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
寫讀后感可以鍛煉自己的文筆和思維能力,通過發表自己的感受、心得、思考、議論、評價等。要怎么寫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供大家參考。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1
我平常不愛讀書,自從老師讓每天背一部分,我只好被迫完成作業。到現在已經背一半了。我覺得里面有很多道理都值得我學習。
在求學方面《弟子規》里有:有余力則學文。告訴我們平時有精力、有時間應該多看書學習。其中有一個叫董遇的人,從小家里就很窮整日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他就是利用“三余”時間來學習的。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為一天之余;雨天為平日之余。古人都是用“馬上”、“枕上”、“廁上”的時間來讀書的。魯迅說過:“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學習”。讀完之后我覺得我更應該合理安排時間了。更應該自覺去學習。
在對父母、兄弟、長輩方面,《弟子規》教育我:泛愛眾、而親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清。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原來對父母很任性,對自己的姐弟也不知道謙讓。學了《弟子規》,我覺得自己身上的毛病真得該改了。我也要學黃香溫席、孔融讓梨。
我會繼續學習《弟子規》,不斷完善自我,改掉自己的毛病。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2
“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往今來,書一直是人最好的朋友。人們從書中增長知識,從書中懂得人生百態。書就像一道美麗的色彩,讓人生多姿多彩;書就像一種美味的調料,少了它,人生的酸甜苦辣就會變得不完美。讀書好,讀好書,讀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生。從我認字起,就開始了閱讀之旅,然而我讀的眾多書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書是一本經典誦讀——《弟子規》。
它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么還能做什么呢?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教導我們。漸漸,我們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高。然而,他們卻越來越老,背也彎了,他們不再英俊,不再美麗,然而飽經滄桑的臉上卻寫滿了對子女的愛。
它告訴我們不僅僅是父母,兄長老師們也對我們充滿了關心愛護。所以我們應該去回報他們,尊重他們。對于比我們小的弟弟妹妹們,我們也應該去呵護他們。此外,現在社會上的人越來越冷漠。在金錢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歪門邪道。也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拜金主義,誠信變成了一種珍貴資源。所以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誠實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這本書告訴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多多。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3
《弟子規》的禮儀規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自己的意愿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
我在學習了弟子規后,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的感受越來越深。
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里的人民哪里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傳統文化將是我們的立人之本,它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繁榮、富強。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4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起去了了麗景學校參加語文老師讓我們去的冬令營。
我們如期地來到了麗景學校。
這的老師素質非常高,有的還是北京大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與大學生呢。他們都是北京大學儒行社的,所以他們教我們的也都是與儒家有關聯的東西了。他們可個個才華橫溢,學富五車呀!
在這里的課程大多都是有關《弟子規》的。也有與歷史有關的東西。
最讓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規》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因為我在沒有學習《弟子規》之前我對弟弟十分不友好,經常對他兇巴巴的,這也因為他太討厭了,但是我學了《弟子規》之后,明白了對待兄弟就要恭敬,這樣他也會對你好,就因為學了《弟子規》所以我和弟弟已經三個月都沒有發生爭吵了。
在麗景學校的這7天中,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規》給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讓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識。我以后一定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學經典!他還讓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點都不小,而是非常地高!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5
今天,我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從中領悟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我每天都讀一遍,讓自己心中灑下更多善良的種子,并且把善良帶給身邊的每一位親朋好友。
《弟子規》里有許許多多做人的基本,這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產”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件“財產”。《弟子規》這本書帶給我了快樂,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拿起這本書看一看,用他來打開我的心結。
每當我面對道德抉擇的時候,總會拿起這本書看一,從中找到解決的方法。《弟子規》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雖然他只是一本書,但有著巨大的'魔力。它可以讓社會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歸正。我非常欣賞《弟子規》,我希望每一個人都學習《弟子規》,并且幫助社會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歸正。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6
今年暑假里,我讀了一本讓我的心靈得到凈化的書——《弟子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可能這些內容我們都能讀,甚至有的同學已經能滾瓜爛熟地背下來了,但是,我們明白這些道理了嗎?都做到了嗎?
我沒讀《弟子規》之前,常常惹爸爸媽媽生氣,有時候我不但不站在爸爸媽媽的角度上為他們著想,還會覺得爸爸媽媽真煩、真羅嗦,有時甚至會跟他們頂嘴。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以后,我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知道孝敬長輩是我們身為兒女責無旁貸的&39;事。我們現在還小,要明白我們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能吃好、穿好、安心學習,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勞,我們要懂得知恩圖報。雖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但是,我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回報父母。在學校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外認真完成作業,考試時用心思考,用最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在家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給剛剛下班的爸爸倒杯熱茶,給勞累了一天的媽媽捶捶背,幫年邁的奶奶洗洗衣服,不惹父母生氣,這對于父母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弟子規》可以教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人,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7
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叫你時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回用父母。父母叫你做事要利索的去做,不要去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是對我們好,應該恭敬地傾聽。做錯事了,長輩教導我們時應虛心接受,不能狡辯。
不能讓父母傷心生氣。看到這兒我心里非常內疚,以前爸媽叫我我都不聽,只顧玩,媽媽讓我做事,我都叫姐姐去做,嗯,都把爸爸媽媽的話當耳邊風,每當他們教我做人處事時,都不當回事,每當他們說我時,我都會頂嘴。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不懂事。從此以后我要改掉這些毛病,決不犯錯,聽從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個好孩子。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8
這幾天老師一直讓我們讀誦《弟子規》,學校有時也在空中課堂播放《弟子規》。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么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9
《弟子規》為清代康熙是山西絳州人李敏秀所作。我早對這本書有所耳聞,當時,我只知道“弟子規,圣人訓”這六個大字,直至今日,我才得知我所知的那六個大字,僅僅是《弟子規》中的一些皮毛而已。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誦讀之廣,僅次于《三字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范,《弟子規》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39;教誨而編程的。此書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
《弟子規》第一章:總敘講的就是作為學生,就要有學生的言行規范。今天,我主要讀了《入則孝,出則悌》這一張讓我深有感觸
本章主要講孝,古代圣賢的教導,首先就是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本章讓我明白父母生我養我談何容易,就是這些,也夠讓我們感激涕零。我們那還能不孝順他們呢?從前,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現在,不學習為大。我們就算是不為自己,也為他們的養育之恩,就這些,我們難道不該報答他們嗎?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10
我讀過《弟子規》這本書,里面的內容不僅精彩,還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使我明白,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勤儉節約,什么是寬宏大量……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時候,我想到以前媽媽叫我幫她晾衣服。我說了聲“啊”,等一等,又認真地看電視,媽媽說了好多遍,我才懶洋洋的站起來,現在想起來,我那時候是我不應該呀!
我又看到了一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時候,我想到以前我經常因為一點點小事情,就跟妹妹吵嘴,想到這我的臉一下子就變紅了,爸爸和媽媽經常說“當姐姐的就應該讓著妹妹”,那時候我硬說爸爸和媽媽偏愛妹妹。現在想起來是多么不應該啊!
還有一句“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我就想起以前有的人說我的短處,我就覺得他是針對我,我心里就感到生氣,然后也針對他,現在想起來真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啊!
總之,這本書讓我學會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它處我學會了怎樣和別人相處。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11
最使難以忘懷并受到啟發的一段是“父母呼 ;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 父母命 ; 須敬聽; 父母責 ; 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傷心。看到這里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么做人處事時,我會一只耳朵聽,一只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從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傷心,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12
暑假開始了,媽媽讓我每天晚上讀一本書,書名叫《弟子規》。
弟子規是以《三字經》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給我們指導和教育,雖然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和文字不是太懂,通過經常的閱讀和爸爸媽媽的指導和講解,我也懂得了許多。
讀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什么叫愛,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寬容,什么叫友誼。回想以前爸爸媽媽關心我、教導我的情景,同學們幫助我,學校老師教育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陣激動,是啊!他們對我真是太好了,我現在就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了,比如每天幫媽媽多做一些家務,考出好成績,回報老師和家長,同學有困難熱心幫助……
總之,我要時刻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學,尊敬每一位老師,孝順自己的父母,讓我們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換來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相信我的學習成績和行為品德會有很大的提高。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13
“弟子規、圣人訓、守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弟子規》這本書你一定不陌生吧!我喜歡《弟子規》,特別是“余力學文”這部分。
“余力學文”這部分講的是怎樣學習。我尤其喜歡這句: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妨把學習計劃定得寬松一些,但在實際執行時要抓緊用功,不懈怠、不偷懶。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達了。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該玩的專心玩,該學的認真學,不能一心二用。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告訴了我讀書方法。是啊,遇到好詞好句和不懂的地方要做好筆記,以便向別人請教,這不正是爸爸媽媽教育我要做的嗎?
我喜歡讀書、看書。自從我看了“余力學文”中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時,知道了把書讀好要有信心,還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三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這使我聯想到我讀書時的情形。我只是一味地看,雖然很用心,但并沒讀出聲,只是默讀。所以我的讀書水平一直沒有提高,直到看了《弟子規》以后,我才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了。
讀弟子規的感受400字篇14
上一年級了,王老師讓我們學背《弟子規》。讓我們從《弟子規》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媽媽幫我一起學習《弟子規》。
《弟子規》讓我更懂禮貌。
我從小就靦腆,媽媽讓我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我總是做不到,媽媽很生氣。我也很不開心,因為我不明白媽媽為什么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歡做的事。后來學了《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明白了要聽媽媽的話,做個孝順聽話的孩子;要學會孝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喜歡你。現在在家,媽媽一叫我,我馬上就答應;媽媽讓我幫她去買東西,我也不磨蹭,高高興興幫媽媽的忙;見了媽媽的同事還有小區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我主動打招呼。媽媽可高興了,說我學了《弟子規》更懂事了。
《弟子規》讓我更自律。
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在教室里,同學們的橡皮掉到地上,我看見好的就揀起來帶回家。媽媽怕我偷小朋友的東西,告訴我“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媽媽還說,弟子規里有“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的道理。現在,我再也不拿別人的東西了。
媽媽說,《弟子規》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經典,我以后不光要背會,還要按照上面講的道理去做事,爭取當一個三好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