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200字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你積累大量的知識和經驗,這些經驗和知識可以成為你日后學習和工作的寶貴財富。寫水滸傳讀后感200字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水滸傳讀后感2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1
暑假期間,我看了一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
這本書一百零八位好漢都很有英雄氣概,有及時雨宋江、行者武松、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青面獸楊志……他們有的義氣很深、有的文武精通、有的暴躁粗魯、有的聰明伶俐、足智多謀……反正只要是梁山好漢那都是“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的梁山好漢。
《水滸傳》中值得學習的東西那就數都數不清了!機智勇敢、聰明伶俐、文武精通……
讀了這一本書之后,我很佩服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精神,實在太偉大了。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2
水滸傳是一部關于英雄的歷史詩,里邊有鐵膽英雄,有兒女情長,有扳機妙計,有好漢打惡棍的過癮,也有英雄的痛苦,更有好人被害的悲情。形形色色,洋洋撒撒的一部章回小說。讓人看的暢快淋漓,好不過癮。尤其是在魯智深救金翠蓮,武松打虎,等等一系列的經過。
在人物塑造方面一是有與眾不同之處,梁山的108位好漢描畫的惟妙惟肖,好像眉睫。它們每獨自一個人都是有自個兒的.獨特的風格的,每獨自一個人都是赤膽忠心,豪邁氣勢云天。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3
《水滸傳》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地表此刻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書巨大的歷史主題,主要是經過對起義英雄的歌頌和對他們斗爭的描繪中具體表現出來的。
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在《水滸傳》中,至少出現了一二十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4
水滸傳真實反映了農民起義的全過程。它由相對獨立,完整的個個故事聯結成一個整體。
120回的水滸傳是由層次分明,而又連貫統一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組成。作者首先寫了林沖,武松,魯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39;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種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各路英雄逐漸聚集,梁山隊伍由大到小,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5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名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
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6
宋江擁有的是建立一個新的盛世的武裝力量,卻被皇帝利用了。使得皇帝成了鷸蚌相爭之后的漁翁了。
秦朝是歷史上第一個靠武力建立的帝國,歷朝歷代無不經歷了戰爭的洗禮。而歷史上的戰爭卻很少像宋江一樣為皇朝利用的,都是為了一己之私,都是為了建立一個新的朝代,可唯獨宋江讓弟兄們把力氣用在了沒有用處的地方,像是把藥潑在了大石頭上,把錢投進水中一樣。宋江所處的狀態和劉邦項羽與帝國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那是一種可以自己重新奪取人心的.時代,得人心者可以得到天下,可是宋江卻沒有珍惜這樣的機會,本來可以和方臘一起推翻腐朽的王朝,重建新天地的,可是卻成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面。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7
本學期,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與學生一同走入《水滸傳》一書。似乎每一次讀完都有新的體會。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初讀水滸傳,覺得里面的故事有點荒.唐。好漢林沖被奸佞誣陷卻無處伸冤;曹蓋等人在綠林打劫的卻被稱為好漢;英雄魯智深行俠仗義卻落得個落荒逃跑的命運;粗莽漢李逵這種濫殺無辜的人也能在江湖中立足;梁山好漢本以占山為王,且力量足以和朝頂對抗,為何還要替朝廷出力,導致最后梁山落了個凄涼的結局……
這些都使我不解,我不明白施耐庵為何要這樣落筆。我在疑惑之余,被里面的故事情節深深得吸引,我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得讀完水滸傳,讀到第三遍時,才明白作者的深意。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8
有人問,水滸傳里的英雄里那個最正義?
不少人可能回答:宋江。可是,我認為,最正義的是李逵。因問他敢于去打抱不平,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像宋江,只求在青史上留名,而送去性命,還毀了山寨,所以,我說水滸傳最正義的人物是李逵,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宋江采用了“偷梁換柱”的手段,為了在青史上留名而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包括友誼和義氣,這樣做,即使在青史上留名,也被人恥笑,還不如不做的好。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9
這段時間,我讀完了《水滸傳》,書中的人物的所作所為以及當時黑暗的社會背景令我深有感觸。
故事的創作時間是明末清初,作者借書中朝廷的&39;黑暗勢力以及腐敗的官場反映了當時作者所處的現實生活:不良的社會風氣和達官貴人對人民的壓迫。
正是這些不良因素促使著明末農民起義軍的爆發,即后來的一百零八位好漢與朝廷的惡勢力的斗爭。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疑惑就是當時已經有很多亡國歷史的先例,但當朝君主仍一心貪財,執迷不悟。視歷朝的悲慘結果為空氣,這才讓他的王朝走向毀滅。
做人要有始有終,適可而止,否則最后后悔的將是你自己。雖然有權有勢,但你依然不能把福享盡,欺壓百姓。這是我最后總結出的深刻的道理。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10
正與邪,善與惡,是與非,好與壞等之類的事情,是人們一直想要努力往分辨的,可是誰又能把這兩種概念完全分開呢?中國古代的智者,就把它們形象地表示出來,即為“太極圖”。此圖分為黑白兩部門,黑與白分別代表兩種相對立的事物,而在玄色部門中有一白色圓形。這些圖案組合到一起,為一圓形,代表正和邪組成的整個世界。動態地望此圖,能發現只有正與邪不停交替、轉化,世界才能運轉下往。
所以,在世界上并無盡對的正,亦無盡對的.邪,無正不可,天真也不可。可眾人卻偏偏非要往分辨它們,就會引出良多所謂的正邪、善惡之戰。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11
晁蓋原是梁山上的首領,那他是怎樣死的大家知道嗎?
是這樣,這些人到了一個地方,這里的小孩都唱一首歌,說殺了晁蓋,捉了吳用和宋江。這讓晁蓋急了,帶了二十個好漢去打仗,可是這二十個好漢沒有一個軍師,所以晁蓋打了好幾次也沒勝。晁蓋正發難,來了兩個和尚說,可以幫晁蓋打他們。晁蓋一聽開心了,立馬請兩個和尚喝酒,這時,林沖看出問題了,和尚怎么會喝酒呢。于是他立馬提醒了晁蓋,可晁蓋不聽林沖的,林沖又說,他進去晁蓋還是不聽,一進去他就讓亂箭射中了,回去沒今天就死了。
從中我看出了晁蓋不動腦子,打仗不用軍師,見和尚喝酒還看不出這是騙子,還不會管理人,不聽勸告,晁蓋根本不配當梁山老大,反而應該是宋江。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12
“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一百單八魔君”被洪太尉“誤走妖魔”演繹了一場“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古今大起義“替天行道”撼天動地!
雖也聽過一百單八將的英勇大名卻對他們不甚了解,在真正領略過梁山英雄們的颯颯風采后,才略知一二,當然在了解書中人物特點的同時,我又從側面去觀探各位好漢的風姿、從而發現了這些英雄們所代表的各路形形色色的人們、和各種千姿百態的人生百味!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13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塑造了一百零八個英雄好漢的不同人物性格。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百零八位仗義疏財的好漢因受小人陷害,陸續被逼梁山起義,后歸順朝廷,幫助官府平山賊,斬方臘,東征西討,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后遭奸臣所害。沒被戰死的&39;好漢都被炸死,但他們的英勇事跡去被人們永遠的歌頌與傳揚。
《水滸傳》深刻揭示了起義社會的根源,滿槍熱情的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14
這本書講到了皇帝昏庸無道,不管手下的官臣,把好漢都逼上了梁山,他們上了梁山后除暴安良,最后宋江等大部分好漢都受了招安,受招安后宋江等好漢受皇帝之命攻打方臘,最后大部分好漢都戰死了。
我覺得高太尉為人卑鄙無恥,梁山各位好漢都非常講義氣,皇帝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吃喝玩樂,不重視國事。高太尉如果不那么卑鄙無恥的話,梁山好漢就不存在了,就不會有戰爭,就不會死那么多人了。
我明白了當國家干部要為人清廉,如果別人給了你一個機會當干部,你就要把握好這個機會。做事前要經過大腦思考,不能像鐵牛一樣魯莽,差點從橋上掉下懸崖去。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15
《水滸傳》塑造了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一些人物形象。反抗本事的李逵;性格剛強的武松;逆來順受,最終走上反抗道路的林沖……都給讀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水滸傳》的語言十分簡捷,往往用三三兩兩的語言就能描述出一個鮮明的人物。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16
最近,我看了《水滸傳》這本書,主要寫了一百零八為好漢投奔梁山,最后被全部殲滅的故事。
之所以我說宋江懦弱,是因為宋江只是憑著“及時雨宋公明”和“孝義黑三郎”的名義使別人投奔自己,忠心于自己,然后指使別人。其實自己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擒敵,而且最后還把眾位好漢全部置于死地。
在好漢們排完座次之后,梁山興旺發達。不久后,高太尉親自來到梁山,讓梁山攻打江南方臘,眾好漢都不答應,唯獨宋江答應了。打敗方臘后,梁山損兵折將,高俅不費吹灰之力,就活捉了所有好漢。除了吳用、阮小七等人以外,其余的.全部斬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易下決定,要仔細思考。也不要懦弱,而要像武松那樣堅強。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17
在讀了《水滸》之后,我著實是被深深震撼了一把,被眾人的忠義震撼,被眾人的豪情震撼,也被當時黑暗的社會震撼!
相比現代社會的現實,英雄們的豪情讓我震撼,英雄們的忠義那也是更不用說的,不得不提的一件事,便是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官相護,草菅人命,。總而言之,讀過《水滸》之后,我悟出了許多道理:什么是忠義,什么是豪情,生么事真正的英雄好漢。現在我的心想情就如李后主的詞一樣“剪不斷,理還亂”果真是千頭萬緒,找不到一個突破點。
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水滸》帶給我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遠,越來越深,最后隨著我一起流進悠悠年歲!
水滸傳讀后感200字篇18
《水滸傳》是中國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成篇小說。《水滸傳》既然是四大名著之一,就必定有他發光出彩之處。之前雖然囫圇吞棗的看過一點點,但完全不知其所云。
這個假期我再次隨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體會了一番他們的“忠孝義”.《水滸傳》里的人物都刻畫得十分傳神,性格鮮明。例如:“花和尚”魯智深,他得知鄭屠欺負金翠蓮父女,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幫助他們逃跑,故意激怒鄭屠,三兩拳就打死了惡霸鄭屠。這一系列的作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個粗中有細,性格暴躁,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