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雜文欣賞
雜文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雜文運動又與魯迅先生的精心經營密不可分。關于高考雜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考雜文欣賞篇,希望大家喜歡。
高考雜文欣賞篇1:高情商的人是怎么拒絕別人的
(1)
朋友被邀請參加一個活動,心里不想去,就說時間對不上。
以為沒事了,過幾天,人家又來找,說我們改了時間,這下沒問題了吧。
他才說,真沒空,謝謝你的邀請,人家就不高興了,說我們為你都改時間了呢。
對方到底是不是為他改的時間,有待考證,但他拒絕別人不干脆,給人留下了把柄。
這位朋友,有點像幾年前的我。那時候年輕,總覺得自己情商很高,不需要把拒絕做得太難看。用的套路經常是先答應別人,然后臨時有事,編出各種理由,表示確實想去但去不成。
終于有一次,惹怒了一個朋友,說你去就去,不去就不去,總是這么猶豫不決,真的很討厭。
我心里一驚,猶豫不決?我一開始就沒想去啊。
后來我觀察了很多人,發現所謂高情商的拒絕,無論編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墊背的,給別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譜、易生變。
拒絕這件事,最高情商的表現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萬別裝。
(2)
不敢干脆地拒絕別人,表面是為別人著想,不想讓人家難堪,其實是太把自己當回事,覺得你拒絕了,人家的心就碎了。
其實任何一個人提出要求,都做好了被拒絕的心理準備,甚至他可能比你更認可拒絕這一選項。
千萬別覺得對方是抱很大希望,非你不可,才會開口。滿世界到處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提不靠譜要求的人,說不定哪次撒網就撈幾個心慈手軟的冤大頭。
地產界流傳一個故事,講的是大哥王石有多爽。
他賣了一塊地給別人,已經付了訂金,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買家表情嚴峻,左不舒服右不舒服,但就是不說為什么不舒服。
王石善解人意地說,我們吃完這頓飯,如果你還是不舒服,我就把錢一分不少退給你。吃完飯,他問那人舒服了嗎,那人說還是不太舒服,他就退了錢。
其實那塊地,地段、形狀都不太好,之后放了好多年,也沒賣出去。也就是說,這塊地賣不出去,是理所當然,賣出去,是意外之喜,王石絕不會因為這塊地賣不出去而懷疑人生,更不會拉黑拒絕他的朋友。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買家的好運,現實中很多人,如果你拒絕得不干脆,他們會慢慢說服你,讓你去做你并不想做的事。而當你真去做了,對方也并不感激你,相反會拿你的態度說事兒。
高考雜文欣賞篇2:《高山》難撫,《流水》難懂
關于俞瑞(字伯牙)和鐘徽(字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列子.湯問》和《呂氏春秋》,都有這方面的記載。共同表現了知音難覓的主題。但第二個故事還強調了對賢者要善于發現、善于使用,要以禮相待。
《列子.湯問》上是這樣寫的。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好啊!高聳的樣子像泰山!”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好啊!寬廣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鐘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巖石下;心里傷感,于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鐘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所想到的。我從哪里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呂氏春秋》是這樣寫的。
賢人之德,有以知之也。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非獨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
大凡賢德之人的品德,是有辦法了解的。伯牙彈琴,鐘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鐘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高大。”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鐘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蕩。”鐘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不是只有彈琴像這樣,賢德的人也這樣。即使是有賢德的人,如果不以禮相待,賢德的人如何盡忠呢?這就如同駕馭不好,良馬也不能跟隨他跑千里遠一樣。
到了馮夢龍這里,就演繹成了一個完整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悲催故事,就是《警世通言》里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現在有人說,人生最幸福的四件事:有人信你,有人愛你,有人幫你,有人懂你。這俞鐘的故事,就是人生四大幸福之一—有人懂你。
馮夢龍在故事的開篇就寫道:浪說曾分鮑叔金,誰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懸一片心。大大感慨人心不古,知音難覓;甚而有“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之慨。作者對知音還下了個定義:“這相知有幾樣名色:恩德相結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總來叫做相知。”告訴我們何謂知己,何謂知心,何謂知音。知音就是聲氣相求,志同道合,意氣相投。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應超越物質、功利,達到心靈相通、情感共鳴、精神的高度契合。一曲《高山》,一曲《流水》;這音樂我能彈,你能懂;兩顆心就交融在一起。當聽懂者亡去,只剩高雅的彈者,沒有神會的聽者,彈琴只能勾起內心的凄涼,這琴的存在也就沒有意義了。也就是“知音說與知音聽,不是知音不與談”了。
俞伯牙辦公事,順便干點私活,想回家看看。在8月15,月明星稀的夜晚,在長江上獨自撫琴,這琴聲讓他偶遇了像他一樣懂琴的樵夫鐘子期,立刻就越過年齡、身份的藩籬,兩人成了知音。真乃“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聽。二人相約來年的8月15,還在這個地方相見。但知音不僅難覓,還容易失去。俞伯牙第二年如約而至的時候,鐘子期不幸已亡故。俞伯牙悲不能已,哭泣操琴,吟誦著:“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真乃“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高考雜文欣賞篇3:耶穌基督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圣誕節又到了,大家都沉浸在圣誕節的愉快氛圍里,喜氣洋洋的,那么,在這里,景山小爺想問你們,有多少人知道圣誕節是為了紀念誰嗎?有人說,耶穌。很好,說明你對圣誕節并非一無所知。那么,更深一層次的,你對耶穌了解有多少呢?有人說,基督。太厲害了,這你也知道。那么我再問一下,對于基督你了解多少呢?有人說,不知道。很好,今天,景山小爺在這里,就為你講一講,關于圣誕節所紀念的,耶穌基督的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才叫信仰。
那么,就從耶穌降生的時候說起吧,話說,兩千多年以前的一個冬天,在以色列南部的一個叫伯利恒的地方,有一個嬰兒降生了,那么這個嬰兒是誰呢,請跟我一起念,耶穌。很好。你的發音很標準。但是令人遺憾的是,耶穌并不是一個什么王公貴族家的小孩,也不是什么富商大戶家的兒子,而是一個家庭非常非常貧窮人家的一個孩子。生下耶穌的母親,名字叫做瑪利亞。
好了,我們的耶穌基督降生了,那么基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基督的意思,指的是救世主,也就是說,把世人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的意思,或者說,把人們從奴隸、被牽制、不自由的的境地里拯救出來的意思。你感覺你不自由嗎?或者你感覺你是否處于遭遇著壓力山大喘不過氣來的狀態?如果你的確有這種狀態,不要急,我們繼續來聊聊耶穌。
話說,耶穌降生的這天,可不得了,在東方有三個觀天文星象博士,他們在這一天突然發現天上的一顆預言救世主降生的星星開始往西走。于是,這三個東方來的博士趕忙跟著天上那顆星星的指引,來到羅馬帝國治下的猶太王國,我們現在說,美國百分之八十的錢財都控制在猶太人的手里,或者人們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就是猶太人,世界上最會做生意的人就是猶太人,指的,就是這個猶太的意思。救世之星走到猶太王國的上空,就停下來了,于是這三個博士來到了猶太王國,去朝見猶太王國的國王,希律。博士們對希律說:“請問,救世主降生什么地方?我們看到救世之星的指引,來到這里,請告訴我們救世主降生在什么地方,我們好去拜見救世主。”
希律國王大吃一驚,什么?救世主?我堂堂一介國王,竟然還有救世主?這不反了嗎?于是,希律國王陰險的對三博士說:“我也不知道救世主降生在哪里?這樣吧,你們去自己去找救世主,找到了以后千萬不要忘了告訴我,這樣我也好去拜見這位救世主。”
于是,三位博士找啊找,終于,在猶太王國南邊的一個簡陋的棚子里,找到了耶穌基督。三位博士跪拜耶穌,然后每位博士分別拿出三樣禮物獻給耶穌,分別是:黃金、沒藥、乳香。這三樣東西,在當時可是名貴珍寶,供皇家享用的,他們把這三樣珍寶獻給這位,出生在簡陋的棚子里的窮苦人家生出的這位小孩。
夜里的時候,神的使者在夢里對這三位博士說:“不要回去猶太國王希律的皇宮,從其它路返回。”于是,這三位博士就從其它路返回了。與此同時,神的使者在耶穌的父親約瑟的夢里對耶穌的父親約瑟說:“把小孩帶到埃及,殺小孩的人已經來了。”于是,耶穌的父親帶著剛降生的耶穌和耶穌的母親瑪利亞連夜出發,往埃及去了。這邊,猶太國王見三博士沒有來皇宮告訴他救世主降生的地方,于是怒氣填胸,他問皇宮里的術士:“根據預言書里記載,救世主應該降生在哪里?”皇宮里的術士說:“回稟我王,根據先知們的預言記載,救世主應生在伯利恒城。”
希律說:“很好。”
于是希律大喊一聲:“衛士長。”
衛士長應聲前來聽候指令。
希律下令:“伯利恒城內兩歲以內的小孩,全部殺光,一個不留。”衛士長領命出發。于是,伯利恒城內,哭聲震天,所有兩歲以內的小孩,全被希律派去的衛士殺光。希律以為,這樣,救世主的傳說,就可以止息了。所以說,有些事情,你刻意的想去避免發生,結果卻恰恰不按自己想的來。
十二年以后,猶太國王希律去世,新登基的國王早就忘記十二年前的那場關于救世主的事情了。于是在這天,神的使者對在埃及的耶穌的父親約瑟顯示說:“殺耶穌的猶太王希律已經死了,現在,你可以帶著耶穌回猶太去了。”于是,約瑟帶著耶穌,和瑪利亞一起回猶太去了。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耶穌在埃及的這十二年里都干了些什么呢?告訴你,耶穌在埃及的那十二年里,努力學習,他看了好多書,埃及的圖書館有許多珍貴的圖書,童年時代的耶穌沒事就往圖書館跑,一待就是一整天,我們大多數的小孩就喜歡玩,可耶穌卻喜歡讀書,當時的埃及,因為受到希臘文明的影響,埃及國內的有文化的人特別多,耶穌很喜歡與那些有文化的人討論關于信仰的知識。瑪利亞后來生的那幾個小孩,非常討厭耶穌,約瑟的父親也不喜歡耶穌,所以,童年的耶穌感到很孤單,對上帝耶和華的信仰、以及對知識的癡迷,是他頭等大事。他在孤單的時候,就去祈禱,就去讀書,沉浸在信仰與知識的天地里,逐漸的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
從埃及回到了耶路撒冷,突然,耶穌的父親約瑟和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發現十二歲的小耶穌不見了。你說奇怪不奇怪,不見了,你說。耶穌的父母于是就到處找啊找,這個讓人頭疼的孩子,他哪去了呢?終于,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場所,找到了耶穌。你猜這位十二歲的耶穌在干嘛,他竟然在和人們討論宗教的事情。周圍的人紛紛說:“這個小孩不簡單,對于上帝的信仰懂的比我們還要多。”
瑪利亞看到耶穌以后責備耶穌:“你這個淘氣的孩子,你怎么跑這里來了,快跟我回家。”
耶穌無辜的回答說:“怎么了?我以上帝我父的事情為念,難道有什么不合理嗎?”
于是耶穌被瑪利亞拽走了,耶穌邊走邊說:“你們別想阻止我以我父上帝的事為念,你們阻止不了。”
就這樣,耶穌在他父母的帶領下來,回到了故鄉,拿瑟勒。拿瑟勒,地處猶太以北,屬于北國以色列地。回去的那段時間,耶穌就跟著他的父親約瑟做木匠的活,耶穌的父親約瑟是做木匠的,子承父業,所以約瑟也跟著他的父親做幫手。窮苦人家,每天生活都很艱難,每當沒活干的時候,一家人的吃飯就很困難,耶穌的父親約瑟就很憂愁。每當這時耶穌就會對他的父親約瑟說:“不要憂愁,我們每天吃的,上帝我天父都賜給我們了,足夠我們吃了,上帝與我們同在,他不曾讓我們受到饑餓與缺乏,他看顧我們,紀念我們所需要的,在耶和華我父的山上,一切都充足有余,他早就為我們準備好了一切,所以,我們只應高興、喜悅,不應愁眉不展,不應該憂慮重重啊。”
這時,耶穌的父親就會責罵耶穌:“你整天就知道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你倒是去干點正事啊,指望我養著你養到什么時候。你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家伙。”
這時,耶穌就會一個人默默的來到曠野里,他跪著祈禱說:“喔,天父啊,他們為什么都不理解?他們為什么都慌慌張張的,為什么都害怕?”
天使在耶穌面前顯現,對耶穌說:“你以后承擔的責任會很大,以后上帝要給你光榮的使命,你付出的代價將遠遠超過你所能承受的,你親近的人,將遠離你,你周圍的人,將討厭你,你為了這份偉大而崇高的使命,要遭遇到許許多多艱難困苦,但是,以后你的名聲,將穿越歷史,你的名聲,將傳遞到世界各地,世界上的人們都將因為你,而得到上帝賜予的福份,所以,想到那未來的榮耀,如今的這一點不被理解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