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寫讀后感可以讓人們再次回顧所讀的內(nèi)容,加深對書中情節(jié)、人物、思想等方面的理解。什么才算好的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供大家參考。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篇1
日暮黃昏,重拾那本舊書,徐達遇春,夢回我大明王朝。
從小就對歷史特別感興趣,甚至到了癡迷的狀態(tài),得到一本史書就絕不放過,《明朝那些事兒》也不例外。當年明月用十分詼諧幽默的筆調(diào)把明朝十六位皇帝,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一氣寫完,而我最欣賞也最為之敬佩的就是從和尚到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
平靜的海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huán)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亂世出英雄!
1328年,隨著一聲嬰啼,在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的一個拖欠稅款的佃戶家里,朱元璋來到了人世。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無力撫養(yǎng)而送人或嫁出,1343年,濠州發(fā)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fā)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尸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朱元璋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鑄就了強大的心靈,他不會哭,因為他早就明白了:哭,只是弱者無能的表現(xiàn)。我懂了,堅強,是要成為王者的必備品質(zhì)。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篇2
今天,媽媽帶了一套書回家,我一看是一套歷史書,還是厚厚的七本,它們的書名叫《明朝那些事兒》。我心想:又是一些枯燥的歷史書,還這么多,又這么厚,什么時候才看的完啊?媽媽還強力推薦:“看過這套書的人都說寫的很好看,你一定要慢慢看、細細讀!”我只好應著媽媽的要求,心不甘情不愿的捧起了書。
翻開《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頁,我就隨著作者來到了1344年。朱元璋從一個吃不飽飯的和尚,通過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_了元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朝代——明朝。明朝從創(chuàng)建到滅亡經(jīng)過了三百年。這本書對明朝17帝,和其他王功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對戰(zhàn)爭、_政治、當時的經(jīng)濟政治制度等用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進行了細細的描述。
在書中描繪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松,臨危受命敢當大任的名將李舜臣,是死不退、以身殉國的老將鄧子龍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被人家稱為“海青天”的海瑞,百姓們?yōu)榱四芤姟昂G嗵臁币幻妫梢郧Ю锾鎏鰪耐獾刳s來,磨破了十幾雙鞋,徒步趕到京城。海瑞兩袖清風,廉潔公正,想到的事就義無返顧的去做。最后他因為直言犯上,被罷官。抄家時家里只有幾件補滿補丁的破衣服。在百姓的心中:海瑞就是一位能為百姓著想,不屈服于的好官。
這套書作者寫得也非常有特色,不像以前看過的歷史書,都枯燥、看不懂的。它簡單、易懂、語言幽默,情節(jié)生動。作者還時不時的調(diào)侃幾句。原來歷史書也可以這么好玩、好看,真可謂是輕輕松松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篇3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nóng)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tǒng)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他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后又經(jīng)過與元的數(shù)十年的征戰(zhàn),最后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tǒng)一了中國。
在這本書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丑惡的小人,一個個專治奪權(quán)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舍生取義的將領(lǐng),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huán)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這一生是我想。鐵線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仰而活著的吧。我們要想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就必須樹立我們?nèi)松哪繕耍挥袦蚀_地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篇4
今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第二十章最后的名將――藍玉。主要寫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發(fā)起兩次遠征,都取得了勝利,但并未對北元形成致命的打擊,不斷騷擾明朝的邊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遠征,藍玉在歷次正沙漠的行動中只是擔任了幾次配角。藍玉是安徽遠定人,是常遇春的內(nèi)弟。藍玉是一個要強的人,他從不會承認比任何人差。這次遠征無疑給藍玉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朱元璋同意了藍玉的請求,給了他右副將軍的位置,主帥自然是馮勝。藍玉來遼東擊破了慶州的重兵把守,納哈出率二十萬隊伍投降明軍。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帶兵遠征北元,脫古思帖木兒丟下隊伍逃走,元軍投降,北元滅亡。
好詞:明目張膽、朝思暮想、百般無奈、無處不在、瓦解、震懾、洋洋得意、猙獰、兇神惡煞、不共戴天。
我欣賞的句子有:“其實他采取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本來在大都當皇帝的父親被逼得搬了家,親戚都被拉去吃牢飯,此仇實在不共戴天。”“這些明軍士兵用惡狼般的眼神看著他,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還大聲呼喊,很快,更多的明軍士兵圍攏了來他們一看珍稀動物似的眼神注視著他。他很榮幸的成為第一個俘虜。”
實現(xiàn)理想之后的藍玉任意妄為,讓朱元璋再次揮動屠刀。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篇5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套我非常愛看的歷史讀物,尤其是第一部。這一本書先是由朱元璋的農(nóng)民出身開始講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為止。敘述了明朝人民起義軍艱難的開國過程。名將如云的朱元璋pk擁有千軍萬馬的陳友諒,龍虎之間的戰(zhàn)爭,刀光劍影,誰堪問鼎天下?戰(zhàn)太平、驚天動地的太湖大決戰(zhàn)。臥榻之側(cè)埋惡虎,用計鏟除器小的張士誠。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名將勢如破竹,乘勝逐北直破北元王朝。更有明朝歷史上最大的謎團——永樂奪位、建文失蹤的靖難之役。高潮不斷,留給人們的只剩下一聲聲驚嘆。
讀完這本書,人們都說知識面廣的我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歷史的了解竟然如此的少。讀著這本書,我敢打賭,你會立刻被書本中那一行行幽默、詼諧的文字給深深地吸引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面的內(nèi)容。合上這本書,慢慢地回味,呀,我的收獲可多啦:知道了元朝是怎樣滅亡、明朝是怎樣雄起的以及相關(guān)的歷史背景;了解了朱元璋兒時在元朝的統(tǒng)治下生活的艱苦與不容易。我終于明白了他對元朝、腐敗的社會的痛恨;我還從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上明白了一代名將是怎樣煉成的……
一句話,我認為,這是一片知識的海洋,快樂的源泉!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篇6
石悅(《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網(wǎng)名“當年明月”)本來只想娛樂自己,想不到發(fā)表以后捧場的人數(shù)以百萬計。這精彩“一網(wǎng)打盡”好多識文斷字的地球人。呵呵,看了一篇兩篇就會上癮。為什么呢?精彩唄。為什么能精彩呢?我想不外乎這幾點:
一把歷史人物當“人”看。朱重八能征善戰(zhàn),鐵腕治國,也是一個“念舊”的人,對發(fā)妻馬皇后恩愛有加。被某些人抬上天了“清官”海瑞,除了會折騰再無任何政績。一代名臣張居正權(quán)力欲不得了,抗倭名將戚繼光貪財。大奸相嚴崧和發(fā)妻恩愛終老。呵呵,還原歷史原貌,也讓我們感慨,膜拜,憤怒,為這些有血有肉的帝王將相,或者販夫走卒。他們也像我們一樣,也像鄰家阿哥一樣,渴望愛和溫暖,渴望揚名立萬,渴望良田美宅。
二故事說話。政治爭斗、權(quán)謀之術(shù)、疆場之策,這些刀光劍影,運籌帷幄,官場職場潛規(guī)則顯規(guī)則,全在有聲有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里。故事扣人心弦,環(huán)環(huán)相扣,懸念叢生,叫人欲罷不能,任他忽悠到底,愛它(《明朝那些事兒》)沒商量。
三語言鮮活。石悅特別能來事兒,常常通過史料今譯,情景置換,打比方,做類比,等等,總之,是將我們看不懂的冷著面孔的古人生活、心態(tài)還原到當下,讓他們和我們面對面,嬉笑間接受了魯豫大家豫的采訪。他稱朱皇大仙們?yōu)椤爸炖习濉薄爸焱尽薄泪聻椤袄吓频穆殬I(yè)流氓”。亙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仙逝后,他引用毛澤東的話:“贊:王守仁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這樣的史書怎不精彩?怎不叫人擊掌叫好呢?
讀著讀著,我流淚了,為地位卑下而心存善念的太監(jiān)宮女,為正氣凜然國之棟梁的大臣,為夜夜盼郎歸而瞎了眼睛殘了腿子的錢皇后(她的夫君明英宗曾被俘八年),為苦難的百姓。我憤怒了,為朱老板們的殘忍荒謬無知懦弱懶惰,為官僚機構(gòu)的互相排擠掐架,為萬貴妃嚴嵩們的恃寵生嬌(驕)。我笑了,為當年明月的俏皮和幽默。
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后,他教會了我果斷、冷靜、堅持、自信等等必會的本領(lǐng),他仿佛和我說:亂世之中本身是沒有天才,但只要有了各種本領(lǐng),你就是一定會成功,本領(lǐng)能助你登上成功的高峰。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篇7
最近,我閱讀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風趣幽默的話語令我十分喜愛這部書。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歷史是一個舞臺,這個舞臺上有無數(shù)個演員,有動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臺,就有人承包,恐龍滅絕后,人類就承包了這個舞臺。億億萬萬個人都在臺上出演過,有的人被歷史記住,他的光榮事跡也唄刻在了歷史長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這急流漫無目的漂浮著的無根草,被沖刷掉,被無情的忘記,但他們也是歷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臺上的一個演員,歷史的參與者,至少,他們活過。
大江東去浪淘盡。
朱元璋,朱棣,劉基,胡惟庸,常遇春,藍玉,張玉,郭子興,湯和,李善長,陳友諒,宋濂,王保保,徐達……這些人,他們斗爭,斗爭,再斗爭,最后只能有一個人到達權(quán)利的巔峰,實在是殘酷,只有一個人的游戲是孤獨的,即使他是皇帝。朱元璋先生,不,是朱元璋皇帝以其疾風怒濤之勢,用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國皇帝的偉大轉(zhuǎn)變,統(tǒng)一了泱泱天朝,是那個時代的超人,傳奇由此開始。
白駒過隙,光陰似箭。
王守仁,張居正,徐階,于謙,劉瑾,王振,魏忠賢,朱氏若干皇帝,袁崇煥,李自成,吳三桂,努爾哈赤,皇太極,豐臣秀吉,李成梁,李如松,俞大猷,戚繼光,鄭成功,唐伯虎,楊漣,楊慎,楊廷和,湯顯祖,俺答,也先,徐霞客,徐渭,盧象升,張獻忠,李時珍,羅貫中,解縉,海瑞,方孝孺,李夢陽,嚴嵩,大閹之亂五人眾。(排名不分先后)
這些人,都曾是權(quán)傾天下的人物,勾心斗角,戰(zhàn)場廝殺,有些是民族英雄,有些是心學圣人,有些是內(nèi)閣首輔,有些是貪官巨惡,有些是外邦蠻夷,還有些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軍,可如今,安在哉?無論他們是與非,都無所謂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最后的笑談,只能是對于英雄悲壯的無奈之笑,是對于英雄悲壯的感嘆之聲!入木三分,對斗爭的描述淋漓盡致,對情節(jié)的把握爐火純青,真的很令我欽佩。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篇8
想到歷史,你會覺得什么?是無趣乏味,還是枯燥無比?是死死板板還是循規(guī)蹈矩?而當年明月寫的這本講述明朝歷史的書籍,徹底顛覆了我對于歷史的看法。將明朝兩百六十七年的歷史,在當年明月的筆下充滿了風趣幽默,讓人回味無窮。
先看,歡呼;再看,贊揚;最后,失落。我認為,明朝可分三個階段:明朝的建立到燕王篡奪后的輝煌是其一:這一部分讓我越看越激動:權(quán)臣的勾心斗角,新來更替是其二:每當看到一個個人隨著自己的一聲響亮的啼哭而來,到別人假惺惺的哭泣而去,這種東西被當年明月描寫的栩栩如生,仿佛人物真的出現(xiàn)在我眼前,讓我不禁贊揚出聲;最后就是明朝這棟大廈的倒塌:名將的死于非命,皇帝的無力回天;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一個出生在貧苦家庭的孩子,童年沒有與家人度過那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反倒看著辛辛苦苦只為養(yǎng)家糊口的父母一個接著一個餓死,而父親,普天黃土之下,竟沒有父親安身的一席之地!父親死前沒有過上富足的生活,死后尸體還沒有安葬之處,這讓年幼的朱重八看到了人世的黑暗的一面。
朱元璋一生坎坷,幼年沒有錢供他上學,自己還要早出晚歸的幫地主放牛。淮南旱災,父親,母親,大哥,外甥,一個個慘死在自己面前。十七歲的朱元璋眼睜睜的看著至親一個個死去,自己卻無能為力,這莫過于凡世間最大的悲哀。而朱元璋唯一用心的女人——馬皇后,她在朱元璋挨餓挨凍的時候沒有拋棄他,在他進牢房的時候沒有離開他,將烙餅放在自己被燙傷的懷里捂暖偷偷帶給朱元璋。在朱元璋狠心要殺自己的血脈的時候,她跪下苦苦哀求,讓朱元璋要仁慈,要寬容,最后,馬皇后還是早一步離開了朱元璋。這對當時的朱元璋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后來,朱元璋的子孫們,他們并沒有對白發(fā)蒼蒼的朱元璋有什么依依不舍,他們只是貪圖朱元璋費盡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貪圖這用無數(shù)戰(zhàn)士們的血肉打下的龍椅,貪圖朱元璋為了讓他們過得美滿幸福而攢下的一筆龐大的財富罷了!朱元璋,這位一時雄霸天下的明太祖,最終還是沒有看到自己期盼的那一幕——子孫和諧共處,官員清廉,百姓幸福。
朱元璋的一生有巔峰也有峽谷。不論是陳友瓊,還是堅強無比的張士誠,不論是自己的外甥朱文正,還是一代梟雄王保保,不論開國六公爵其五,還是名將藍玉,最終都是敗在他的手里。他從一介平民百姓,到了卑賤的和尚,從反元軍的一員,到了反元軍的領(lǐng)袖,從打敗元朝,到高高在上的皇帝,這樣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是我無法想象的。
書中應該包含了作者的對生活的深刻思考,有很多至理名言。印象深刻的是一句:“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jīng)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決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另一個叫理想。”當今的社會非常現(xiàn)實,有因才有果。我們并不是生活在小紅帽和白雪公主的世界里,不像那些美好的童話故事,不會有悲傷,不會有痛苦,一定會有個完美的結(jié)局。那只是幻想罷了。我們要學朱元璋,有夢就去追,有事就去干,這世上,不會就坐在那邊什么事也不做,就會有一個童話般的結(jié)局。正如那句話所說,沒有人能隨隨便便的成功。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篇9
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朝代分別經(jīng)歷著建、興、亡。想想五朝的勇將明君,想想宮中的風起云涌,再想想塞外的戰(zhàn)火連城,我不由得愛上了歷史,捧起了據(jù)人們說似小說般的歷史寶典《明朝那些事兒》。
一翻開《明朝那些事兒》,我便被開頭的朱元璋檔案吸引了,如:朱元璋,又名朱八八、朱重八,人生歷程:農(nóng)民、乞討、撞鐘、造反(這個猛)、皇帝。僅幾句話,幽默無比,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而且這套書不像其它歷史學家寫的書,故作高深,其實什么也不懂。而這套書的作者就不一樣了,用大家的話來寫歷史,完全打破了看歷史書犯困的現(xiàn)象。該幽默的地方會讓你笑得停不下來,該嚴肅的地方會讓你屏住呼吸。這也是這套書的奇妙之處。
讀完這套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歷史原來也是十分有趣的。洪武年間的功績,永樂大帝的神武,王守仁的智慧,魏忠賢的奸詐,朱厚照的昏庸,朱瞻基的開明……這些人物性格特點深刻在我心中,成為了對興亡的明朝永久的回憶!
認識了這么多人物,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王守仁了。在他頭上,連“圣賢”都不合適了。我敬佩他的決心,十五歲就立志消滅敵兵;我敬佩他的才能,飽讀詩書而百步穿楊;我敬佩他的膽量,拿少量人馬跟敵方上萬軍隊血拼……他的人生十分偉大,但他對世間的貢獻匯成一句話:“存天理,去人欲!天理即人欲也!”他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榜樣!
《明朝那些事兒》帶領(lǐng)我走進了歷史的殿堂。作者讓我熱愛了歷史,了解了歷史,領(lǐng)悟了歷史。我的感受只匯成了一句話:歷史長河,波濤洶涌。壯士悲去,留下惆悵……
讀明朝那些事兒有感篇10
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憂愁寂寞的時刻,它陪伴我左右;緊張慌亂的時刻,它送我一個好心情;歡樂充實的季節(jié),它教我學會珍惜;苦悶煩惱的時候,它耐心啟迪我,別用苛求的目光看世界……它就是書。而要說好書,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大概也可以算一個。
《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主要講述了朱重八由一個放牛娃華麗轉(zhuǎn)身為明朝開國皇帝的故事。
元朝末期,國力衰敗,偏又逢上黃河泛濫,百姓叫苦不衷,流離失所。朱重八的家人相繼餓死,導致朱重八不得不去做了和尚。可和尚們都把雜活給他做,不過他已經(jīng)很滿足了,因為只要能混口飯吃就可以了。饑荒嚴重,迫使朱重八出門討飯。這時被抓來的民工又在河道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只有一只眼的石人,背上還有一句話: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于是一個個造反軍隊便如雨后春筍般陸續(xù)冒了出來。朱重八本想繼續(xù)當和尚,卻又有人揭發(fā)湯和給他寄了一封投軍信。朱重八只得算了一掛,算出: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兇而不妨。無奈,他被逼走上了造反路線,并改名為朱元璋。
朱元璋憑著過人的軍事天賦、大度的品質(zhì)和智慧的頭腦,一舉打敗了張士誠、陳友諒等人,著名的鄱陽湖之戰(zhàn)便是朱元璋和陳友諒一手打造的。此時,常遇春、徐達這樣的名將,也開始嶄露頭角。在打敗了自己的阻礙后,朱元璋開始了自己的復仇——滅元!元朝雖有像王保保那樣的名將,可面對比他們強大許多倍的朱元璋,還是顯得不堪一擊,連連搬家。當徐達縱馬奔入大都的城門,這載入史冊的一刻標志著失去400余年的燕云地區(qū)收復了。打敗了元朝,朱元璋便成立了自己的國家——明。
由于朱元璋同志十分勤奮肯干,開國沒多久就干掉了許多人:貪官?殺!不服?殺!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藍玉案……,一個個人物倒下了,雖然有些冤,但表明了朱元璋肅貪的決心;廢除丞相、恢復生產(chǎn)、設(shè)置法律……,一個個政策下達了,雖然有漏洞,但證實了朱元璋治國的實力。他讓之后的藍玉給了元朝致命的一擊,還給附近的高麗王國取了一個新的稱號——朝鮮。可生命是有限的,朱元璋也已漸漸的失去了原先旺盛的精力,在將所有的事都解決后,朱元璋縱馬馳奔,向壯美山河投去最后一瞥,仰天大笑: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朱元璋駕崩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可九個藩王的身影又籠罩在了他的頭上,他只能削藩。本不想造反的朱棣在削藩的威脅和姚廣孝的勸說,不得不造反了!在軍事白癡李景隆的“英明指揮”下,南軍節(jié)節(jié)敗退。可此時朱棣的部下——平安又出兵平叛,朱棣差點被打敗,但如果不是朱允炆下達了勿傷我叔叔的命令和刮來刮去的大風,只怕朱棣的墳頭都可以收莊稼了。鐵鉉和盛庸的奮力抵抗還是沒能防住朱棣。之后朱棣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南軍追得團團轉(zhuǎn)。最后,叛徒李景隆迎接朱棣進城,可他們發(fā)現(xiàn)建文帝失蹤了!之后,朱棣進行了血腥的屠殺,經(jīng)過四年的造反,朱棣終于可以仰視自己的國家了。在故事中, 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個個費解的疑團,都令人回味無窮……
春秋更迭,朝代興衰,不是我們可以左右的。作為后人,我們能做的,只是汲取古人的教訓與經(jīng)驗,揚其優(yōu),棄其劣,如是而已。這,便是我讀《明朝那些事兒》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