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母親的散文精選
天下最好吃的菜都是母親做的,天下最好的愛莫過于媽媽的笑容。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回憶母親的散文篇,歡迎大家閱讀。
回憶母親的散文篇1:回憶媽媽
在我的記憶中,媽媽總是那么的能干,總是能把家里收拾的很干凈,小時候我們穿的衣服都是媽媽親手做的,還有我們上學帶到學校里吃的饃饃也是她半夜起來揉發面做的,她做事總是那么的有計劃,還很喜歡美,總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外婆說媽媽是當時__時初中畢業只有五分只差與她喜歡的中專院校插肩而過的,聽奶奶說媽媽剛嫁給我爹的時候,媽媽是很不愿意的,但是我外婆和外公覺得我爹很實在,很會過日子的人,還有當時算卦的說我爹和我媽媽很配,將來日子會很好的,就憑這個我外公外婆說服我那個有文化的媽嫁給了我大老粗的我爹。
小時候,我奶奶說我媽媽剛過門的時候什么都不會做,每天只會看書,也許是因為我媽媽懂文化吧,奶奶教她的很快就學會了,而且她還自學學會了做衣服,村里的很多娘們知道我媽媽會做衣服,她們都來請求讓我媽媽教她們,很快我媽媽成了村里的名人。漸漸的有了我,妹妹和弟弟,我們穿的衣服都是媽媽做的,人家看了都說我們的衣服很漂亮,我經常開心的炫耀。
媽媽在生完弟弟的日子里天天教我看書,識字,我很快就學了好多別的小朋友都不會的,成了那個不大且封閉的小村子里的“小神童”。
外婆家離我家很遠,由于交通不發達, 坐車也要一天的時間,當時家里條件不好,所以媽媽為了省錢很少回外婆家。
當時我記得我爹生了一種精神 方面的疾病,一發病的時候就向外跑,而且老是向離村子很遠的河邊跑過去,媽媽害怕出事就叫來村里的人把他綁在家里照顧,媽媽也不讓我們去看爹,她總是擔心爹在發病的時候傷到我們,我就記得媽媽每天晚上都會哭,有一天媽媽想帶我走,她說她實在受不了了,她給爹做好飯就騎著自行車帶著我準備離開村,奶奶知道了我媽媽想帶著我跑,就找我大伯在后面追我們,媽媽一邊哭,一邊飛快的蹬著自行車,一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深溝了,我的胳膊上流血了,我大哭了起來,媽媽抱著我大哭,到現在我的胳膊上還有那會留下的傷疤,那會媽媽的那種無助的哭聲一直在我耳邊。到現在我也不知道媽媽當 時是什么樣的堅強才能度過那段難熬的時間。
后來爹的病好了,對媽媽也特別好,他很感謝媽媽留下來,爹說以后我會努力讓你過上好日子的,不會在讓你受苦。就這樣爹媽一直相敬如賓的生活著。他們的愛情,教會了我們姐妹三個對愛情的理解。
生活越來越好了,但媽媽還是很節儉,上初中的時候我們姐妹三個都特別能 吃,每周回家時媽媽給我們燒一大板的饃饃,那個饃饃連夜接發面做出來的才好吃,媽媽每天白天上地干活,晚上還要揉面,每周都如此,我們三個也很爭氣,都考上了重點高中,媽媽說他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上高中時我同學都特別羨慕我有那么一個那么會燒饃饃的媽媽,我總是傻傻的滿足的笑。
在我這個能干的媽媽的教育下我們姐妹三個都從大學畢業了,有了自己的工作,這是我才發現時間偷走了媽媽的青春,一縷縷白發什么時候爬到了媽媽的頭上,臉上也留下了好多滄桑的皺紋??粗利惖膵寢尣辉谀贻p,我心里像刀割一樣的痛。
媽媽的堅強,媽媽的愛情,媽媽對家的付出,全都是為了我們姐妹三個,媽媽教會了我們很多生活的真理,我想我在媽媽的指引下,以后的路我會走的更寬廣,更平坦。祝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長壽。
回憶母親的散文篇2:回憶母親
母親的童年是非常凄慘的。在她6歲時,母親病故,7歲時父親被土匪打死,其后她的4個哥哥相繼去世,只剩一個五哥帶她去了哈爾濱。日本侵占東三省,他們在逃亡中失散了。東北淪陷后,國民政府設了很多接待站,安置東北的難民。她隨東北的流亡學生到了關內,先后去了北京、桂林等地,最后流落到重慶,當時她才17歲,接待站把她安置到一所無線電技術學校學習,這是公辦免費學校,生活有保障。她不知道,這其實是一所國民黨招收秘密特工的預備學校,進了這個學校,就掉進虎口,再也難出來了。母親的五哥去了國外,他沒忘記妹妹,不斷托朋友、同學在國內尋找,一個姓劉的朋友在重慶找到了她,托關系把她從這所特工預備學校營救出來,送進另一所免費學校——新聞??茖W校繼續讀書。然而,這個營救是有條件的,朋友代她填了一個參加國民黨的表格,我母親就這樣稀里糊涂成了國民黨員了。
畢業后,她成了陪都電臺的播音員。重慶解放后她先被送進西南革大學習,繼而先后在西南人民廣播電臺、重慶人民廣播電臺當記者和編輯,在50年代她采寫和編輯了很多反映新重慶革命和變化的文章、報道,成為當時很受歡迎的女記者之一。隨后,為了家庭和孩子,她放棄了所熱愛的新聞工作,與丈夫一道開始了30多年的動蕩生涯。她經歷了解放后的各種運動,__期間曾被作為歷史反革命勞動改造了10多年,78年才獲得了徹底平反,恢復了干部身份,重新安排了工作。
__期間,父親也受到了牽連,被安排到工地當鍋爐工,可人身還是自由的;母親就不同了,必須早晚按時報到,聽候安排。有時我回到家里,看到她被工宣隊的人帶走,心里感到一陣陣的酸楚,可她心態很好,總是淡淡地對我們說:沒關系,這種處變不驚、隨遇而安的勇氣,令人非常欽佩。母親對所有的人都很謙恭和關心,一直深受大家的尊敬和愛戴。開批斗會時大家會暗暗保護她,工地上的工人們,見到她依然親熱的稱她孫大姐。有一天,工地柴油機突發大火,火勢很猛,很快順風卷向了居住區,大家都急忙回家搶救財物,可母親卻奮不顧身幫助搶救工人們的財產,結果身體多處燒傷,自己家的東西也全被燒光了。直到晚年,很多接觸過母親的人都還對她的人品、才氣贊嘆和惋惜不已。
跟所有母親一樣,我的母親也非常愛我們,但她把這種愛深深地藏在了心里。小時候,她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從不對我們嬌生慣養,一直要求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我從小就能自立。讀小學時我要帶著妹妹吃飯、上學、回家,讀中學時我和妹妹一起在遠離父母的學校住讀,我們都能很好的安排好生活費,從不亂花錢。__后期,我們兄妹和最小的一個弟弟,都下鄉當了知青,母親非常思念我們,在我們的面前總是說她的問題影響了我們的前途??晌覀兡鼙г鼓赣H嗎?她不就因讀書時被人代填表格稀里糊涂成了國民黨員一事而成了反革命了嗎?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劇。想想劉少奇、陸定一,想想更多那些被冤屈迫害而死的人們,可喜的是,我們都堅強地挺過來了!
退休后我與母親度過了最美好的十年時光,在朝夕相處中,我時時沐浴于母愛的關懷,母親則安享晚年天倫之樂的幸福。忘不了我們一起在南濱路散步,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感慨萬千,它見證了整個時代的變遷,從舊時的陪都、到新中國的重慶、再到改革開放后的直轄市,我們生活的每一步足跡,都深深映入那濤濤江水之中。忘不了我們一起漫步在鴻恩寺公園,在那曲折蜿蜒、開滿鮮花的石板路上流連忘返,聽母親娓娓講述年輕時的故事,體驗親情的溫暖。更忘不了母親在85歲高齡后股骨頭骨折,大家都認為她躺在床上再也不能起來了,可她硬是挺過了手術,堅持不懈的鍛煉腿部肌肉,堅強地重新站了起來,甚至丟掉拐杖,也能像原先一樣自由走動,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母親通過她一生的言行,不斷地傳遞出她的愛意,像春雨滋潤著我的心靈,像甘泉灌溉著我的肢體,像微風吹拂去我身邊的惆悵,像軍鼓鞭策著我迎難而進。有太多的情懷還在心頭繚繞,有太多的記憶還在腦?;隊繅艨M,有太多的話還想對著母親說,可母親已經離我而去!就讓兒子的思念,融入你那綿綿愛意中去,永遠伴隨著你,將生命延續。
回憶母親的散文篇3:回憶離去的母親
母親離開我們已經三十年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她“?”型的背和那張布滿皺紋的臉。
我小的時候,家是村里當時出名的特困戶,兄弟姐妹較多,勞力又少,日子過的特別艱難,常常斷了炊煙,經常用野菜充饑。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靠母親養的幾只雞下蛋來維持。
母親是外地人,不會織布紡線,生產隊里分的棉花,拿到集市去賣,然后用賣棉花的錢去供銷社買棉皮布〈棉稈皮織的粗紗〉給我們做棉衣服。棉皮布實際上是一種粗硬紗布,價格便宜,主要用來做棉衣里子,這種布做的衣服穿在身上人感覺到硬、扎、癢怪難受的。母親在家最苦最累,家里九口人,穿衣吃飯全靠母親一人操勞,母親白天在生產隊里參加勞動,晚上在昏暗的油燈下,為全家人縫補衣服。每年春天,天氣變暖,母親把我們換下來的棉衣拆、洗、縫、補。待來年冬天我們全家人又換上了溫暖的棉衣,盡管衣服破舊,布滿了補丁,但很干凈,有了它我們可以抵御寒冷的冬天。
由于家里很窮,受當時迷信思想的影響下,她很早就信佛,而且很虔誠(希望能得到佛的保佑,她忌了口,不吃肉、不吃雞蛋、不吃蔥、蒜和韭菜)。她用‘心’來敬佛,他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佛的身上,希望佛能保佑全家大小平安。
由于長期的勞作,母親的脊梁被家里沉重的生活擔子過早的壓垮了。她的背駝得很厲害,側面看起來就像一個大大的“?”,但正是這彎曲的脊梁承載了全家人的生活與冷暖,有了駝背的母親,我們感受到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幸福,我們兄妹才得以健康成長。
關中這塊肥沃的土地,孕育了歷史上周、秦、漢、唐十幾個封建王朝,封建傳統思想根深蹄固。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讓關中人有了優越感。外地人受當地人歧視,甚至欺負和侮辱,他們把甘肅人稱作“甘谷蛋”,河南人稱作“河南蛋”,把山里人稱作“南山猴子”,把四川人稱作“四川jiu子”。母母親是四川人,與人為善,從不與人計較,母親為了和當地人縮小差距,操著濃郁的四川口音,學著說陜西話。在我小的時候和別的孩子發生糾紛或打了架,他們罵我“野種”、“雜種”、“四川jiu子”,在外邊我受了別人的欺負,回家后還要受到母親的責備或巴掌。后來我當了教師,獲得了師范畢業文憑,至今不會寫“四川jiu子”的jiu,也不懂它的含義,但我知道它是罵我,侮辱我的。
母親信佛以善為本,樂于助人,在鄰里口碑很好,在外邊人緣很好。母親勤儉持家,從不浪費一粒糧食。她是一個窮人,但更樂于幫助比她更窮的人,有時候家門前來了討飯的人,給他們送吃的又送衣服。
由于長年勞作,積勞成疾,他老人家過早的離開了我們。1991年農歷正月十六日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七歲。從此,我再也看不到慈祥、可敬的母親。母親走了,但她那正直善良、與世無爭,與人無怨、勤儉持家的高尚品德留給了我們。母親走了給我們留下綣綣的思念,她臉上的皺紋隱藏著慈祥,隱藏著對兒女們的愛,顯露著歲月的艱辛,人生的坎坷。母親走了,但她的音容相貌確時刻留在了我的腦海里,我永遠愛我的母親。
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他像一根草,默默無聞,為了孩子們的成長,忍辱負重,無怨無悔。在那“困難時期”特殊的年代,她同全國億萬的母親撐起了共和國的半邊天,為我們今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今天我們的日子好了,希望我們的兒女不要忘記她們,不要忘記他們那一代,更應該善待特殊年代今天還活著的“母親”。
天下所有的母親她們是偉大的,是她們孕育了整個社會,使人類社會得以延續,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她們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重,我們應該孝敬她們,讓她們的晚年生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