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離開故鄉的散文
描寫離開故鄉的散文篇1:那些年,我離開了家鄉
那些年,我離開了家鄉,從此我發現了……
22年前的一個雨夜,我出生了,我有兩個姐姐,在計劃生育的“圍剿”下突圍而出,在家人的陪伴下快樂的走過了22個春秋。
22歲,一個非常美好的年齡段,風華正茂,我發現我懷念的,仍是母親那粗糙的手掌,以及姐姐那顆咬了一口剩下的半顆糖。作為家里最小的男孩,父母跟姐姐把愛都給了我,有愛但并非溺愛,我做錯事情被父親責罵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記得我七歲那年,知道芝麻餅是一毛錢一個,糖是一毛錢三顆,但我就是沒有買過,如果我有錢一定會讓姐姐們跟我一起吃個夠,可是我有錢嗎,所以我們都沒有吃到糖。
那天我考試數學又得了100分,回家等著爸爸獎勵我一番,要是能給我一毛錢那就再好不過了,可是爸爸他沒有。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糖吃,我口水直流,吵著嚷著要大姐給我買糖吃,大姐被我纏得沒辦法,偷偷拿了家里的一毛錢去給我買糖吃,大姐其實就大我四歲,她也嘴饞,把我的糖偷偷咬了半顆,然后說被老鼠咬了,要是我不聽話以后就沒得糖吃,最后讓我千萬不要跟爸爸說起今天買糖的事情,吃到了糖,我樂呵呵的答應了。回家看到爸爸坐在門口,然后問我們誰偷了家里的錢,我害怕不敢說,大姐她成了替罪羊,被爸爸揍了一頓,對不起姐姐,原諒我的膽小!
小時候,我覺得大姐是最能干的孩子,什么都會做,學習成績也好,閑暇之余總去摘茶葉,摘野菜,撿地渣皮,然后扎成一把把的去賣,小學的時候就很有商業頭腦,可是家里沒有多余的錢供我們姐弟三個同時上學,我們三個人成績都好,可是現實就是這么的骨感,不由得我們感嘆,懂事的大姐把課本燒掉,那晚,我看到姐姐是哭著把書本燒完的,三天后13歲的姐姐就跟著別人外出打工,13歲,應該擁有一個多么美好的童年,可是大姐卻沒有這么幸運,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寧愿那個不讀書的人是我,讓兩個姐姐繼續上學,因為我是男生,應該保護我的姐姐。這么多年,大姐一直在外面打工,我們總是聚少離多,在我上高一的那一年,她自由戀愛修成正果遠嫁廣州,大姐的婚禮我沒有機會參加,目送她遠去,淚水忍不住往下流:“大姐,你一定要幸福!”
描寫離開故鄉的散文篇2:久違的故鄉
星移斗轉,掐指算來,我六年沒回家了,由于眷戀故土,去年九月份我回了一趟闊別已久的故鄉。
汽車在高速公路馳騁了兩天才抵達黔東的那個小鎮—牛郎鎮(我的故鄉)。困乏的我尚沒下車,忽然聽到不知從哪個商店傳來了流浪歌手陳星的《望故鄉》:迎面吹來了泥土的芬芳/我又回到了久違的故鄉......我聽了心扉一陣凄涼,鼻子酸酸的,想哭的感覺。
那天正逢趕集,街上以前鋪的水泥路不脛而走露出了黃土,坑坑洼洼。車站門已拆掉,只見幾輛殘舊的汽車停在那里。趕集的人甚少,寥寥無幾,都是些老人,小鎮冷冷清清。追憶昔日,一到趕集那天,街上人山人海,來來往往,摩肩接踵,喧囂聲此起彼伏,沸反盈天,今非昔比,我感嘆萬千。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光陰猶如白駒過隙一晃六年就過去了。六年沒回家,母親蒼老了很多,一雙深邃的眼睛陷凹進去了,歲月不饒人啊!我心如刀割。年輕人都打工去了,留守家鄉的只剩下那些老弱殘兵的年邁老人和小孩子。很多老人都去世了,還在人世的已白發蒼蒼,又增添了幾個嬰孩。我背井離鄉那年,那些還是乳臭未干的娃娃,六年沒見長高了很多,一張張陌生的面孔,給我一種生疏的感覺,要不是他們叫我還以為是鄰村的還在呢。很多地沒人種都荒蕪了長滿了雜草,滄海桑田。我知道,家鄉人是為了擺脫貧窮,才離開家鄉這塊貧瘠的土地出去找副業,生活所逼,迫不得已。
啊!故鄉,為了改變你落后面貌,我要和家鄉人發奮圖強,事在人為,人定勝天,只要我們執著,鍥而不舍的努力,我堅信,家鄉有朝一日會面貌一新,變得美好。
描寫離開故鄉的散文篇3:一個人的故鄉
走了這么多年,還是回到了這個地方,一個名叫故鄉的地方。就是這么一個普通的近乎于遺忘的地方,讓多少人魂牽夢縈,也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詞語讓多少人熱淚盈眶。而今,我回來了,滿臉胡茬地就站在她的面前,激動的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更快活地依偎在她的身旁,歡欣地流淚。
故鄉,請接受我這個流淚的孩子吧!
一遍一遍地看這看那,一次一次地哽咽欲語,感受久違的溫馨味道,捕尋塵封的如煙往事。輕輕地打開窗,時光便幸福的流淌。
故鄉是畫。從來沒有一幅畫能那么歷久彌新,也從來沒有一幅畫讓心一生牽掛,可故鄉就是,水墨丹青,依稀永駐。記得在小學的課堂上,老師讓我們畫自己的家鄉。我們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在畫畫本上認真地描摹著自己美麗的家鄉。一座青山,一座小橋,一縷炊煙,一條小河,一棵老樹,還有那盛開的小花,就構成了可愛、美麗的家鄉。那一幅幅畫線條盡管不優美,色彩也不鮮艷,影像也不是很清晰,但在孩子的心靈深處,沒有什么東西比家鄉更美麗!因為家鄉給了我們太多的童趣、開心和快樂。也盡管那些畫很粗糙很簡單,但那一枝一葉、一草一木都是我們可愛的家鄉。
家鄉的美質樸、簡單、清新,毫無雕飾。這幅畫永遠銘刻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一生享受。
故鄉是歌。從牙牙學語到如今,我們都沒有停止過歌唱,鄉音未改,鄉情依舊。在記憶的最深處,故鄉永遠是深情的,舒緩的,靜美的,又是歡快的,激昂的。當早春的柳條隨風起舞的時候,白楊樹枝條泛綠的時候,伙伴們吆喝著一個個猴兒似的,竄上了樹,折下了新枝,“扭咪咪”(方言,做柳笛,擰動枝條嫩皮,抽出滑嫩的木質部分,把剩下管狀的樹皮筒兩端剪齊整,一端摳掉綠皮,成扁平狀含在口中吹,即可。)吹,鄉村一下子到處響起了一支支小喇叭、小嗩吶的清脆鳴聲,整個村落洋溢著快樂濃濃的童趣。那些大一點的孩子,隨便捏一片樹葉,貼上嘴唇就能吹出一曲童謠,惹得小不點們圍著咂舌羨慕。
夕陽下的故鄉,是一曲金色的壯歌,錦綢般的彩霞斑斕著故鄉午后的每一個音符,牛羊草木,斷墻矮屋,棧橋靜溪都是歌。每當這個時候,金色的山谷鞭聲陣陣,羊群簇擁著上了一個又一個梯畔。農人們扛著鋤頭,也離開田間地頭,踏著余暉,兩兩三三地笑談著回家,可愛的牛兒不緊不慢地默默跟在后面,愜意而溫馨。瘋了一天的伙伴們靜靜地趴在炕頭,屏息凝視著用繩子縛住腳的知了,知了喊了一天也累了;我和幾個伙伴坐在炕柜旁,兩三個橫笛一遍遍百吹不厭地反復著老師剛教的新歌,書包和課本滿炕都是。笛聲悠悠,飄滿山鄉,和著溪邊的蛙鳴蟲語,簡單而恬靜、舒心而甜蜜。
啊,那誘人的柳哨,悠揚的笛聲,醉人的蛙鳴,快樂的小伙伴,都是歌,歌一樣的故鄉,在我流淚的心上歡快流淌。“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在這生長鄉愁的晚上,我一遍遍動情地歌唱。
故鄉是酒。一晃多年的北漂生活,讓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多了一份堅強和自立。盡管忙碌、機械的日子使我一天天近乎麻木的老去,也盡管都市的天空充滿了過多的無奈和艱辛,但我已忘記了疲憊和累,充實地在人生的激流中挺進。在漂泊的日子里學會了喝酒,雖喝的不多,卻經常醉,醉在他鄉,而心卻總在故鄉的夢里,醒來后淚水染濕了漫漫長夜,真是“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從此,我便擁有了很多醉人的日子,見到了日思夜想的故鄉。
看過“描寫離開故鄉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離別的唯美散文
2.關于離別的散文隨筆
3.關于朋友離別的散文
4.離別抒情散文
5.離別散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