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屈原的散文 關于屈原的散文
描寫屈原的散文篇1:嘆屈原
“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悠揚的歌聲由遠而近,在我耳畔回旋,在我心中響起,五月的汩羅江畔,殘陽如血,你一 襲青衫,立于江邊,回望大地,一片蒼茫。你將何去何從?
想當年,你官居高位,上駁天子,下令高官。楚之國民,何其悠哉 ?
望今朝,你形容枯槁,國已破 亡,家已散之。心系家國,何其哀哉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你曾經的抱負,曾經的誓言,你忘了么?沒有,可國之滅亡,讓你無法再完成你的許諾,天恢恢,路漫漫,怎么不令人扼腕長嘆息哉?汩羅江水被濃濃水霧所掩 ,卻掩不住你那如水一般澄澈空靈的赤子之心,剎那間,我仿佛聽到了你訴說的痛苦與悲憤。
“眾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你仰望天空,那燃燒的云霞,讓你充滿了絕望,一聲長嘆息,與江水為宿。是大秦隔斷了你對這人世間最后一絲眷戀,垂眼簾,帶著對國與家的懷念,化作一道絢麗的彩虹.......
萬里之外,隔著湛藍的江水,我依稀能看到你不移的堅貞,不變的忠誠。
水靜,人逝,只有夕陽令人窒息。
描寫屈原的散文篇2:感懷屈原
汨羅江邊,血陽正濃。
一位老者巍然于烈烈風中,歲月的滄桑在他的臉上流下道道屐痕,數載的瀝血使他早生華發。
他,就是屈原。殘濁的衣襟遮掩不了他偉岸的體軀,滾逝的江水更擋不住他無盡的思緒——是啊,怎能阻擋呢!
深諳治國之道的他,何嘗不想振興楚國,使其崛立于七雄、一統天下。可是一腔報國心,怎敵得小人讒言誹謗?楚王疏信,滿腹良言又向何處諫?
楚王被邀至秦會晤,屈原深知秦王陰險,于是朝堂力諫:“秦乃虎豹,此戰時,必圖謀不軌;陛下乃一國之君,閃失不得,此行決不可矣!”
前日秦變卦,騙得楚與齊斷交;秦之詐,孰不知焉?誰料想,懷王次子子蘭卻無心父親安危,只為篡逆之謀,竟慫王定赴此行,此虎穴之行啊!
懷王疏信屈原,卻聽信子蘭,終客死他鄉,而子蘭如愿當上令尹。子蘭懷恨,將屈原謫至僻荒,蒙受污穢之名。
憤懣之時,疾書《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說的多么堅定。興國扶君之路,漫長而須遠修,面對小人當道、奸佞得意,嘆得又多么無奈!
夫子心,碎不能掇。于是,屈原徘徊回首于汨羅江邊,看江水滔滔流逝,楚之存、還能有幾日?慨嘆:“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遂懷石投江。
屈原隨他的江水之志一并而去,我心——似在滴血。
描寫屈原的散文篇3:端午,屈原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農歷的五月初五,也稱端五、端陽,還有甚多的別稱,在此我也說不出更多名稱。
兒時也不知端午為何節日,只知道是節日我們便比平常興奮的多,有比平時好吃食物,玩耍的好氣氛。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楊柳,大人小孩都在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六月六的那天丟在山上或拋到河里。據說,戴五色線的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這一年大人、小孩都會平平安安。大人們警告我們,我們便很是慎重,生怕弄斷弄丟,時常注意著,直到六月六這天。那時屬于好奇,便問長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楊柳為何?他們也不是很清楚,也不愿去和一個小孩糾纏,只是順口繞過。懂事之后,才從老的父輩得知,那是個民間傳說,而年輕的一輩很少知道。相傳在古時候,窮苦的人連飯都沒得吃,而有錢的財主糧食卻多得吃不完,便把一些谷子丟在河里。土地神看到河里的谷子,就告訴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知道后很是憤怒,于是欽差查出原因。欽差來到人間,發現路上有很多窮人在討飯,覺得很奇怪。既然可以把谷子丟在河里,為什么還有要討飯,他很是不能夠理解,于是他便轉身變作窮人也去討飯。他和窮人交談后,才知道河里的谷子原來是財主丟的。欽差想懲罰那些自私的財主們。在這天他便叫窮苦人家在門上掛楊柳,這晚不知從哪里燃起熊熊烈火,把財主的家燒個精光,而掛上楊柳的窮人家,全都平安無事。以后,人們為了防火避災,紀念那善良的神靈,每年的清明節,都在門上掛些青青的楊柳。后來,我便把掛楊柳當作了這天的大事,這天便早早起床,把砍來流淚的嫩楊柳枝掛在每個門前,擔心遲了,害怕欽差放火誤燒我家。傳說總歸是傳說但善良的傳說總是美麗動人的。
進了學堂之后,隨著知識閱歷的增長,得知了端午節的由來。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奸臣讒言免職,被逐出都城,流放在外。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離騷》,為世人所稱贊。后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摧毀,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來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軀體。他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菜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吃食屈原的身體。還有一位老醫師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灌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飯團發展演變成了棕子,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還有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此后,我也對端午的由來也科學的依據,再也不盲目的做些祭祀。這科學歷史的記載都在為這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做深遠的紀念,紀念他的愛國赤忱之心,同國而亡的氣魄。
看過“描寫屈原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屈原的散文
2.關于屈原散文朗讀篇
3.歌頌屈原的朗誦散文3篇
4.贊屈原朗誦散文稿3篇
5.關于屈原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