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畫龍點睛》原文翻譯
時間:
麗菲
文言文賞析
注釋
1.張僧繇(yóu)(一說為yáo):南朝梁吳(今蘇州市)人,中國古代著名的畫家。[3]
2.金陵:今江蘇南京市。
3.每:常常,每每。
4.去:離開。
5.以為:認為。
6.誕:虛妄,荒唐。
7.須臾(xūyú):一會兒。
8.破:擊破。
9.壁:墻壁。
10.皆:都,全都。
譯文: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墻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張)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墻壁,那一條龍乘云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啟示
在處理、解決問題的時候,要學會抓住問題的關鍵,才能解決問題。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的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人物簡介
張僧繇,吳(蘇州)人。梁天監中為武陵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苦學成才,長于寫真,知名畫家,擅長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關他的傳說。記載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講求明暗、烘托的“退暈法”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來的繪畫技法。
文獻里說他作畫,“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很像現代的速寫,被稱為“疏體”。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并不相同。他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于他。此外,他還善于雕塑,有“張家樣”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