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屈原的散文
關于屈原的散文篇1:話屈原
對于屈原,我有些迷茫,他的作品高深莫測,詰屈聱牙。我并不喜歡。只記得讀高中時,他的名句:“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寶璐。”意思是我自幼就喜歡這奇偉的服飾啊,年紀老了愛好仍然沒有減退。腰間掛著長長的寶劍啊,頭上戴著高高的切云帽。身上披掛著珍珠佩戴著美玉。
可見屈原這人很有才,可是不善于溜須拍馬,不合世俗,有點孤傲和清高,還有點性格孤僻,不善于交際,不善于交朋友,干什么我行我素,具有獨立的人格,他的主張和思想不被當時的主流社會所接收。他曲高和寡,沒有知音,沒有朋友,只好在文章中憤世嫉俗。他穿衣服都不隨俗,喜歡奇裝異服,絲毫不考慮別人對他的感受,這與與當時的主流社會是格格不入的。即便在今天,你喜歡穿妨礙別人眼球的衣服還要招人非議,何況思想并不開放的春秋時代。記得我村有位長得很出色的漂亮小姑娘,初中畢業后去城市做小保姆,回到家鄉時候,穿了一條粉紅色的連衣裙,透過裙子可以清晰看見里面穿的三角內褲。回到村里,村里的相親們哪里見過這樣的打扮,紛紛指指點點。女孩的父母對女兒破口大罵,認為女兒有傷風化,強令女兒換上長褲為止。后來女孩子在城市時穿裙子,因為你在城市不穿裙子,人家說你土氣,不時尚。回家時在半路上換上長褲。一個小女孩還知道隨著環境的不同而改變,可是屈原卻是執拗的反潮流而行之,可見他在文學上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在為人處世上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書呆子。
性格決定命運。屈原的不如世俗,就注定了悲劇性的命運。就像今天別人都密切聯系領導,你卻與領導對立,別人都隨人情份子,你偏偏自我封閉。時間久了,你就除了孤獨和被世俗不容之外,別無他路。一個人的力量單槍匹馬與世俗斗爭,結局除了失敗還會是什么?當一個人無法改變環境,你就只好適應環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這是俗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屈原不懂,不是不懂,或許有些太自以為是,活者太自戀。屈原自絕于當時的社會,為世俗所不容,是時代悲劇,也是自身性格的悲劇。
“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是屈原的真實寫照,被流放,被誣陷誤解,始終不放棄對真理的追求。可是作為一個文人屈原,你找到真理又能有何為?你能救黎民于水火嗎?再說,你屈原的主張不見得就一定是真理。屈原并沒有可圈可點的政績,也沒有高明的政治主張,他只是一股清流,坐以論道,調子唱的高高的,自己一切都對,別人一切都錯。他對待自己的榮譽高于自己的生命。就像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樣,據說海瑞沒到一處,專治貪官污吏,平民與官員富翁打官司,他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判官員富翁有罪。他每到一處任職,官員戰戰兢兢,官不聊生,有錢的望風而逃。只留下窮苦百姓對他夾道歡迎。因此海瑞有點仇官仇富,不善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他到哪兒,哪兒變窮,窮的只留下他的“青天”美譽。后來張居正執政,講究務實的張居正就把清流海瑞給棄而不用了。屈原在當時是屬于清流之類的,這一類人很善于空談,只注重名節,能潔身自好,但是不善于實干,不利于改善民生,不可能造福一方。
關于屈原的散文篇2:屈原別記
今天的天氣不怎么好,陰冷而逼仄,似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發生。然而這和我有什么關系呢?我不過是一介草民,以打漁為業的隱士。世道亂成這般,縱使我有無比的才華又能怎樣呢?一不小心還得落下個流放的下場呢!隨其流揚其波,餔其糟啜其醨,方才是生存之道。
咦,這偏僻的地方怎么會有人來?哦,看那人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恐怕是個流浪的乞丐吧!等等,他走近了……不對,那容貌,他莫非是……
復雜的心情涌上心頭,也喚起了往昔的記憶。如果沒記錯的話,我第一次聽說屈正則這名字,應當是在周顯王四十年那會兒。那時我絕對沒有想過要當一個漁夫,而他恐怕也料不到自己那多舛的命途吧。我是路宿丹陽時無意間聽到有人談樂平里有個屈正則,博聞強識還樂于助人云云。說實話,這種人隔個一兩年就會冒一個出來,我也就不以為意。
可我萬萬想不到,隨意聽說的一個人竟能在幾年內名聲大噪。周慎靚王二年,被召入京的屈靈均被升任左徒。屈靈均是什么人?年紀輕輕即右除高位,憑的難道是他那皇族姓氏嗎?當聽聞他曾組織樂平里百姓抗擊秦軍的功跡,我方才打消疑慮,同時也暗自吃驚:那時的他只是一名平民吧?竟然能夠做出此般偉績,或許天資非凡!更令我驚訝的是,后來我得知屈靈均名正則,屈正則,不就是多年前我聽到的那名集才學與品性于一身的人嗎?再掐指一算,我第一次聽說屈靈均的那年,他方才十歲!總角之年,就懂得體恤百姓,再加以這些年他所展現的才華,屈靈均莫非就是上天派來平定這亂世的救世主?
這個時代,諸侯割據,狼煙四起。屈靈均的出現,如流星劃破陰暗蒼穹,如寒梅綻放冰雪之上。而我,作為見證他崛起的人之一,不禁感到心中那將熄的希望之火復又熊熊燃燒。左徒靈均,請用你的才能,讓這個世界遠離戰火的紛爭吧!我甚至拋棄了以往瀟灑自在的江湖生活,頻頻給官員寫信自薦,想走上仕途,追隨屈靈均的腳步,去改變世界。
然而我不知道,流星絢爛,卻轉瞬即逝;寒梅冷艷,卻凋于暮春。很快,楚國隱隱有些內亂:屈靈均開始了他的改革變法。我想入仕,在這個尊崇宗法的時代本就難以做到,左徒一變法,舊權貴自身都難保,更沒有人來理會我的自薦信。我不僅沒有圓自己的仕途夢,反而對屈靈均的支持產生了動搖。老子有言:“道法自然。”順其自然難道不好嗎?翻天覆地般激烈地改革變法,難道不會太激進嗎?不過,我依舊對屈靈均存有信心,畢竟他有那么深厚的才學——直到周赧王十一年,屈靈均被流放到漢北。
幻夢徹底破滅。事實上,在周赧王元年他被貶為三閭大夫的時候,我便已對他不抱什么希望了——與其說我對他不抱希望,不如說是對這天下不抱希望了。我在這亂世中漂泊了這么多年,戰火卻從未離開過我的視野,各類大小戰爭甚至愈演愈烈。個人的力量能改變什么?諸子百家,有不少人周游列國,但我從未見過哪一名仁義之輩將戰爭緩和哪怕是一點點。如果忤逆大眾,下場總是很凄涼的。我在這時已經當上了一名漁夫,與地方官員把關系搞好,他們甚至可以幫我疏散這漁區的漁夫,再少收點稅。相比于之前數年為仕途奔波卻毫無收獲的生活,現在我隨波逐流餔糟啜醨,何其舒適!這樣難道還不夠嗎?周赧王二十一年,聽聞屈靈均再次被流放,我甚至開始鄙夷他了。
之后十數年,我就這樣悠閑地混著日子。我想,屈靈均,或是屈正則,這幾個字再不會出現在我的腦海里了。可命運弄人,這世上竟有這樣的巧合嗎?屈靈均此刻就在我的面前,踱步而來。
關于屈原的散文篇3:我是屈原
現在,我的魂魄落在哪里?
身體,留戀著塵世的血肉。
——題記
黑暗還在苦苦守候著無窮無盡的黎明,孤獨的時間,緩緩爬上歲月的額頭。黎明,啊骨頭一樣堅硬,信念一樣執著。
在美倫美奐與金碧輝煌里,我想象著億萬個燃燒的生命,把希望點燃。地平線,耀眼的火光跳躍。我想象,著黎明在微笑,為這個世界的新生準備了很多光芒的微笑。
只是,花言巧語蒙蔽了圣聽,九天的閶闔阻止了真情。只是,泣血的大地把空無一人的世界撕成了迎風飄揚的碎片。黎明,在無聲地顫抖。扭曲的疼,長滿皺紋。光明,從天上跑來。黑暗,仍在大地深處行走。
痛,只是痛,深入靈魂的痛!我閉上眼,試圖還自己一片清明。暖風吹,過撫摸我心靈的創口。可我看到的仍是一片灰燼!
灰燼,億萬個年輕或蒼老的生命在苦難中掙扎!陣痛的靈魂,風起云涌。生命的疼痛,一直一直沒有被這個世界真正原諒。命運,正奄奄一息地躺在旁邊。好痛啊,瘦弱的生命,真的好疼痛。
遷徙、流亡,楚湘的大地已被血色污染!在荊棘叢生的郢都里,誰能撕裂黑暗的咽喉,誰能冰凍哭泣的淚水?何為英雄,何為高貴?神吶,請賜予我力量,蕩滌一切污濁的力量!我要洗凈塵世的一切晦暗,讓這片刀耕火種的土地里再次吹出堅韌如水的風!
在那洪荒的羽野里,在荊與楚憧憬地眼神里,我抱著帶血的襁褓,企圖撕開蒙著圣眼的黑布。可匕首的光芒比太陽來的更猛烈,創痛的身體,被逐于汨羅河畔。陰云密布,落葉,枯萎了秋天。血色殘陽嘆息如訴。這是怎樣一幅畫圖?
我想,我只是想睜開雙眼,在搖曳的光影下聽那憂傷而又古老的神歌。我想,我只是想面朝我的大地,跪下來虔誠地膜拜。我想,我只是想含著熱淚,不停的說出我的愛,我的愛…
只是,只是生命的柔弱難以啟齒,一切祈求都已蒼白!
大地在流淚,淌血的熱淚!一滴,又一滴,灼燒著晦暗的天空。一滴,又一滴,炙烤著脆弱的靈魂。
我迫切地渴望救贖,生命,所不能承受的血肉之重。刺痛,刺痛,直逼心尖!誰能給我一點陽光,讓我用他來照亮大楚的靈魂;誰能給我一點陽光,讓我直指黑暗的心臟!
我帶著風行走,帶著一個國家的哀愁。逆行的血管里悲苦泛濫成災。我該拿什么拯救?
舉世皆濁,眾人皆醉
我何不也提一壺酒把眼醉紅把心醉黑,讓靈魂選擇趨炎赴勢。
可血脈里流淌的,是執著!高貴的血液不允許被世俗污染。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我是否該吹出一聲驚世駭俗的號角,讓漫天的星辰都為我顫栗?
皓皓之白,安能受世俗之塵埃?
像一朵凋零的玫瑰,毅然拋開塵世的血肉,一地冰霜因此而溫暖。沉重的落水,有力的下垂,我最終選擇了信仰的游戲,年輕的生命永別了一切繁華。美人與香草,血染的忠貞從洞庭湖汩汩流出。
是,肉體在消亡,可我知道我的骨骼將在荊楚大地上一次又一次地復出!
靈魂滯留家鄉,大楚的精神永不消亡!
黑暗,抱著痛苦扭曲的四肢荒涼地坐在黎明里。
黎明————-潔凈光明的純白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