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詩詞翻譯注釋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翻譯/譯文
初意打算南征荊州,施澤惠給江南人民。面對北伐和南征兩種不同意見,便猶豫起來,不知如何為好。到達碣石后,看到百姓所受的壓迫,心情更加傷感。
曹操的詩詞翻譯注釋篇1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鵾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镈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翻譯/譯文
初冬十月,北風呼呼地吹著,氣氛肅殺,天氣寒冷,寒霜又厚又密。鹍雞鳥在清晨鳴叫著,大雁向南方遠去,猛禽也都藏身匿跡起來,就連熊羆也都入洞安眠了。農民放下了錢、镈等農具不再勞作,收獲的莊稼堆滿了谷場,旅店正在整理布置,以供來往的客商住宿。我能到這里是多么的幸運啊,高誦詩歌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感情。
注釋
鵾(kūn)雞:古書上說的一種形似天鵝的大鳥。
鷙(zhì)鳥:兇猛的鳥。
镈(bó):古代鋤類農具。
步出夏門行·土不同
鄉(xiāng)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蘴藾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翻譯/譯文
這里的鄉(xiāng)土與黃河以南的土地有很大不同。到了深冬,河里漂浮著冰塊,舟船難以前行;地被凍得用錐子都扎不進去,田地荒蕪長滿干枯厚密的蔓菁和蒿草。河水凍結不流動,上面由堅硬的冰覆蓋,人都可以行走。有識之士窮困潦倒,而好勇斗狠的人卻不在乎隨意犯法。我為此嘆息怨恨,心中充滿了悲傷和憂愁。
注釋
流澌(sī):江河解凍時流動的冰塊。
蘴(fēng):古同“葑”,蕪菁。藾(lài):蒿類植物。
曹操的詩詞翻譯注釋篇2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圣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圣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注釋
①厥:其,此處指代萬物。
②陶物:陶,制作瓦器,引申為化育、造就、培養(yǎng)等,陶物,即是造物。
③螭龍:傳說中無角的龍。螭,《說文》云,“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從蟲離聲;或云無角曰螭。丑知切”。
④昆侖:中國萬山之祖。全國三大干龍龍脈之根皆在昆侖山,因此昆侖山也被稱為中國山脈的“太祖山”。有人認為此處昆侖暗指曹操尋得的風水寶地鏵尖垴。
⑤期:《說文》云,“會也。從月其聲”。
⑥迂:《說文》云,“迂曲回避。其義一也,從辵,于聲。憶俱切,五部”。
⑦蓬萊:古代傳說中的仙山名,是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兩座為“方丈”、“瀛洲”),亦常泛指仙境。另一說,西漢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漢武帝東巡至蓬萊,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為“蓬萊”。今山東省煙臺市下轄有蓬萊市。有人認為曹操以昆侖、蓬萊之際暗指魏國疆土。
⑧徂:《爾雅·釋詁》云,“往也”,又云“存也”,此處指周、孔二圣隕逝。
⑨會稽:此處指會稽山,會稽山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南部,長約100公里,其最高峰為香爐峰,海拔354.7米,會稽山是中國五大鎮(zhèn)山之南鎮(zhèn),相傳大禹葬于此山,隋代開皇十四年(594年),會稽山詔封為“南鎮(zhèn)”。
⑩陶陶:快樂之貌。
⑾度:估計,推測,音duó。
⑿君子:指諸君。
⒀微:少,微小。
曹操的詩詞翻譯5篇注釋
曹操的詩詞翻譯注釋篇3
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圣,總統(tǒng)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翻譯/譯文
自從造物主鑿開混沌,辟出天地,就選定了人做為其間億萬生物中的靈長。又依照星辰隨從日月的道理在靈長中設立君王,牧養(yǎng)從庶。維系人間秩序的方軌也由他劃定帝王大駕的馬跡轍痕在他巡幸所至的四方八極,留下了經天緯地、至大無匹的一幅藍圖,這神明莫測,天工鬼斧的圖畫,就是在天地之子宏偉的胸臆中運作籌謀的社稷山河的絕妙遠景。在這煌煌日新的淳美藍圖上,谫劣鄙惡受到斥逐,良智懿德得到遷賞。蒸蒸黎民,山澤江河,飛潛動植都在繁衍生息,蓬勃滋長。
贊美你!古之賢君圣,主囊括寰宇,統(tǒng)攝萬幫!封土建國,五等諸侯各轄其域,撫其民,地置井田,為公為私俱安其分,守其職。刑法之立,是國家的要務,寧可焚棄丹書,盡廢成法,也不可輕赦濫贖,讓國家律令成為空文一紙。倘若立法者和執(zhí)法人都具有上古時皋陶的耿直,甫侯的峻歷,這種品格的本身,不就己是對法律的最完美的盡職?
感慨你!可悲的后繼者,上古治世的善政良法,已在你們的手中盡行改易。你們的足跡只嵌在征斂和虐使子民的道途中,百姓們生命的汁液都在徭役和稅賦的絞榨下,涔涔流出,以滋養(yǎng)非分的奢侈和淫糜。難道你們會不明白:勞瘁枯槁的唐堯,用土碗進食而天下安泰;虞舜只是改用木碗并加以漆飾,并招十三個諸侯的反叛,是出于什么樣的簡單道理?你們是否還能記起前人對伯夷由衷贊嘆,他的博愛和遜讓,苛于待己;是否愿意重溫“儉,德之共,侈,惡之大”的古訓是否還能以這些懿范和典則自我砥礪?假如人們能如許由那樣毅然推讓掉一個國家世間的一切訴訟紛爭豈不都成了笑話?!兼愛天下每一個同類;一介平民同一國君主之間并沒有等差。墨子所倡揚的這一真諦如能滲化每一個心靈,那時天下億兆必將互為姐妹父兄盡管遠隔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