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練習
《記承天寺夜游》體現了日記向小品文的遷移轉化。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絡收集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練習。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譯),(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照在門上,(于是我就)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積滿了清水一樣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題目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詞
(1)欣然起行( ) (2) 水中藻荇交橫( )(3)如吾兩人者耳( )
(4)月色入戶( ) (5)蓋竹柏影也( ) (6)但少閑人( )
2.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與父 、弟 合稱“三蘇”,三人同在“ ”之列。
3.選出下列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B.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C.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D.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4. 默寫出文中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對其寫景的妙處試作簡要的分析。
記承天寺夜游練習答案
1(1)愉快地,高興地(2)交叉錯雜(3)語氣詞,相當于“而已,罷了” (4)單扇的門,一說指堂屋的門(5)連詞,承接上文,解釋原因,相當于“原來是” (6)連詞,只是,不過
2. 蘇軾 子瞻 東坡居士 宋 蘇洵 蘇轍 唐宋八大家
3. B
4.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感;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