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宵愛情的散文
關于元宵愛情的散文篇1:元宵情思
春節剛過,此時迎來的便是中國的又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 中國傳統元宵節的習俗就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湯圓”,比喻“團團圓圓”之意,象征著一家人和和美美,生活幸福,借此也想念遠方離別的親人。“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扶老攜幼返故里,了卻兩岸長相思。”所表達的正是這種思念之情。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全國各地都過,只因地區的習俗不同,各地都有各自的特點。相同的是,這一天都代表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各地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豐富多彩。除了觀花燈猜燈謎,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扭秧歌、打腰鼓等活動,氣氛熱烈,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但不知你是否知道,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呢,一個春來歲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傳統社會中,是未婚男女相識表達愛慕之情的一個機會和方式。那時,封建傳統束縛下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活動,但到了過元宵節這一天,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賞花燈猜燈謎,有了彼此相識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可以彼此物色對象,尋找意中人,元宵節便成了中國年輕人浪漫的愛情節日。所以說元宵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盡管有些傷感,卻也道出了元宵節的不盡情思。
在這個特殊的“情人節”里,我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那種思念牽掛的情景中。與愛人天各一方,難免相思成苦,那時便想,不知遠方的他是否也過著同樣的“情人節”,是否一樣思念著遠方的我。看著流光溢彩的花燈,望著燈火璀璨的夜晚,想起那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許聚少離多的情愛在思念中煎熬,“團聚”兩字成了夢寐以求的渴望。但心中的思念之情,也讓我體會到愛情的真真切切和牽心掛肚。“風讀懂了雨的落寞,而你可知道我的思念?” 在這個特殊的“情人節”里,寄一把月光寫滿許久的相思,摟一絲銀輝撒落一地的向往,咫尺天涯,天涯咫尺,不知這濃濃的冬序何時才是春的歸期。元宵節里遠方的親人是否一切安好!心中默默一句問候和祝福,卻也如此甜蜜,暖心。
夜深了,人靜了,窗外寒意微微而來,轉身,卻不知道為了什么?腦子一片空白,許久許久……已經好久沒有嘗過夜半無眠的這份苦澀,今夜,卻為何這般難以入眠,輾轉反側?是什么觸動了心靈深處那塊已經深深藏起的纏綿?是什么翻動了已經塵封許久的心靈角落?又是什么驀然生起了一份淡淡的失落? 輕柔的寒風,淡淡的月光,仿佛攜手相依,看滿天繁星點點,慢慢地感覺,靜靜地想你。 此時,元宵之夜,也許,思念才剛剛開始……
關于元宵愛情的散文篇2:元宵情緣
元宵節的愉悅是可想而知的。
正月十五鬧元宵,其熱鬧程度完全不亞于除夕之夜。元宵節即是新年最后的一個代表性的節日,也是新年伊始的第一個喜慶節日。
過了十五元宵節,象征年節已過去,即將開啟新的一年生活。萬事從春天開始,人們逐漸地忙碌起來,不管農業,牧業,還是從商,……各行各業相繼投入正常生活軌道中,揚帆起航,向著既定目標進發……
中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跨度大,日出日落也有差異,就以元宵節的習俗來講,大江南北各地特色獨居。
元宵節,人們觀花燈賞明月,盡興抒發情感。除夕大家積蓄一年收獲成果的喜悅,還有一年勞作的疲憊于一身,辭舊歲迎新春合家團圓,歡聚一堂,那是另樣的喜慶氛圍;而元宵節則是在大家無比放松的愉悅境界下,在新年新希望寄托的烈焰驅使下,在戶外舉行的隆重慶賀儀式,共同歡度元宵佳節。
春天是那樣富于激情,充滿寄托,這個世界的無限魅力盡收眼底,五彩繽紛,色彩斑斕,充滿了誘惑力,令人向往,讓人追逐,……
甜甜的,圓圓的湯圓,可口怡人。圓滿是華夏兒女追求的源泉,是一生的幸福。蒼穹上的一輪明月,迎合著人們的心意,顯得格外明亮耀眼;深邃的太空,一顆顆亮晶晶的星星為我們送上衷心的祝福,祝愿每個人年年歲歲平安,圓圓滿滿,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
在這良辰美景之下,各式各樣的花燈籠發出柔和的光彩,一個個寓意新穎的燈謎令人回味無窮;技藝精湛的藝人踩著高蹺,高大的獅子左右來回扭動,彩球上下翻騰……長長的巨龍翩翩起舞,秧歌隊鏗鏘有力的鑼鼓聲震耳欲聾,……
興高采烈的游客穿梭于燈市中,濃郁的新春激情四射,笑聲不絕于耳畔,人們成群結隊,為元宵佳節增添了動力。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傳統得到弘揚,親情,友情在這一刻釋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世界東方的天空,猶如一顆璀璨的恒星在茫茫宇宙中散發著永不熄滅的絢麗光彩,令人矚目,令人難忘。
新春佳節,元宵節在愉悅的氛圍下,漸漸遠去,美好的生活在繼續,我們要振作精神,再接再厲奮勇前進,向著理想的目標拼搏進取,用更加豐碩的成果迎接下一個新春佳節的到來。
關于元宵愛情的散文篇3:情人的元宵節
我向來不喜“情人節”一說,原因很多。對于西方情人節,最討厭它的就是情人的定位,在情人沒有加引號的時候它專指婚姻以外的異性伴侶。而對于所謂的中國情人節七夕,其實是商人炒作出來的消費節。七夕本來是牛郎織女相會,也就是夫妻重聚。若說為了找個夫妻或戀人可以傳情達意的日子,也大可不必選在七月七日。七月在中國傳統上是鬼月,而七日更是其中較差的一天。《紅樓夢》中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談論巧姐道其生得不好,要取個“巧”的名字來故意說破。巧姐就生在七月初七。
那么要是想選個日子戀人們團圓團圓、歡樂歡樂,得選哪天呢?我認為有這么兩天是可以的,一是“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上巳節,二就是元宵節。上巳節本是三月第一個巳日,后來定為三月初三,這一天男男女女踏青祓除災禍,有了這個油頭男女私會便自然順理成章。現在暫且放下上巳節不表,單說元宵節。說起來我們的節日都有故事化傳說,但幾乎這一美好想象都是后來附會上的。我們自古就是農業大國,節日也多最初只是敬畏自然的節日。元宵節也是如此。元,就是“開始”的意思,宵則是“夜”的意思。元宵就是第一個夜,而“元”與“圓”同音,元宵節就該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圓月之夜。它又稱上元,這是與中元、下元相對的道家概念,又或是春天第一個月中,為一年開始萬物復蘇而慶祝。
元宵節和戀人的關系,或者說和“情人”的關系也同樣是由來久遠。在古代城市中的晚上金吾禁夜,老百姓不能隨便上街,這就是宵禁。而女子則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別說晚上外出了。男子們即便是可以外出,然而在晚上看到妙齡女郎的機會也不很多。然而到了“花市燈如晝”的元宵節,也便“金吾不禁夜”,人們也難得有“玉漏莫相催”的一天。女子們悶了一年,自然會喜歡這天出來。男子們更是歡喜,因為這一天城市的街上到處可以見到“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的粉黛佳人。而古代又多女子的一見鐘情,這大概是因為古時候的女子平時被禁錮得緊了,見到家外的男子不多。偶爾見到一個,只要尚過得去,可能就會記憶到郎君的定位上。于是在三五明月滿的夜,也就多了許多“人約黃昏后”的故事。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中有很多故事都是發生在元宵,而這些故事又多與男女之事有關。當然由于是明代擬話本小說,它們又多與公案或者是家庭矛盾糾紛聯系上,少了幾分情味。
今年的正月十五和西方的情人節趕到了一天,實在是有些巧合。但考慮到正月大抵都在西歷的2月,這也巧合也便不那么巧了。不管是哪一天,西歷或者國產,總之戀人們是要找一天來留給青春記憶的。而今年的元宵節又更可謂是情人的元宵。
關于元宵愛情的散文篇4:元宵節情緣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的時候,我總會想起稼軒的詞句。這詞句,好像是我心中節令的一扇雕花的古木門,一到煙花閃起的時候,就會被我用手輕輕推開,享受佳節帶給我的那份美麗心情。
幼時,生長在農村,并不知曉正月十五就是我們所說的元宵節,直到認得了稼軒的這首《青玉案·元夕》。
元宵節的晚上,風已無寒,微軟的東風纏繞了溫柔輕輕蕩來,那流光四射的焰火,似被風吹綻在夜空中的如錦繁花,若一場不期而遇的流星雨般美麗。名貴的寶馬,雕花的華車,載著美麗的人兒駛過,淡留一路馨香。動聽的排簫,皎潔的玉月,讓整夜的時光在花燈(魚燈、龍燈)勝美的景象里悄然流轉。美人如花,仕女如云,一路上嬌笑俏語,帶著若有若無的幽香漸漸遠去。而我的那個“他”卻始終不見。夜深了,我一次次的找尋卻還是沒有出現。我的心充滿疲憊和失落,我不經意的一回首,卻發現她在那燈火寥落的地方靜靜地站著。
很多年以前,曾經無數次的憧憬我的愛戀會以一首詞為背景,可以同煙花一同綻放,那該是怎樣的浪漫情緣!但是呀,它卻漫起在春雨輕塵的青青校園。那一年,那排白楊樹下,我牽著她的手,只看楊花輕舞。
又是一年,又一個正月十五。廣場上煙花又會在夜色中綻放美麗。而元宵節的那些燈,卻如同我沒有詞的愛戀背景一般被遺憾掉了。那些各異各色的燈和燈謎,以及燈前一張張映著喜慶的臉,也只在星如雨的煙花里于記憶中溫存。
真的有些年沒有看到元宵節里的燈了,煙花它會孤寂了吧!樹上垂掛的那些連串的紅燈籠,總覺得不比以前,讓人覺得有些單調,若失。現在孩子們的記憶中真的要留下一些花燈的空白了,日后,若是讀到稼軒的詞時,還會有形同身受的美好想象嗎?
我很慶幸,元宵節里燈的憶記能在我的記憶中存活下來,我永遠無法忘記89,90,91的高中三年,無法忘記三年中記憶里的關鍵詞。邯鄲,四中,中華街,元宵燈展。
那時,我會穿過整條的中華街,我會在一夜魚龍舞的人群里驀然回首,卻一次也沒有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怦然心動。而后不久的幾年,我卻等來了另一種的怦然心動。她會在一個接一個元宵節時,唱張艾嘉的“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然后,拉我的手去看滿天的煙花綻放。
今天,她又會唱起那首熟悉的歌,陪我去看一生里的絢爛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