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云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2]。
危柱哀弦,艷歌余響,繞云縈水[3]。
念故人[4]老大,風流未減,空回首,煙波里。
推枕惘(wǎng)然[5]不見,但[6]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7]。
云夢南州,武昌東岸[8],昔游應記。
料[9]多情夢里,端來[10]見我,也參差[11]是。
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注釋】
[1]“小舟”二句:“江”指長江,“翠壁”指竹木蒼翠的黃岡赤壁,“紅樓”指棲霞樓。
[2]“云間”三句:寫閭丘孝終會客。使君:對地方長官的尊稱,這里指閭丘孝終。高會:盛會,盛宴。
[3]“危柱”三句:寫棲霞樓上歌樂之聲。危柱:擰得很緊的弦柱。
[4]故人:指閭丘孝終。老大:年老,歲數大。據《齊東野語》卷二十《耆英諸會》載,元豐年間吳中有十老集會,其一即為朝議大夫閭丘孝終,已七十三歲。
[5]惘(wǎng)然:若有所失的樣子。
[6]但:只有,僅僅。
[7]“五湖”三句:以范蠡喻閭丘孝終退出官場,寄興江湖。范蠡,春秋時越國大夫,輔佐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后,攜帶西子(即西施)乘小舟泛五湖而去。據《吳中紀聞》卷三載,“西子”暗指閭丘孝終的侍妾懿卿。
[8]“云夢”二句:指黃州。“云夢”指云夢澤。“武昌”指湖北鄂城。黃州在云夢澤之南,鄂城東岸。
[9]料:預料,料想。
[10]端來:一定來。
[11]參差:差不多,近似。
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譯文】
元豐五年,我被貶居黃州。正月十七日,我夢見乘著小船橫渡長江,躺著欣賞赤壁上的棲霞樓。閭丘孝終正舉行盛大的宴會,歌兒舞女已有些朦朧醉意,盈盈笑語在空中回蕩。緊擰的弦柱發出凄惻的琴聲,綺麗的歌詞唱得余音裊裊,回蕩在云端,繚繞在水上。想到這位老友年過七十,仍不減當年的風流倜儻。船漸遠,枉自回頭再望,只能看見碧波浩渺,霧氣茫茫。推枕起身,心中非常悵惘,只有明月照著千里空江。像范蠡攜西施,乘小船,泛五湖,他已帶著懿卿隱居在太湖邊上。黃州位于云夢澤南,武昌東岸,他應記得過去在這里游玩的歡暢。料想他也像我一般多情,一定夢見來黃州見我,就像我夢見他在黃州一樣。
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解析】
元豐五年(1082)貶官黃州期間為思念友人——前黃州知州閭丘孝終而作。詞前有小序,大意是:“閭丘孝終字公顯,曾知黃州,建棲霞樓,是黃州最好的建筑。元豐五年我謫居黃州,正月十七日夢見乘小船渡過長江,在江心回頭仰望赤壁上的棲霞樓,聽見樓上有歌聲和樂曲聲,船上的人說:‘閭丘公顯正在宴請客人?!褋砀械狡婀?,寫了這首歌曲。公顯這時已經辭官,住在蘇州?!痹~的上闋記夢,實際是通過夢境再現閭丘孝終在黃州棲霞樓風雅好客,歌樂不斷的盛況,這既是對故人的思念,又含有這一切已成過去的凄涼之情。下闋為醒后語,想歸隱蘇州的閭丘孝終也在懷念黃州,也在夢中見到了自己,進一步表達了蘇軾同孝終的深厚友情。蘇軾為我們刻畫了一位風流太守的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這位風流太守的思慕。全詞虛實相間,空靈縹緲,自然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