賢圣哲早就提出了和為貴等偉大思想,崇尚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美好人格,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追求人際和諧、身心協調、天人合一、協和萬邦的精神境界,向往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們的古人不但留下了浩如煙海、澤及人類的文化典籍,還貢獻了不計其數、深刻影響世界的發明創造。古代中國在天文歷法、地學、數學、農學、醫學和人文科學的許多領域都曾獨步一時。在15世紀之前的漫長歷史中,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領先地位。就連西方學者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文化曾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宋代都市化的出現、科技發展的成功、國際貿易一直到阿拉伯......文學、藝術、宗教等都有令人矚目的發展。而當時的西方還在中世紀。
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但總能浴火重生雖經無數更朝換代但阻隔不斷精神血脈這貫通其中的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脈。
追古思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閃耀著燦爛的光芒。
關于孔子的演講稿1000字篇7
同學們、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61周年的紀念日。
孔子是什么人呢?大家一定會說是孔圣人嘛,誰不知道? 然而孔子自己卻說得很清楚,“若圣與仁,則吾豈敢”(《論語·述而》)!孔子你不是圣人,是什么人? 老師從孔子的言論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他說自己是普通人。
他老人家兩次在《論語》里說了,“吾猶人也”,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我也是個人,與你,與他,與我們大家沒什么兩樣。
那么,孔子是普通人嗎?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有個名字。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活了73歲。9月28日,剛好是孔子生日紀念日。
孔子說, “吾少也賤”。我的童年是很苦的,很卑賤的。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此后,他的一生很不順。不過,窮人的孩子倒是早當家。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使他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故多能鄙事”所以會干許多臟活、累活、苦活、下賤活。孔子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無論他干什么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他一邊干活,一邊學習,“學而時習之”,終于自學成才,成為當時頂尖級的大學問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貴、生活優越的貴族子弟(君子),飯來開口,衣來伸手,用不著親自干活,哪會這么多本領多?不能吧!可見,本領、學問是做出來的!孔子雖是普通人,但他并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學之人。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孔子關于“好學”的名言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跟我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直到晚年,依然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可謂活到老,學到老。
孔子不但好學,而且博學。什么都學,學無常師,沒有老師,也沒有學歷和文憑,自學成才的,多才多藝。《論語·子罕》記載了一件事:有個村民評論孔子,說是“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他說孔子這人太偉大了,博古通今,沒辦法稱他是哪一門學科的專家。
孔子是好學的,也是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學。他認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你可以跟任何人學,好人身上可以學,壞人身上也可以學,吸取教訓嗎。但是,跟誰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因為孔子好學、博學、活學,才被后人尊為萬世師表!
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讀經典書,立君子品”的讀書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