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有關的經典散文
牽掛有關的經典散文篇1:牽掛
把你依戀,重重的期待,伴隨思念的痛,低落無數,漫長的夜!曾經讓我流淚的愛戀,再回首時候也不是恍惚一夢,我曾經那么傻得執著,卻換來了彼此的過客……
只身在無數的夜晚思念,有些憂傷!我知道,快3年的等待,讓你我多了一份思念,卻也,讓情多了一種淡淡的憂愁,脈脈的剪下一種相思放在夢里,但愿它能夠落在你的胸口,融化成我的清淚,浸潤到你的心間,它會替我輕問,此刻,在遠方的你,是否和我一樣黯然神傷?風華歲月涌,心間平添痛!徒留自己玩弄著傷心,笑談著往事,落滿一地的憂傷。厭倦的文字,寫著一段凄涼,我無法言語表打我的情感,淋漓盡致的迷失了我的雙眼,甚至我的心!心愛的寶貝,我的淚掩蓋不了你的美,而你的美,卻淺藏著我的淚,我的想,我的念,想念你在每個無眠的夜……
牽掛有關的經典散文篇2:綿綿牽掛
為了趕完一篇稿子,獨自在家寫了一個晚上,有些累了。放下筆,下樓來到街上,夜風習習,月上中天,古城就要安然入睡了。新運大街上,一片寂靜。偶爾有一二輛出租車匆匆穿行,許是載著回鄉的游子,也許是滿懷希望的出行者,從我身邊急駛而過。
街燈閃閃,夜空朦朧。望著深邃的夜空,忽然心中涌起了一陣漣漪,我想起了遠方的親人,朋友。此刻,我的親人、朋友,你們在做什么呢!是不是也會像我一樣倘佯在月光下?
思念涌上心頭,沉淀為無言的牽掛。
我靜靜的凝望著天上的月亮,記憶的屏幕上映現出曾經的同學、伙伴、同事,還有親戚、朋友、摯愛------ 是啊,這世界正因為有了許多的牽掛,才讓生命不再孤單、寂寞,才使生活充滿了溫馨、纏綿。有情的世界里,美好的生活中,充滿了懷念和牽掛,讓人留戀不舍。
牽掛是一種情愫,是人與人之間因情而產生的關心、惦念,那是一份放不下的心事。
我想起父母情。父母的牽掛分量最重。生活里我是一個漂泊者,對父母的牽掛有著切身的體會。一踏入社會我就成了漂泊一族,出門在外成為我的常態化,也許那時年輕,總是一腔豪情“志在四方”的樣子,很少有想家的感覺。倒是父母對兒子在外放心不下,日子一多了不見家書,就心生惦念,怕我在外邊吃不好睡不好,母親白天念叨,父親晚上叨念。在哈爾濱學習正趕上中秋節,家人吃餃子時,父親堅持給我留個座位,放一雙碗筷;在海拉爾值班時我患了感冒,母親叫弟弟到三里之外的生產大隊部給我打電話,囑咐我熬點姜湯發發汗再買點藥吃。當我來到遼陽工作后,在故鄉的老母親叫小弟寫信,叮嚀有胃病的我要注意飲食。父母對兒女的那份牽掛包含了無盡的愛,就像一片飄動的云,穿越千山萬水緊緊跟隨著我,縈繞在我的心頭。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父母的牽掛,心里就會蕩起故鄉的春風,感到暖和。
我想起手足情。兄弟姐妹之間的牽掛,那份牽掛里有心疼、有坦誠,就象山間的小溪,清澈透明,只要青山不老,牽掛就不會斷,就會淙淙流淌,不管身在何方,都會一路歡歌,掀起情感激動的浪花。我在外漂泊,母親和小弟留在故鄉,嫁到鄰村的小妹對母親給與了盡心的照料,對侄男侄女盡心愛護,讓我感動至今。也讓我多了份牽掛。
我想起朋友情。世間有許多的牽掛,最動人的莫過于朋友的牽掛,它能給人以力量和勇氣。在紛雜的社會中,使人不再沉淪,不再頹廢,讓生命自強不息。在陰云密布的日子里,我們也會笑對人生。也許這就是人們看重友誼的原因吧。我十分看重可以信賴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目的忽忽悠悠的朋友,我把忘年當足兄,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自己更完善。
人生不可以沒有牽掛。如果沒有牽掛,人就會像斷線的風箏,漫無邊際的飄蕩,最后只能葬身荒郊野外,凄涼悲慘。有了牽掛,才會讓生命之樹常青。
被人牽掛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溫暖、是一種滿足;牽掛他人是一份真情、是一份愛意、是一份心境。近日,接到故鄉30多年沒見面的一位文友打來的長途,電話的那一端他說:“快30年過去了,我們都已經變老了。雖然這么多年沒有寫信,也沒有打電話,遠隔千山萬水,可我沒有忘記你,心里總有一絲的牽掛,故鄉的朋友們時常提起你。遠方的你,在他鄉還好嗎------”放下電話的那一刻,我幸福的兩眼發熱。這是鄉情。
朋友,有了這些牽掛,你不感覺到幸福嗎?
牽掛有關的經典散文篇3:牽掛風箏
總幻想著自己能像翱翔的風箏一樣,早一天實現那些遠大的理想和多彩的夢想。
——愿望
牽掛風箏
又到了人們竟相放飛的佳季,蔚藍色的天空上總是星星點點、零零散散,忽上忽下地飄飛著花枝招展、五彩斑斕的風箏。沒有兒時那種欲望了,只是靜靜地望著天空,默默地追憶著,回味著…。。。
記得,小的時候,我也和所有的同伴一樣特別的喜歡放風箏。這也許是童心的天真,童趣的升騰,讓每一個莽撞少年都經常提著自己扎糊的風箏,會著同學和朋友一起到郊外空曠的地方去試放自己的“夢”。
借助風勢,望著扶搖直上的風箏,總幻想著自己能像翱翔的風箏一樣,早一天實現那些遠大的理想和多彩的夢想。
說起風箏能夠流傳到今天,這充分反映了中國是風箏的故鄉。
據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公輸般作木鳶以窺宋城,后來又以紙代木,改為紙鳶,也就是我們現在放的風箏。五代時,李鄴于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為戲,并在紙鳶上系上竹哨。借風入哨,聲如箏鳴,發出一種悅耳的響聲,使人們在觀賞紙鳶的同時,又能聽到各種箏鳴聲。
到了明清時期,風箏經過民間藝人的細心研究,精心制作,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各種各樣的風箏如百花爭艷,競相齊放,一展風姿。
如今,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這一古老的放紙鳶的傳統,作為一項傳統的民族文化,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高度喜愛,而且也頗得世界各國人們的喜愛。風箏的設計,風箏的制作,風箏的花樣以及風箏材質用料都融入了新的元素。
像一年一度的中國風箏節、風箏大賽,真正地讓人們一飽新式風箏爭奇斗艷,爭相攀高的風采。
記得去年春天,我到北京出差,在天安門廣場徜徉時,我親眼目睹了放飛風箏的宏大場面。可以說這是我參加工作二十幾年后,第一次觀看到如此大規模地放飛場面。
熙熙攘攘地游人與興致勃勃地放飛者交織在一起,使整個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流動的大地,放飛的天堂。
在眾多地放飛者中,我仔細地觀察到,那一只只制作精湛,富有特色,規模較大的風箏,往往被那些上了年紀的老者牽引著。像長長的蜈蚣龍,大八卦,雄偉的巨鷹、大雁等等。無論是制作的工藝上,還是用料的選擇上都極富想象力。從他們那祥和得意的臉上,從他們自娛自樂的神態中,透出了一種快樂和喜悅,仿佛多年的夙愿和晚年的幸福,都寄托在高高飄飛的風箏中。
在看看那些制作簡單,富有童趣,色彩艷麗,小巧玲瓏的風箏,往往被那些中小學生牽動著。像紅蜻蜓、彩蝴蝶、花臉譜、風火輪等等。他們不停地跑著,高聲地喊著,從他們那天真活潑充滿歡樂的臉上,看到了祖國新一代,在這幸福的大家園里天天向上,快樂成長的美好未來。
然而,時光荏苒,歲月轉逝,我已步入了不惑之年。既沒有孩提時那酷愛放風箏的熱情和欲望,也沒有老年人那持重沉穩的消遣和娛樂。因為,我感到時光飄逝地太快太快,童年時那些不泯地夢幻,猶如是栓住的風箏被牢牢地掌控著,欲高不行、欲飛不是,更難以像小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飛翔。
我靜靜地望著,默默地想著。你借風力,你助風勢,你乘風威,如蝶似鵲、似鷹如燕,扶搖直上,凌空比翼。
直觀的看你真的像一只騰空的巨龍,展翅的雄鷹,翱翔的大雁,讓人羨慕,讓人妒嫉,令人心曠神怡。
但你也總讓人牽掛,更讓人放手不下。可見,你過于的輕浮,過于的單薄,經不起丁點的風吹雨打,致使你不能竟飛自由,鵬程萬里,這也許是你的性格和特點所注定的終生脆懦。
于是,人們在牽掛你的同時,也十分珍愛著你,呵護著你。因為你給許多人帶去超越夢想的未來和充滿歡樂的美好。
噢!可憐的風箏,你總要借靠著別人的手牽系著,總要借靠風的力量升騰著。你試著掙脫那長長的絲線,結果屢試屢敗,自毀身亡。你實在是太虛弱了,總期盼和依托著一根長長的絲線與你相伴,這也許是你最大的弱點,也是你最大的特點,心甘情愿地與人同歡樂,共命運。
但愿“情”長久,千里手相牽。
看過“牽掛有關的經典散文”的人還看:
1.愛的牽掛散文3篇
2.表達牽掛思念情人散文3篇
3.牽掛戀人的唯美散文
4.牽掛愛散文三篇
5.牽掛愛人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