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牽掛的散文推薦
離開你的世界,我的生活少了一種顏色,只有暗黑的恐懼,于是,我不停地的慟哭......關于牽掛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牽掛的散文推薦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于牽掛的散文推薦篇1:牽掛親人
小時候或許沒有這段歷練,對《背影》的印象不是很深,記得一個胖胖的老人送兒子去外地上學,不放心,怕不妥帖,親自將兒子送上了車,左囑咐,右叮囑。末了,為幫兒子買幾個橘子,爬上那邊月臺,顯出很努力的樣子,邋遢又滑稽的可愛,那時的主人公才二十來歲。今天,《背影》里的情景又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們二十歲的丫頭,像《背影》中描寫的那樣,孤零零地要走的更遠,跨出國門前往一個陌生的天地,去追求年輕人的夢想。
天底下哪個父母對自己的子女不牽腸掛肚的?當丫頭出國留學的事塵埃落定,當知道丫頭真的要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去一個陌生國都,當看見自己的孩子即將面對的全是未知,當媽的心里真像五味雜瓶打翻,說不出是啥滋味。表面上顯得喜形于色,為丫頭驕傲,為有這個丫頭自豪。為了營造個好的氛圍,對她的遠行裝作若無其事。其實,歡顏的背后,喜憂參半,焦慮忐忑不安的內心誰也無法理解。在媽的眼里丫頭還是個孩子,二十歲才出點點頭,從此母女就這么相隔千山萬水,千言萬語,萬分的依依不舍。可是,雛鷹總是要有單獨飛的那一天,這道坎遲早得跨越過去,她總會有那么一天離開我們慢慢地長大,這一切必須得去面對。這些天,我和她爸看見了丫頭學會了洗衣服做飯,看見了丫頭把一些事安排的井井有條,心里多少有些寬慰,至少,她在國外可以起碼的生活自理。
臨行前親朋好友的團聚,離別的情緒愈來愈濃,收拾行李時,恨不得什么東西都讓她帶上,擔心的就是她出門在外諸多不便,人生地不熟,誰能幫她?本來不打算去機場送丫頭,知道么?那是不敢去送,怕我控制不了自己。娘兒倆都是屬于那種外強內柔型,那場面受不了。時間:二零一五年八月十八日,說好七點出發,早上三點她爸就開始張羅,其實,也沒啥張羅的,就是不舍,不安。一路上,秋高氣爽的天,丫頭望著窗外默不作聲。中午,機場外的一個小鎮,張叔選擇了一家餐館,訂了胖哥倆的肉蟹煲,別致的裝修,煲的可口入味,丫頭有點喜出望外,沉悶的心情豁然開朗了許多。一個下午四人打著摜蛋,打發著有點窒息而又難捱的時光,不太會玩牌的丫頭居然當了回上游,興奮的忘乎所以。四點半開始了,托運行李過安檢。
浦東機場的安檢臺前,忽然覺得氣氛有點凝重,誰也不愿去打破。善解人意的張叔忙前忙后,與丫頭套著近乎,似乎是在給丫頭也是在給我們一些安慰。我們呆呆地望著丫頭一步一步地由安檢門走過,聚精會神,生怕丫頭從視線里丟掉了。傻傻地望著丫頭的背影,她臂膀上背著她那熟悉的背包,一身修閑的裝扮,長發飄逸,漸漸遠去。到了拐彎角處從我視野里消失,直到我怎么踮起腳尖也尋不到了丫頭的身影,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眼前一片模糊。那一刻,我禁不住地多么想讓丫頭轉個身,對我們揮一揮手,露出她那張可愛的笑臉。
丫頭長大了,我們可以松一口氣了,我和她爸爸也漸漸地老了。正如丫頭自己微信里說的,她牛逼轟轟的人生開始了。回來路上,微信里給丫頭寫了:為媽的只有一個小小的心愿,出門在外別太任性,不論有多么的難,一定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照顧好自己,要有一個好的身體陪伴你一輩子。丫頭,天天在一塊倒不覺得,我們時常磕磕碰碰,想想以后你不在身邊,在水一方,連攪的日子都沒了,連個吵吵嚷嚷的對手都沒了,連個賭氣的人都沒了,媽媽會寂寞的,媽媽忽然倉皇地失落了起來,媽媽更會想你的。閑暇之時別忘了陪媽聊聊呵,聊聊你的進步,聊聊你的開心和苦悶的事,聊聊你的男朋友……。
關于牽掛的散文推薦篇2:真的牽掛
有一種牽掛,最深切和真誠,那就是游子對父母的牽掛。離開家遠走他鄉后,對父母的思念便與日俱增。父母一生嘔心瀝血但無所求,只是省吃儉用地把一個個子女拉扯大。讓子女們插上羽毛豐滿的雙翅飛離自己,去闖天下,去謀生。
昔日的通信工具主要靠書信,給家里去信,首先要問父母身體如何,末了總要祝他們身體健康。小時候,父母是兒女的靠山,兒女是父母的希望。父母寬廣的胸懷,是兒女茁壯成長的溫床;父母堅實的雙手,從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子女,到披星戴月的辛勤勞作,打工種田養家糊口,只有子女才看得真真切切。因此,對父母的那種牽掛,只言片語是難以表達的。
離家后的第三年,父親因患上重病不治身亡。父親走后,對母親的牽掛常使我食不香寢不安,母親的身體狀況有一些細微的變化,家中就會來信告知,于是更多一份擔憂,一份牽掛。唯一盡孝的方法,是從自己微薄的工資收入中,多擠出一些錢來寄給母親,讓她老人家日子過得寬松一些。我堅信母親一無高血壓,二無心臟病,她是會長壽的。可就在她邁入古希之年后,得了一種怪病,成了不治之癥。她先是嘴唇發抖,后發展到一只手抖,又兩只手抖,最后發展到行動不便,坐臥起居都要人幫忙。我擔心母親說不定那天就會離我們而去,我怕,我不敢往下想,但還是要想,哪天母親真的走了,白布蓋住了她的軀體,子女們圍著她傷心欲絕的場面。不會的,母親她不會死,我總是安慰自己。
后來,我每年都要從外地回趟家,看望日漸衰弱的母親,竭力多給她盡一份孝心。我給她洗腳,修剪趾甲,給她洗頭,喂她吃飯,和她聊天,向來不善言語的母親話更少了,有時跟她講半天,她好不容易才說上一句話。由于行動不便,她有一次便溺床上,我正好在她身邊,她讓我為她擦洗,我稍猶豫了一下,準備叫姐姐來做。但母親說,你是我兒子,這事你同樣能做,于是我二話沒說,端來溫水給母親擦洗干凈,她欣慰地笑了。我看她那笑容,是那么慈祥和深情,我心里多少寬慰了一些。
接到哥哥發來的加急電報,電文是母親病危,讓我速歸。我不愿期待的那一天終于到來,我恨不得一步到家,再和母親說說話。買了車票火速回家,接到電報的第三天,我便從遙遠的北方趕回老家,母親已溘然長逝,我放聲嚎啕大哭,多年的牽掛化成了巨大的悲痛和無盡的淚水,我在哭,兄弟姐妹大家都在哭。任憑我們怎么呼喊,母親再也不理我們了。在殯儀館舉行悼念儀式時,我用手輕輕地撫摸母親的額頭,額頭上冰涼冰涼的,安祥的母親就跟睡著了一樣。
父母都離我們而去了,但對父母的牽掛并未就此終結,他們要能活到現在,真是享不盡的清福,夜里常常夢見他們,天堂里的父母,你們過得好嗎?
關于牽掛的散文推薦篇3:牽掛女兒
上班前,婆婆抱著女兒,看著我收拾東西準備出門。關上門的那一瞬間,我從門縫里看見女兒呆呆地望著門的方向,好像奇怪為什么突然看不見媽媽了。這一幕深深地烙在了我心上,寶貝,你已把媽媽的心偷走了,我愿意傾盡自己的所有,為你鋪就一個有安全感的幸福的未來。
8個月前,從女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知道,這個漂亮的娃娃將成為我一生中最深的牽掛。當醫生將她紅紅的小臉兒貼住我臉,大滴的眼淚將我的鬢角打濕,那是在經歷了刻骨銘心的痛苦之后,上天帶給我的最好的禮物。
初為人母,喜悅、幸福、不知所措一并襲來,小小的人兒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細細的哭聲惹得全家寢食難安。婆婆是我們家里的女強人,孩子降生后她事無巨細地安排好每一個人,叮囑我乖乖地躺在床上養著,隨后便抱著懷里的小人兒離開,同時接待著趕來祝賀的親朋好友。臥室里安安靜靜,客廳里笑聲陣陣,我的女兒,她笑了嗎?她餓了嗎?她有沒有適應大家帶進屋里的涼氣?有沒有被陌生的氣息嚇壞?我坐立難安,恨不得跳過“坐月子”這一民俗,每天緊緊地抱著我的小天使,看她笑、哄她睡著。
一個月后,我終于可以在屋子里抱著女兒散散步,跟她聊天,觀察她的每一個小動作,享受單獨和女兒等待愛人下班的時光。歲月靜好的日子應該就是這樣了吧。
產假結束,我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班第一天,同事們陸續來辦公室寒暄,我卻如坐針氈,恍惚中心早就飛到了家里:半歲的女兒已經開始依賴媽媽,第一次離別會讓女兒多難過?女兒不喜歡喝奶粉,她會哭鬧嗎?會哭著入睡嗎?
難捱的4個小時過去后,我來不及收拾辦公桌的雜亂,抓起電動車鑰匙,疾馳了5分鐘,三步并作兩步爬上了樓,顧不得脫鞋,沖進臥室。女兒安靜的睡臉讓我瞬間安了心,彎彎的眉毛,長長的睫毛,上揚的嘴角,將我的心填得滿滿的。為女兒整理了被子,轉過身才想起,該買的東西沒有買,該帶回來的手機沒有帶,我的腦袋啊,除了我的女兒,大概什么都裝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