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大學的散文
描寫大學的散文篇1:關于大學
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夢想家,但我稀里糊涂的在夢里胡侃的時候,此刻卻發現,現在已經是白天,于是看了看那耀眼的陽光,淡淡的笑笑,接著幻想,一個小時時間真的不是很長,我可以用半個小時靜靜地發呆,然后用另外的半個小時去回憶我剛剛在發呆什么,等到自己想到剛剛在發呆的什么的時候,我會有很大的成就感。這時候,另一個小時又來了,我是不是又該花點時間去總結一下我在上一個小時的后半個小時成功的回憶出前半個小時的發呆內容的經驗,這樣我以后發呆起來效率是不是會有所提高。
七堇年說被窩是青春的墳墓,給我的感覺是出了墳墓的感覺真的很好。快讀完大一了,覺得自己的一輩子也就差不多了,大二大三,開始有點預支下輩子的感覺,至于大四,前提是下下輩子我還是一個人。想起余光中的一首詩,感覺很像:小時候,過一年就想過一輩子,長大后,過一輩子就像過了一年。原來我們都是在長大。
年輕的叛逆在于內心的血液就從來沒有消停過,以為進了大學到處都是美好,至少會遇到一倆個拿著書本,長發飄飄的美女,總是覺得圖書館邂逅這種概率可以忽略不計的事情會降臨在自己的身上,事實上,圖書館除了晚上有人,周末就像是一個墳墓,而我比較享受墳墓的氛圍。
上面馬哲老師在歇斯底里的吼叫著,物質的客觀實在性,而上面那些美好的傳說原來只是限于我們的高中,什么狗屁客觀實在性。大學物理老師是一個年輕的不能再年輕的老師,再年輕的話,我就可以跑到講臺代替她了,事實證明,越是年輕,越是容易被欺負,對于她的課,我前排的三個直接選擇無視,有把頭埋在雙手里面的,有雙手托著下巴的,更有甚者,直接仰頭而睡,頗有仰天長嘯的勢頭。當然物理老師也很淡定,直接無視了他們,突然覺得這種氣氛真的好和諧,難道我們提前進入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然能把一百個人的課上成一個人的課程,從某些方面來說,物理老師真的很成功。
混了也快一年了,才發現生活居多不易,臉皮厚才是硬道理。尤其是各種協會,這種臥虎藏龍的地方,你要是臉皮沒有幾尺厚,你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我自認為自己的臉皮不是很厚,導致在協會方面呈畸形發展,但我時常安慰自己,年輕嘛,遇到點困難總是好的,可以磨練自己,于是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仿佛又聽到了那位馬哲男的吼叫聲,是啊,我還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力,我不能倒下。
如果說年輕是一場絢爛的煙火,那么大學就是揪心的落幕,因為我們不在年輕。
描寫大學的散文篇2:大學迷茫人
來大學之前,你吶喊著我一定要改變,改變夢想;呼喚著生命深淵處潛力,熱血澎湃、氣血彭勃。以為上了大學前景無比美好;以為上了大學,就更加接近夢想;以為上了大學自己會比以前更加努力學習,學自己所愛,愛己所喜。
大學有你夢想中的圖書館,有充足空余時間,有個人電腦,有個人自由,有個人空間等。大學比高中過了很多學習的平臺。你以為這一切都會是你的愛,會陪伴你走玩大學,而現實沒有你想到那么簡單。
你剛來大學時候,在校園了看到那些整天睡懶覺的、整天玩游戲的、整天看電視的或者無時所事逛街等人。 你會覺得他(她)們很浪費自己青春,浪費父母心血和期望,你看不起他(她)們。而你呢?那天早上說多睡一分鐘沒事,不久是十分鐘嘛!所以把鬧鐘調晚十分鐘。過了一段時間,你說鬧鐘剛剛響,在床上緩沖幾分鐘才有精力聽課,影響不大。就這樣走著走著, 你就開始變了。那天你開會開始第一次遲到,你說他(她)不是天天遲到么?我只是第一次而已。第一次遲到影響不大。
久而久之,你開始睡懶覺了,開始遲到了甚至開始不吃早餐,并且遲到。現在你覺得遲到很正常,大學里不遲到不逃課就是一個布正常的人。說了一大把自欺欺人的屁理由。到了期末考試,你考了80多分,看到別人考了五六十分你心中覺得很自在。因為你不用怎么學習,頭腦又好。
放假了,你回答家里,父母做好好吃的給你說讀書人很累,學校里的東西不好吃,瘦了很多。瘦是因為你早上不吃早餐。你想了想,覺得這個學期所做還對得起父母,心里樂了。
第二學期開學,父母拋開手中工作送你回校,你樂呼呼地上車。沒有留意父母手比前幾年粗糙了很多,沒有留意臉上皺紋多了幾條,沒有留意那影子都滄桑了很多,就這樣回學校。而你的父母依然那樣高高興興地以你驕傲。可是你讓他和她失望了。
回到學校說開學初先玩玩幾天,反正課程不是很緊,那些科目也不算難。你就問宿舍的有什么好玩的游戲或電影。身邊的向你介紹了很多,你也試著玩網游。這是你腦海已經融入無形病毒,而你還是不知道,還以為那是正常行為。還樂呼呼地玩著你的網游,覺得很刺激。時間很快,玩著玩著。一個學期就這樣過了多半。那天晚上你本來打算去學習,而你說那些科目簡單,少一個晚上沒事,自己學習能力很強。的確是這樣的,班上人公認你學習能力強。有時候你和一些同自己玩游戲的人在玩游戲,大聊特聊游戲,旁邊有一個沒玩游戲的你說他沒有游戲細胞。
每天晚上你對著電腦玩游戲,努力的點擊鼠標。在激動時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而你的舍友比你早睡點,卻把他吵得睡不著,他覺得很煩,。有時想看一看自己的娛樂節目都看不下,因為你開的游戲聲音很大。甚至有時候他都不想回宿舍,因為不喜歡那種聲音。
那天你對對電腦傻乎乎的樂,看到自己游戲技術和級別都很高。這次期末考試你考了60多,你樂了。說60 分萬歲。還在QQ上轉發了一些惡搞大學不掛科正常理由。
你現在上QQ聊天時間少了,和之前已寫最好的朋友聯系也少了。有時候別人聯系你,你說在忙,其實是玩游戲。
有時候覺得很納悶,就一起和班上的一起初期喝酒,每次都是很晚才回來回來后有時還會玩游戲。你變了,變得起穿不疊被子。早上不吃早餐,有時候為了玩游戲忘了打飯,吃方便面,說現在吃方便面是大學的必修課。
那天輔導員來宿舍看望你們,敲門進來時候,你旁邊那個回頭看一下輔導員繼續玩游戲,而你繼續看電影,和你和好的那個邊和輔導員聊天邊玩手機,經常幫你們打飯的那個給輔導人倒了一杯水。
那天全班在開會,輔導員在做最近的思想匯報,而你們在下面玩手機,各開各小會連講臺都不看一眼。他火了,你說他很拽。這下好了,你要搞一次會議試團建,大家覺得不爽,說沒空。此時,你才體驗到做領導的也不是那么容易,以后應該認真聽聽別人說話.....
描寫大學的散文篇3:我的大學生活
三職院,一個可以被我罵一千次 ,卻被別人說一次也覺得心里不舒服的地方,沒有想象的那么美麗,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初到學校的我大大咧咧的,見到了陌生人卻還是有那么一點點的害羞,不知道該怎么與室友交流,但還是主動的介紹了自己,單單純純的一個寢室,有一群笨笨的孩子,各有特色,不溜須拍馬,不阿諛奉承。卻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一切都開始慢慢變了。
軍訓時,我們總是六個人,一起去食堂吃飯、一起去高筍塘逛街、一起去操場訓練……在寢室說著別人的小話,討論著各個班級的教官。也許是生活方式不一樣,也許是性格習慣不一樣,不知道從何時起,六個人的隊伍少了一個,各種吐槽聲也冒了出來————就這樣,我們將將就就的過了一年。不知道是不是健忘,有時總是會遺忘了她的存在,理所當然的以為這個寢室是由我們五個組建起來的,以為我們的感情可以一直不變,然而,我不是什么都能夠猜到的。
海南之行讓我對我們的友誼有了質疑,真的算是好朋友嗎,為什么我卻感覺不到呢?是因為我自己做的不夠,還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慢慢的,我和她們走遠了,但是將來的一年我們還要共同的生活,感情是必須要修復的,不管能修復多少也要努力。一樣的打擊著對方,一樣的嘻嘻哈哈,五個人還是五個人,不管是不是貌合神離,至少我們還是在一起的。
游戲對男生可以說是生活調節劑、休閑的必需品,但是它帶給我們寢室的卻是友誼的終結。《天下》的出現,我并不能多說什么,只覺得是課余時間的一種娛樂方式,但是如果開口閉口都是游戲,什么時候都想著游戲,你的心里會有什么感覺,本來我們大三的課就多,一起玩耍的時間就可想而知了,而這時一個人卻說‘就是因為我們這學期課多,所以耍游戲的時間就少了,那我要用我的休息時間去陪我游戲里面的朋友。’有人說我不愛游戲是因為我沒在游戲里找到一個會關心我的人,一旦有了,就有了羈絆、有了牽掛,那種被一群男生圍著的虛榮感也會不由自主的來。是的,也許是吧!但是我還是想不通,我們才是她身邊的人,可以幫助她的人。那種低于游戲、那種輸給了一堆虛擬數據的不被重視感油然而生。我不覺得沒心沒肺有錯,但是對一些不說掏心掏肺但真心把你當朋友的人是不是太傷人一點了。
人呀,就是應該知足一點,不要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你付出的多少不一定和別人對你的回報等同,那些付出只有你自己才記得。話題沒有了自己找,默契沒有了自己培養,但感情沒有了該怎么辦……
看過“描寫大學的散文”的人還看:
1.有關大學校園的經典散文
2.描寫大學歡樂時光的生活散文
3.描寫憧憬大學生活的散文
4.描寫大學青春的散文精選
5.關于初到大學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