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
讀后感是一種常見的文學形式,它允許讀者表達對所閱讀書籍或文章的深刻理解和感受。這里提供優秀的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方便大家寫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參考。
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篇1
暑假里我看了許多有趣的書,有《海蒂》,有《伊索寓言》,還有《昆蟲記》等等。在這些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伊索寓言》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又有非凡的智慧和哲思。他就是(古希臘)伊索。他將動物為主角的擬人手法,走遍世界各地,將寓言故事傳播到整個世界 。
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猴與小猴”,主演講了:一只母猴生了一對雙胞胎。但母猴卻很偏心,她只寵愛的的,整天抱在懷里,特被愛護。對哥哥呢,嫌棄得不得了。日子一天一天過下去,又到小猴學爬樹的時候了,可是母猴怕弟弟受傷不讓它學,一天母猴把猴弟弟抱得太緊而死了,它哥哥卻身強體壯什么都會。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過分的關心和寵愛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是很不利的。
其實每個故事后面都會寫著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知識。《老鼠開會》告訴我們:想出一個好主意也許不難,實現它就不那么容易了;《黃鼠狼變少女》告訴我們:本性惡劣的人,即使外形變了,但本性還是很難改的。《公牛與車軸》告訴我們:那些交換的特別響的人,往往干活少,而那些不作聲的人,往往承擔著全部責任,完成著最重要的任務。
看了寓言大師伊索的文章,會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它可以培養我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更能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真諦,領略到生活的智慧,想象的魅力和做人的道理。讀一篇寓言,我就好象長大了一歲,又積累到了一點經驗,對生活看得更透徹了。
寓言是一個魔袋,雖然很小,卻能拿出很多東西;寓言是一個魔豆,雖然很小,卻能長成參天大樹;寓言是一個魔杖,雖然很短,卻能變出很多寶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寓言就像一位老師,教書育人;寓言就像一塊警告牌,提示我們做好少年;寓言就像一個大喇叭,時刻提醒著我們先行。《伊索寓言》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也使我受益匪淺。寓言里包括著人們所有的真、善、美。我們要永遠做一個講文明、講道德的好少年,像這寓言故事一樣,永不后退!
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篇2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它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深受啟發。
其中《小偷與他的母親》這一篇故事最讓我啟發,講了:一個小孩子,他在學校偷了一只鉛筆,回來后他吞吞吐吐的向媽媽所說了這一切,并道了歉,媽媽原諒了;過了一星期,孩子有從外面帶了件外套,媽媽原本想說些什么,可是她看到這件外套做工精美,是有錢人家穿的,不僅沒罵她的孩子,還夸他。之后,在媽媽的慫恿下,兒子膽子越變越大,之后搶了銀行,被判了死刑,媽媽捶胸痛哭,那時兒子對媽媽說:“當初我偷鉛筆時,如果你狠狠揍我一頓,要我改正,我還會偷下去嗎?我也不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壞習慣如果不從小改正,長大必釀成大禍。我也覺得,那個母親不應該慫恿他,就算對自己有利也不行,他的母親也有大錯。
小時候,我也會偷別的小朋友的貼紙,媽媽都會打我,現在我改正了,長大也不會像那個孩子一樣了。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偷過別人的東西?那可一定要改正呦!讓我們一起來看《伊索寓言》這本書吧,學更多的道理,長大后一個正直的人。永不后悔!
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篇3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暑假到來,我又有充足的時間在書的海洋中暢游了,我讀了《少年鐵頭鼠》、《史記》、《西游記》、《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里都是一個個小小的故事,可是每個故事都蘊含著大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深刻就是《田鼠和家鼠》,故事說的是家鼠到鄉下田鼠家中做客,田鼠拿出自己撿來的谷子、麥粒和樹根招待他,可家鼠十分嫌棄。他們一起來到家鼠城里的家,家鼠大方拿出紅棗、奶酪、蜂蜜、果子等招待田鼠,田鼠見到這么多的美食,先是十分羨慕家鼠的生活。正當他們準備開吃時,突然來了一個人,他們只好趕快躲了起來,等人走了才敢出來,可他們剛想吃時,又來人了,田鼠嚇得急匆匆地告別了家鼠,回去過自己平平安安的普通生活了。
我們看到田鼠的生活雖然看上去光鮮亮麗,可是每天都是在擔驚受怕中度過的。田鼠雖然和家鼠相比,生活比較清貧,可是他每天都是自由自在,安安穩穩的。
這讓我想到了有一次我們默寫時,我沒有認真背誦,當時就冒出偷看的想法了,心驚膽戰地想去偷偷翻書,顫巍巍的手剛放到桌肚下,老師一個轉身,我就嚇得縮回來了,書還沒有摸到,已嚇得一身冷汗了,后面再也不敢亂動了。雖然那次默寫沒有得到很好的成績,但是我利用下課時間認認真真訂正復習,很快就會了,心里也踏實多了。如果我當時偷看到了書,默寫得到了好成績,老師表揚了我。雖然當時很風光,可是這個成績是我偷來的,我肯定不能心安理得。
一步一步努力獲得的成果,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想擁有的安安穩穩的快樂!
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篇4
《伊索寓言》這本書,其中的內容是以各種不同的故事組成的。這本書講述了各種形勢的童話故事如:受騙、狡猾、機靈、死亡、驕傲、不服氣等。還有些動物喜歡挑撥離間。故事中的動物都運用了擬人手法把它們變得像一個人一樣可以動了可以說話了。
當然,個人有個人不同的見解,里面的故事所表達的道理,也在故事內容下面標注了。而有些故事的道理,我卻認為不盡如此。雖然這本書看起來似乎挺無趣,但卻是因為它的樸實,文字上不像其它書籍一樣有著許多絢麗的花俏,但是正是因為這種沒有任何花俏的文字,與其它書籍與眾不同的地方,深深的吸引了讀者。也許,一本書正是以各種花樣百出的絢麗手段來吸引讀者的,但是,真正蘊含大道理的書籍,卻是占少數的。
我記得《道德經》第7章曾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這本書,正好體現了水善利萬物這一小段。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寓言,給大眾帶來的深刻道理,讓大家少走了許多彎路,帶來了無窮的人生經驗和做人道理。
讀《伊索寓言》有感作文600字《伊索寓言》的寓意有很多,如果能全部記下來,并且融匯貫通的話,那么你的人生將會減少許多磨難曲折,令人生更豐富多彩。
這本書其中的道理,想必是許多前人的曲折磨難,甚至是以血的教訓,換來的人生經驗。非常的值得我們去學習,如果生活中我們能夠隨時應用其中的道理,那么我認為,至少也是前程大好。
這本書給讀者帶來了許多的好處,甚至如果讀者能夠耐心的去思考里面的各種寓言,一定能夠從中悟出許多的道理,豐富你的人生經驗,令你的人生道路更筆直,更寬敞!《伊索寓言》告訴了我很多很多人生的哲理,也帶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啟示。寓言是奇妙的,也是啟開心靈的窗戶;寓言是美好的,也是打開我們道德大門的金鑰匙。
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篇5
我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能夠讓我沉浸在自然的美麗之中;我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能夠讓我放松下來,漫游于情節的.波瀾中;我喜歡讀書,因為讀書能夠讓我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
我最喜歡讀的書之一是伊索寓言,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它在生動的故事情節中蘊含著人生真諦,能讓人在喜怒哀樂之中,懂得做事之道,為人之道。
一只烏鴉口渴了,想要找水喝,它突然發現一個長頸燒瓶,可燒瓶口很小,烏鴉喝不到水,怎樣辦呢?烏鴉想到:也許能夠,于是,烏鴉銜來小石子,輕輕地放入瓶中,水慢慢漲了起來,就這樣烏鴉喝到了瓶中水。事實上,認識烏鴉還是我很小的時候,經過《烏鴉和狐貍》那本兒童讀物認識的,正是那只愚蠢的烏鴉,那只自作聰明的烏鴉,在狡猾的狐貍面前,在得意之后,在不經意之中,把辛苦得來的大塊肥肉落入狐貍之口,這是最初我對烏鴉的印象,不太好的印象。
那只不太討人喜歡的烏鴉,在那里用它的聰明機智改變了我對它的認識。它用行動告訴我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放棄,應當認真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必須能戰勝困難。還是那只不太討人喜歡的烏鴉,在那里用它的行動改變了我觀察事物的態度:在認識世界萬物之初,第一印象可能是比較深刻地印象,但未必是正確的印象,僅有全方位認識事物,了解事物,才能對事物本身得出正確的確定。
正如農夫與蛇的故事:一個農夫發現了一條凍著的毒蛇,農夫出于憐憫之心把蛇帶了回去,把它抱在懷中,不一會兒,蛇逐漸恢復了知覺,卻咬了農夫一口。這則人寓言故事給人深刻地啟迪,自然界萬物的存在有其內在的規律,我們認識世界就是要探索它的規律。蛇是冷血動物,冬眠是它的習性,一個“好心”的農夫,用它的無知打攪了蛇的冬眠,讓蛇感到來自外界的攻擊,自然要咬他一口,愚昧讓農夫受到懲罰。的確,人是需要愛心的,正因為人有了愛,這個世界才會溫馨而完美。但農夫行為不能理解為一個動物愛好者,一個“愛心人士”。因為他的愛心用錯了地方,正如對壞人寬容放縱,則會給社會,給自我和別人造成更大的傷害,就像農夫與蛇,農夫救了蛇,蛇卻恩將仇報,咬了農夫,教訓是何等深刻。
讀史書能讓人銘記歷史;讀科學能讓人明智;讀文學能讓人陶冶情操。讀書,有助于我們了解世界萬物內在規律,讀書,幫忙我們認識真實地世界。
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篇6
暑假閑來無事,我把《伊索寓言》翻出來讀了讀。讀完之后,我深有感觸。
書的作者伊索,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萊辛并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伊索寓言》其實也不是這本書本來的名字,它本來的名字叫《埃索波斯寓言集成》。但是,《伊索寓言》真不愧是世界文學史中一顆耀眼的明星,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它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很簡單,從思想上來看,書中的每個簡短故事背后,都蘊含著極為深刻的人生哲理,無不指導著我們的人生。
比如《兩只青蛙》的故事告訴我們思考問題要全面;《烏龜和老鷹》則說明了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我們做事情之前要根據實際情況定下目標;《父親和兒子》讓我懂得了團結力量大……
這些小故事里,我最喜歡的還是《牧人和大海》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有個牧人在海濱放牧,看見大海很平靜,就想去航海。為此,他把羊賣了,買了一些椰棗,裝船出發。后來海上刮起了強大的風暴,船有被打翻的危險,他把貨物全都拋到海里,自己乘著空船,好不容易保全了性命。過了不少時間,有人從那處海濱經過,碰巧大海又轉為平靜。那人贊嘆大海的溫和,那位木人接口說道:好朋友,大海顯然又想要椰棗了,所以才顯得那么平靜。這個故事主要告訴我,災難能使人長見識。
這本書通過很多簡單的小故事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是一本特別有趣的書,它里面還藏著很多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等著我們來思考呢!如果你也感興趣,那就趕緊來看看吧!
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篇7
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東西。寓言是一座獨特的橋梁,通過它,可以從復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梁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看見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寓言很美,美在簡潔,美在內涵,美在語句。
大概大家都聽說過《狐貍和山羊的故事》吧?它講述的是掉在井里的狐貍哄騙山羊下井,然后踩著山羊背跳出了井底,卻又扔下山羊自顧自走了的故事。它告訴人們:做好事也要看對象,以免上當受騙。也許大家看了都會說:現在哪去找這么傻的“山羊”呀?但是,我在現實生活中,還確實碰見了一回這么傻的“山羊”。那次我去旅游,車上突然有一個人說要換點零錢。我只瞥了那人一眼,便覺得它他長的賊眉鼠眼的。大概因為這個緣故,全車的人沒一個人理他。那個人說的很誠懇,直到說第三遍時候,終于有一個人站了起來,說:我和你換吧!那人好像很激動,左一聲大哥右一聲大哥的喊,還說可算遇到個好人了。等到他倆換完錢,那個想換零錢的人便說他有點事兒,在汽車剛一到站,就匆匆忙忙的下了車,一會兒就消失了。等到汽車又上路的時候,只聽那個換錢的人說:“哎呀,媽呀!這是假的!”只見他兩手拿著一張百元大鈔在陽光底下反復的照來照去。沒一會兒,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說:“那些錢是給家里買東西的呀,那人怎么那么缺德呢?”我看著,心想:又一個狡猾狐貍和愚蠢的山羊出現了。
而《牛和蛙》的故事則告訴了我們另外一種道理。這則寓言講述了一個青蛙看見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誰大,最終卻把自己的肚子撐的爆裂了。我覺得這個青蛙好笨呀!它不應該和牛比到底誰大,而要和牛比誰比嬌小,這樣不就取人之短,補己之長了嗎?也不會再出現肚子爆裂的事情了。而在我們現實社會上,不也是這樣想的嗎?我們的每一種缺陷不是都有補償嗎?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也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都會相安無事。但如果都像那只青蛙一樣的話,那世界將會變成一個什么樣子呢?真是無從想象。
《烏龜和老鷹》通過一只烏龜非要讓老鷹教它學飛翔,結果從高空中落下來從而摔死的悲劇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性,決不可違背這個規律。這篇寓言又讓我想起了一個成語故事,那就是《揠苗助長》。《揠苗助長》講述了一個農民嫌自己的莊稼長的太慢,便想出了一個自認為很聰明但實際上卻很愚蠢的辦法。他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把自己地里的秧苗都一個個的拔高了許多,這樣看起來,它的苗子確實長的很快。可家里人聽說這事之后,就又馬上跑到了菜地里看了看,只見地里面所有的秧苗非但長高了,而是全都枯萎了。這個小小的成語故事和《老鷹和烏龜》的意思相同,它讓我們懂得:一切事物都要有順其自然。
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篇8
學了《伊索寓言》這篇課文后。每當我捧起語文的時候,就會愛不釋手的翻到那一課。其中,我最喜歡看《蟬和狐貍》這個童話故事。
《蟬和狐貍》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只蟬在大樹上唱歌,狐貍想吃蟬,便設下了一個圈套。他故意站在蟬的對面,贊嘆道:"您的歌聲多么美妙!您真是個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來讓我見識一下您那動聽的歌喉嗎?”蟬察覺其中有詐,就摘下一片樹葉扔下來,狐貍以為是蟬,猛地撲了過去。蟬對狐貍說:"朋友,要是你以為我會下來,那就大錯而特錯了。自從看到你的糞便里摻雜著蟬的翅膀,我對你就懷有戒心了。”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類似的事。就在幾個星期前吧,我奶奶碰到一個賣“金子”的人。那個人說他本來一個“金子”要賣5000元,但他好像跟我奶奶有緣,所以賣給我奶奶只要4500元。奶奶聽說這些人專門騙像她們這樣的老人。奶奶靈機一動,對那個人說她沒帶夠那么多的錢,要回去拿錢,然后趁機甩掉了那個說賣“金子”的人。
看了這個童話故事以及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我明白了:我們要從別人上當的基礎上總結出經驗,才能讓自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篇9
今日,我如饑似渴地讀了了世界文學名著《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古代希臘人,傳給后世的一部飽含生活智慧的文學作品。寓言故事情節構思巧妙,敘述概括,語言簡樸,所蘊含的智慧既淺顯又發人深省,令我百讀不厭,趣味盎然,很受教育。
130篇寓言故事中,《農夫和他的孩子們》很有意思,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進一步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大意是:農夫的孩子們經常爭吵不休,農夫又說服不了孩子們。之后,他想了一個辦法,叫孩子們拿一捆樹枝來。先讓孩子們把整捆樹枝折斷,孩子們不管怎樣使勁,也不能把那捆樹枝折斷。于是,農夫給孩子們每人一根樹枝,孩子們輕輕一折就斷了。農夫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們啊,你們也一樣,鑰匙你們能和睦一致,任何敵人都不可能戰勝你們,然而要是你們爭吵不休,那你們就很容易被敵人征服。”
這則寓言說明,和睦、團結就強大,紛爭便容易被征服。我們常說:“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發生后,全國人民齊心協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凝聚力,使抗震救災取得了巨大成績。再次證明“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不管做什么,只要我們我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就能戰勝一切困難,爭取更大的成就。
讀伊索寓言讀后感作文篇10
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后,我深深地被吸引。這本書不愧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生輝的“明珠”。有人說,如此稱贊,未免有些夸張,但如果你認真品讀、細細揣摩,你就能感受到它無窮的魅力。在我看來,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伊索寓言》都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值得我們閱讀、珍藏。
從思想上來看,書中每一個短小精煉的故事后面都蘊含了極為深刻的人生道理,為我們的人生之路引航。例如:故事《兩只青蛙》就教育人們不能光顧著眼前的利益,而草率行動,不論干什么事都應該考慮周全;《叼著肉的狗》則告訴我們做人切不能太貪心;而《狗、公雞和狐貍》讓我們明白了人只有機智勇敢,面對危險鎮定自如,才能巧妙地擊敗敵人……看看,故事雖小,卻富有哲理,意蘊深遠,讓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道理,從而揚長避短、磨練自身,取得長足的進步。
猶記得,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蚊子與獅子》的故事。這則寓言故事講述的是一只蚊子自以為能戰勝獅子,想和獅子比比誰更厲害。它吹著喇叭飛到獅子那兒,向獅子挑戰。它飛到獅子的臉上,專門叮獅子臉上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臉都抓破了,但還是抓不到蚊子,只好認輸,要求停戰。蚊子戰勝了獅子,非常得意,它繼續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驕傲地在空中飛來飛去,卻不小心粘到了蜘蛛網上,被蜘蛛抓住了。在臨死的時候,它唉聲嘆氣道:“我已經打敗了強者,卻被弱者擊敗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驕兵必敗。過于驕傲,會讓人放松警惕,終招禍患。
說起這則寓言,我就想起一年級時,我的語文成績一直很不穩定,有時候能考出全班第一,有時又只能維持在十分。過去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今天讀了這則寓言,我終于明白了,這是驕傲自滿的緣故。每當考了第一名時,我總是沾沾自喜,認為下一次的第一名也是穩拿,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最終導致了成績的落后。我想,如果我能樹立目標,戒驕戒躁,持之以恒地努力,我一定能保持名列前茅的好成績。
《伊索寓言》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受益匪淺,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一定會克服困難,迎風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