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杜荀鶴的詩歌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
有園多種橘,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
翻譯/譯文
要去越地,必須從吳地經過,因為吳越接壤。
桔和蓮皆吳越名產,吳越種桔與蓮,無水不生。
燈火通明的夜市,春風沉醉的夜晚,橋邊燈火輝煌,寺外舳艫輻輳。
吳越之人多好客之風,你此去可能要待很長時間,樂而忘返了。
注釋
①吳越:指今蘇浙一帶。
②吳:指現在浙江一帶。
③火:繁榮、熱鬧的景象。
④必經年:泛指要待很長時間,客人樂而忘返了。
翻譯杜荀鶴的詩歌精選篇2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翻譯/譯文
譯文
雖然住的屋子簡陋但知識卻沒有變少,我還是與往常一樣,盡管外面已經戰亂紛紛。
故鄉雖然在打仗,可是弟侄還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臺中的墨汁好像發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
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釋
①何事:為什么。
②居窮道不窮:處于窮困之境仍要注重修養。
③亂時:戰亂時期。靜時:和平時期。
④家山:家鄉的山,這里代指故鄉。
⑤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時常用的兩種武器,這里代指戰爭。
⑥禮樂(yuè):這里指儒家思想。禮,泛指奴隸社會或封建社會貴族等級制的社會規范和道德體系。樂,音樂。儒家很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
⑦案:幾案。
⑧惰:懈怠。
翻譯杜荀鶴的詩歌精選篇3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翻譯/譯文
譯文
丈夫死于戰亂她獨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苧麻布衣衫鬢發干澀又枯焦。
桑樹柘樹全廢毀還要交納蠶絲稅,田園耕地已荒蕪仍然征稅叫青苗。
時常外出挖野菜連著根須一起煮,隨即四處砍生柴帶著葉子一起燒。
任憑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處,也沒辦法逃脫官府的賦稅和兵徭。
注釋
⑴蓬茅:茅草蓋的房子。
⑵麻苧(zhù):即苧麻。鬢發焦:因吃不飽,身體缺乏營養而頭發變成枯黃色。
⑶柘:樹木名,葉子可以喂蠶。征苗:征收農業稅。
⑷后:一作“盡”。
⑸和:帶著,連。
⑹旋:同“現”。斫:砍。生柴:剛從樹上砍下來的濕柴。
⑺征徭:賦稅和徭役。
翻譯杜荀鶴的詩歌精選篇4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翻譯/譯文
早年因為容貌美麗被誤選入宮中;想要對鏡梳妝打扮卻又意態懶慵。
承蒙君王寵愛不在于美麗的容貌,那教我如何還有心思去梳妝飾容。
春風和煦溫暖鳥兒啼聲清脆悅耳;正午艷陽高照花影才會疊疊重重。
每年此時我都會想起鄉間的女伴,懷念當年自由歡快地采擷著芙蓉。
注釋
⑴《全唐詩》此詩題下注:一作周樸詩。
⑵嬋娟:形容姿容、形態美好。
⑶慵:懶。
⑷若為容:如何去妝飾自己。《詩經·國風·衛風·伯兮》“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⑸碎:形容鳥鳴聲紛紜雜沓,非一鳥獨鳴,而是數鳥共語。
⑹越溪女:指西施浣紗時的女伴。
⑺芙蓉:蓮花。
翻譯杜荀鶴的詩歌精選篇5
朝代:唐朝|作者:杜荀鶴
山雨溪風卷釣絲,瓦甌篷底獨斟時。
醉來睡著無人喚,流到前溪也不知。
譯文
在一條僻靜的深山小溪上,有一只小船 ,船上有一位垂釣者。風雨迷茫,他卷起釣絲, 走進篷底 ,拿出盛酒的瓦罐,面對著風雨自斟自飲。
飲到爛醉,倒下而睡;小舟一任風推浪涌,待他醒來時,才發覺船兒已從后溪飄流到前溪了。
注釋
①溪興:此詩系詩人晚年歸隱家鄉時所作。
②瓦甌:陶制的小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