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夜夜操_麻豆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_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日本vs黑人hd

我愛古詩詞 > 文學體裁 > 雜文 >

隨筆雜文欣賞

時間: 淑賢2 雜文

  隨筆雜文欣賞一:管不住中國人的吃,談何反腐

  自古吃喝都是中國官場上的基本功。不論你愿意不愿意,這都是一道入仕的門檻,或是處事的一門禮俗。所以俗話說:吃是真功,穿是威風,賭是對沖,嫖是內空。單說吃喝,原本就是人的本性。那么,吃喝何為功呢?因為我們將簡單的吃喝提升到色、香、味、形、器、禮、樂、舞等一系列的文化層面。所以單純的吃是無味的,要想會吃喝就得要練功。由此,吃喝就成了中國人的大文化,更是中國歷代官場上的大智慧。

  古人把個人的嗜好稱為“禍媒”。明太祖朱元璋告誡地說:“謹嗜好,不為物誘,則如明鏡止水,可鑒照萬物。”這位窮孩子出身的封建皇帝,在民間的傳說甚多。他幼年時曾給地主放過牛,趕過鴨子,當過小和尚。亂世中,他為了吃飽肚子參加了農民起義軍,逐一步步登上皇位。也許,吃對朱元璋來說,他有常人不可理解的認識。所以他有感元朝貪官污吏的嗜求,常常告誡他的官員們:“人豈能無好?但在好所當耳……故嗜好之間,治亂所由生也。”

  早在漢代,官府豪門之人的吃喝就比前朝更為侈糜??芍^是:從此之后,吃喝之風延綿不絕,代代相傳,更是年年創新,日臻化境。據《后漢書》載:達官貴人經常“列金罍,班玉觴,嘉珍御,太牢饗”。晉人張協《七命》載:“爾乃六禽殊珍,四膳異肴,窮海之錯,極陸之毛……”真是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北齊時,有一位宰相叫祖珽,此人博學多才,文武并馳,為南北朝時的一大奇才。然而,此人的品行低劣,貪吃還好偷,常弄得滿朝文武哭笑不得。

  祖珽這個人有錢有勢,但又非常吝嗇,只要有人請他吃喝,他必到無疑。吃就吃吧,他不但吃的盡興,而且還有順帶不為偷的竊癖。祖珽做尚藥丞時,他曾因偷盜胡桃油被免官。后來,祖珽重振官場,依舊是貪吃加盜癖,但他生活更是放縱淫亂,與鎮南陳元康時常作聲色游,表現出毫不吝嗇的一面。一天,祖珽邀請幾個朋友到他家里來玩賭博游戲,他見參軍元景獻的老婆司馬氏貌美,心里頓時就癢癢的,恨不得立即與她淫亂。雖說,這個美人也是貴族出身,但她老公元景獻是個貪財鬼,只需數粒大珠就能打發。不久,祖珽竟然把元景獻的老婆司馬氏喚至家中,先是豪吃一番,然后與陳元康等人輪流宣淫,依次遞寢,元景獻也裝作無事。

  在西晉南北朝時,權貴們流行吃地下跑的、天上飛的、水中游的珍禽??梢哉f是達到難以置信的地步。有一次,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王濟請身為皇帝的老丈人吃飯。席間,有一道蒸乳豬味道十分鮮美,晉武帝品嘗后贊不絕口,他好奇地問:“這蒸乳豬如何這般好吃?”王濟答:“這都是用人奶喂養的。”一句話弄得晉武帝好生嫉妒。

  自古官場有“先升官后發財”的經營之道。這種官道的沿襲,如同注射在中國官員體內的病毒,有力傳承著“為官不貪,干么做官”的職業信條。唐中期有個政治人物叫元載,他出身寒微,唐肅宗李亨時,他掌管著國家財政的肥差。后來,元載勾結宦官李輔國,升任宰相。唐代宗李豫即位后,他用財物買通了宦官董秀,由此又受到代宗的寵幸,仍為宰相。元載當權時,他著實地轟轟烈烈的貪了一把,據《新唐書·元載傳》載:“籍其家,鐘乳五百兩,詔分賜中書、門下臺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元載貪污案發,代宗將他收監入獄審查,所下敕文中也稱其收受賄賂,賣官鬻爵。元載被賜死后,唐朝中央政府在沒收他家的資產時,從元載家中抄的金銀珠寶、鉆石、瑪瑙、古董、珍玩,以及豪宅房產都屬正常之貪。可最讓人大為奇怪的,是元載家居然有鐘乳五百兩、胡椒八百石。若要按唐制折算一下,這八百石胡椒就是現在96000斤,計48噸。

  元載好道,他置身仕途全靠道家之學。道家追求長生不老,服食鐘乳可達此心理目的,這也可以說的明白。但囤積胡椒又干什么呢?這讓許多史學家大為不解。賣?元載不缺這點錢;囤,又占地方,還得操心發霉變質。雖說,胡椒在唐代是屬比較昂貴的奢侈品,有其貴族化的色彩。但元載弄這么多胡椒得需要上百頭駱駝,從印度洋的海濱繞喜馬拉雅山的南麓,經克什米爾到南疆,再千里迢迢的運抵長安。如此的勞民傷財,唯一的解釋是囤積緊俏物資,或是利用特權做些倒買倒賣。

  唐朝貴族和士人嗜吃,確屬讓人驚嘆。按《酉陽雜俎》所記載,當時流行的美食如下:今衣冠家名食,有蕭家餛飩,漉去湯肥,可以瀹茗;庾家棕子,白瑩如玉;韓約能作櫻桃畢羅,其色不變,又能造冷胡突鲙、醴魚臆、連蒸詐草獐皮索餅;曲良翰,能為驢鬃駝峰炙等等。

  當時,江南有個叫嚴升期的御史,人稱“金牛御史”。此人非常愛吃牛肉,常以各種各樣的名義下基層體恤民情。每當他巡察州縣,地方官員都借招待上級領導之名,宰殺許多牛做成菜肴給他吃,笑獲雙贏。嚴升期吃喝過后,只要再送上金銀等物就算體恤民情了。后來,凡是他巡察到的地方,牛和金銀的價格都會短期飆升,所以商人們都特別喜歡他來巡察,嚴升期若要一段時間不巡察了,商人們還會聯名邀請他來體恤民情。

  當然,嚴升期只是官場上貪吃的一個代表。當時,還有一個會吃的官員叫徐可范,他是內侍官。此人好吃老鱉,做法是把鱉甲鑿開,然后用熱油澆燙,稱之為鱉餅。他還特別好吃驢肉,做法也很特別,他把驢拴在屋子里,先用盆調好五味汁液放在驢的前面,然后在驢的周圍點上烈火,等驢渴了,喝光了五味汁液后再殺,取驢腸胃做菜吃。除了徐可范,當時負責國庫事務的副官謝彥璋也嗜好吃鱉,他鎮守河陽時,令打魚的每天必須供應他活鱉。如果觘夫捕不到鱉,就會受到重罰,嚇的觘夫都不敢在河陽打魚。更有一個小縣令叫何澤,他官不大,但他生性蠻狠,尤嗜鵝鴨,凡何澤所到之處,連鵝鴨見到他都狂跑。

  在宋朝建國之初,雖然開國將帥們起初還有所節制,但在趙匡胤編導的“杯酒釋兵權”之后,他們憑借著功臣之名,盡情地享受歡樂。唐亡宋興,雖說宋人一開始還崇尚儉樸,但在開國的紅火年代過后,宋朝在面臨國破家亡,內憂外患之時,達官貴人依然掀起了花天酒地,開創了“前方吃緊,后方緊吃”的政治局面。當過宋朝三朝宰相的呂蒙正,是歷史上第一位直接從平民出身的宰相,第一個書生宰相、狀元宰相。但在他入仕做官后,每天必食雞舌羹,每天早晨家廚必殺20多只雞取舌,數日雞毛就堆成了山。

  再看大貪官蔡京,他身為北宋重臣,卻是一個典型的政治投機分子,又是一個嗜吃鬼。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在他任職期間,除了他所貪污受賄的財物不計其數,他還特愛吃一種腌制食品“黃雀酢”。結果抄他家時,家中有三間房子里存放的都是“黃雀酢”。這個“嗜好”也讓史學家們一直不解。

  到了明清時,不僅官場上的奢侈飲食非常令人驚愕,就連文化圈里的名士也不例外。明末清初的文壇黑馬冒襄,人稱冒公子,他六次趕考六次落第,看破官場之下著書立說。冒襄一生著述頗豐,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灑灑四卷,拿他自己的話來說,此書是他用血淚和著墨水寫成的。書中回憶了他和董小苑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而董小宛則是當時的“秦淮八艷”之一。有一次,冒公子在蘇州偶遇董小宛,兩人一見鐘情。雖說,冒公子不是官場之人,但他是官二代未做官的大富戶,文化圈里名士。

  有一年,冒公子在他自家的水繪園宴請天下名士,所雇大廚小廚就有百十號人,可謂是“諸人奔走刀砧,悉仰頤氣。”如做羊肴,先取羊三百只,每只割下唇肉一片備用,其余皆棄置不用,說是羊之美全在于此,其它腥臊不足用。但好景不長,當清兵打到他家鄉,冒公子嚇得屁滾尿流的舉家逃往浙江鹽官。之后又輾轉顛沛,在馬鞍山“遇大兵,殺掠奇慘”,“仆婢殺掠者幾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遺矣”。不過,冒公子有個大靠山,此人就是當時左右畫壇的大官紳董其昌。他對冒公子極為賞識,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可見,冒公子也有高官撐腰,不然也不會這么風光。

  由此可見,在中國歷史上,凡是官場上的貪官,富甲一方的文人,他們對國家的未來從不憂心。雖說,這些人在政治上往往是心口不一,但嘴上叫喧的還是潔身自好,心底常念叨的又是: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即使是明代的大政治家張居正,他也是“汰侈”之人。據《玉堂叢語》記載,張居正奉旨回家辦喪,沿途吃喝都是公費招待,“始所過州邑郵,牙盤上食,水陸過百品,張居正猶以為無下箸處”。當時,真定太守錢普是江蘇無錫人,他聽說張居正要路過他的地盤,特地從家鄉請來廚師辦了幾桌“蘇邦”風味的酒席。“張居正甘之,曰:吾至此僅得一飽爾。”此話傳出,“吳中之善為皰者,招募殆盡,皆得善價以歸”。從此,蘇邦菜得以在北方開局。

  文人嗜吃也罷,但明末降將吳三桂更是特別喜歡豪請賓客,而他奢侈程度別具一格,非一般人可比。吳三桂喜歡在宴會上賞賜人,所以每當他宴請,赴宴者都興高采烈的蜂擁而來。有一次,他宴請四方名士,酒酣之時,吳三桂吹笛,美人翩翩起舞,他興致一高旋呼頒賞,則把珍珠、寶玉、金帛灑滿一地,讓諸官和諸名士哄搶,吳三桂見此景甚為以樂,即興吟詩一首:笑談今古英雄,我說吳公有種。洪流群鯽隨波涌,怕死貪生飯桶。男兒氣勢如虹,日月流光似夢。人生不懼天作弄,命運雙拳掌控。

  雖說,此詩意境差些,但也表達了一位具有爭議名將的心志。巧緣的是,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與董小宛同為“秦淮八艷”之一,但這兩個美女的命運卻截然不同。起初,冒襄冒公子也曾窮追不舍過陳圓圓,還許下來年婚姻。豈料中途陳圓圓被吳三桂納為愛妾,冒公子為此也難受過一段時間。不久,吳三桂正為歸順李自成,還是歸順清王朝舉棋不定,陳圓圓突然又被李自成部將劉宗敏搶占,吳三桂由此“沖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而此后,冒公子又與董小宛在蘇州邂逅,演繹了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情。據說,陳圓圓跟吳三桂到了云南,后年長色衰被吳三桂拋棄,出家為尼,又一說自縊而死。這真是:紅顏兩廂情愿非,文武各道不相同。凄婉隨君卷塵土,舊夢秦淮憶語人。

  在明清兩朝的官場上,不僅飲食豪華,就連餐具也是“金罍玉鐘”。當年,明世宗朱厚熜下令查辦嚴嵩父子,辦案官員從嚴家抄出數量驚人的金餐具,僅金盤一項就有49種之多。清代江浦河道總督衙門辦酒席,那場面也是氣派恢弘:一盤豬脯要殺幾十頭豬來配制,一盤鵝掌要用幾十只鵝來湊,一味駝峰菜要殺三匹大駱駝。清代暴殄天物之事,愈演愈烈,諸如逐豬劃背,湯灌駝峰,銀勺探腦,敲魚滴血,鐵灸鵝掌,刲驢取臠,種種斗奢行為,不僅黎庶切齒痛恨,連官府的有識之士也猛烈抨擊。

  再說清朝的大貪官和珅,他的養生之道更是奢侈之極,估計連皇帝也望而卻步。也許是和珅的工作壓力太大,他每日早起,必屑珍珠粉作早餐,說是吃了珍珠粉后心竅開朗,諸事清晰。而且,和珅從不吃舊的及穿過孔的珍珠,說是“即服之亦無效”。當時,珍珠乃是極為貴重的東西,一粒要二萬余金,略次點的也要萬金,最差的也值八千金。吳縣商人石某專為和珅收購珍珠,他把收上來的珍珠都選為赤金丸大小,用錦囊包裝,貯在精美的小篋中。每當采珍珠的人日涉風濤之中,得到美麗的珍珠必賣給石老板,石老板加工包裝后,獻給和大人食用。不過,和珅以什么回報石老板,后人不知。

  若要論吃喝,杜甫早已嘆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自古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也是自古有識之士抨擊的主題。但是,官場之人對此從來就視而不見,兩耳不聞,演繹的則是“聽其哀聲作樂舞,醉我月色吟詩歌”。當然,官場吃喝之人也叫累,且恨餓者不理解。故而言之,若問官場能不能吃得開?一靠胃、二靠腰、三靠燒、四靠天庭飽不飽。所以胃要好、腰得硬、燒香敬佛心需靜、天庭飽滿要有命。這似乎也是古今做官最基本的體檢。而理由是:吃也,凡鬼神祭祀、出師餞別、興工典禮、朝聘慶吊、盟會交際、巡視檢查、招待過往等哪一項都輪上吃;逢元正宴、冬至宴、寒食宴、中秋宴、重陽宴等哪一節都得吃。更別說皇帝登基的元會宴、建號改元的定鼎宴、皇上祝壽的萬壽宴、皇后祝壽的千秋宴、文科大試的鹿鳴宴、瓊林宴,武科大試的鷹揚宴、會武宴,慶賀升官的燒尾宴、勸農春播的耕田宴、親民敬老的千叟宴、封啟印信的開印宴、封印宴……等等,無不論吃。

  當然,我們也可以自豪地說:一部中國烹飪史,既是豪權階級窮奢極欲的享樂史,又是廣大廚膳人員聰明才智的創造史。貪吃者爭奇斗奢,暴殮天物,這是一種吃的大文化,又是一種官場上的中國式性格。正如曹魏的開國皇帝曹丕《典論》中說:“一世長者知居處,三世長者知服食。”也許,正是由于吃之道有更深的學問,才有一代為官的富貴人家,這也只是懂得如何建造舒適的豪宅;而三代仕宦的人家,方才懂得吃之道。這話雖然有些絕對,但應該也是有些道理。

  如今,中國的貧困者也不至于餓死了,而吃出來的世界之最,卻在官場上被屢屢刷新。諸如:官場一頓酒,領導揮揮手;吃喝超軍費,政績靠收稅。大有吃垮中國,喝干五湖四海之勢,而且此風又是古來有之,只是今日尤盛。當然,吃之道還是要找理由的,因為中國人的處事哲學首先是吃喝文化,所以官場也少不了燴、燉、燜、煨、煮。再刻薄點說,除了真動嘴吃以外,在我們生活中派生出的是:相邀叫吃請、歡迎叫吃香、嫉妒叫吃醋、受難叫吃苦、幫忙叫吃勁、勞累叫吃力、被坑叫吃虧、恐嚇叫吃驚、明白叫吃透、斷定叫吃準……就連上法院也叫吃官司,占了女人便宜,還竊喜的叫吃豆腐,等等??梢哉f,管不住中國人的吃,談何反腐?

  隨筆雜文欣賞二:中國式的實用主義

  在中國人的口語中,出現頻率非常高的關鍵詞,恐怕是:“有用?!沒用?!有沒有用?!”這是中國式的“實用主義”。所以,林語堂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佛教,而在教義與已相背時,中國人會說,‘人定勝天’。中國人的信仰危機在于:經常改變信仰。”

  可以說,中國式的“實用主義”是名列“四大發明”之首的思辨體系,是“最現實”中包含的“最無奈”。從對待宗教態度而言,“有用?!沒用?!有沒有用?!”充實著一種近似于“賄賂”程式,即把“信仰”當作與神靈之間的短期交易,從“燒香拜佛”到“敬天敬地”,祈求的就是實用主義。印證了中國人對人性的認識,早以“性本惡”為前提,用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其道精準地刻畫了人在社會生活中的本性。如冷笑親情被金錢污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論友情感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說金錢決定尊卑:“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話利益扭曲人性:“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看世故叵測人心:“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等等的真實寫照。

  稀缺的是,中國人在與人打交道之處,你會感受到一種“野蠻熱情”,這種“實用主義”的熱情似乎沒有太多的理由,但是表演的淋漓盡致。在中國式的“實用主義”驅使下,在所謂城里人眼中,最瞧不起的是農村人。其實,城里人原本就是來自農村人的主體,然而偏偏就是“移民”變成的城里人,公然鄙視的還是農民。可見,中國農民真無奈,他們從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到秋收暴動,農民勝利者的后裔變成“官二代”,其余幸存者的子孫也就成了市民,繼而成為小市民的群體,成為中國式“實用主義”的傳承人。那么,構成中國式的“實用主義”血脈關系在哪?

  原因一,農民勝利者的毒癮就是做官,從被逼殺戮的做官,到不擇手段的做官,血脈中的官癮帶有遺傳基因,老爹、老爺、老舅、老婆、老哥、老弟、老妹……同供職一縣、一鎮者太多也。由此,做官的毒癮形成了地方勢力,于是卑、擠、踩、搗、惡就成為了官場上的人性毒品,久而久之為官的遺傳基因染上了病毒。

  原因二,做官的毒癮導致中國人的信仰沒信仰。中國人做官的哲學是:不能用政治生命代替信仰。從孔子到老莊,從釋迦摩尼到馬克思,只有官場哲學才是最實用的信仰。為此,官騙商,商吭商,騙不到就栽贓,吭不到罵爹娘,第一思維就是小孩的舅舅是首長。固然,農民的“移民”給城市帶來了文明,造就了城市的奢淫繁榮,同時也給城市的文化帶來了“嫉人有,笑人無”的病毒。

  原因三,中國人最會利用文化說文化??梢哉f,中國文化的特質就是一個“哄”字,這是從娃娃做起的,扭曲中國人真實一面的中國式“實用主義”傳承。怎么“哄”?一是許愿,二是嚇。許愿給能鬧的叫詔安,嚇的就是膽小怕事的叫順民。雖然,中國農民特有一種畏權,畏勢,畏錢的性格,但在危及其生存權的時候,農民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原因四,中國人做事只重面子,不求實際,享受權力的方法全覆蓋。從一言九鼎到當下的軍中名妓,官場紅顏,一句“上面有人”不論男女通用。時下,就連物業保安都是權力的享受人。

  原因五,我們是一個信佛眾多的民族,但又是一個并不虔誠,只會燒香磕頭,乞求佛主保佑升官發財、花錢消災的迷信社會。佛在山上,你得要去爬拜,佛在天上,你得要五體投地的去念它。求的是什么?求的不是一種信仰,而是一種明知道沒有佛主,只為求得心里平衡的自我安慰。我們是一個反復念叨和謾罵孔子學說的識字人群,字里行間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和修德引經據典,這更不是一種信仰,是既得利益者為文化統治涂抹在臉上的胭脂??鬃又畬W早在新文化運動之初就被鞭打了,但此學之偉大就是它具有愚弄民眾之功效,使得成為借尸還魂的念語,一個輔助國家文化和精神世界的咨詢公司。

  原因六,金錢的背后是權利,這是所有華麗文字和辯解都無法否認的。但有人又這么解釋,金錢是一種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再消滅所有富不起來的人,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騙人工具。這就是中國式的“實用主義”,是統治中國人最實用的信仰。

  當然,從物質和意識層面來理解,信仰是一種意識,道德就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從理論的概念來理解,信仰是人們對未來世界正確的意識,德行就是在信仰的支配下正確的行為。然而,讀讀我們的歷史吧。從先秦的賄賂故事、秦漢的賄風廉語、魏晉南北朝的豺狼賄賂、隋唐五代的賄風、宋元時代的賄通、明清時期的貪賄、亂世民國的五子登科,到今天處處見到、聽到、嗅到、甚至還身在其中的人,都統統的把貪欲尊為了信仰。

  隨筆雜文欣賞三:

  莫把“品位”當“品味”

  眾所周知:品位是名詞,品味是動詞。然而,對藝術品位的認識,以及對藝術品味的評說,如今有不自重的一面,也有不自信的一面。不自重表現在一味地追求官場好惡與商業利益;不自信顯露在拿來主義,玩弄貌似前衛的,實際是乞食西方的殘羹剩菜。這是中國傳統的權利主義滋養出的文閥、學閥、商閥、媒閥,是遺傳舊有的,主宰藝術發展成為浮庸散奢的動力。

  如果單從藝術家的“品位”而言,這里主要指的是人之品格。說白了,品位就是人的處世質量。曾聽一位當代的大畫師說:“畫分九品:可分為正六品與負三品。一品,謂之畫家,作品賞心悅目;二品,謂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風;三品,謂之大家,作品繼往開來;四品,已成大師,鳳毛麟角;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稱魔鬼,從未看到。”并高調自稱:“我是坐四望五,以待來日。”聽明白了弦外之意,這位大畫師一定是坐穩了“大師”的寶座,只等死后當“巨匠”了。由此,我不得不恥笑這位自稱的“大師”已經給自己寫好了墓志銘。

  其實,人的品位是內在的一種寧靜,一種淡泊,一種心境,一種謙虛。品位,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一種虛偽的做作或擺勢,或是哄抬所謂的社會地位,以及毫不謙虛的表現。人的品位理應是生活的、日常的、尊重自己言行的,是由里而表的真實流露。但是,我的這種認識也是矯情的,至少也是不討有“品位”的人喜歡。從藝術家的品位而言,忙著追求日思夜想的名利,把自己裝扮成什么模樣吸引人,想著說什么話討官商人等的喜歡,論什么調子與眾不同,擺什么架勢端起自己……由此而包裝外表藝術的人不一定有品位;有品位的藝術家不一定要包裝。但是,有品位的人一定具有人格精神,絕不是包裝出來的品位。在藝術家的現實生活中,品位有時是很隨意的一種生活態度,不嘩眾取寵,不卑躬屈膝,是日常品味綜合積累起來的,一種人的質量??梢哉f,藝術家的品位是逐漸形成的自身內在的品味。

  從中國當下藝術家的品位與品味而言,不好說是亂象叢生的,起碼說是烏七八糟的事超過了中國畫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結果啊,中國畫壇又爆出當下第一俗僧,俗的含金量囊括了俗人、俗畫、俗字、俗事。隨后拽出了男性畫家的胭脂派、女性畫家的野性派、蓄發留須的淘古派、弄虛作假的獲獎派、憤世嫉俗的衰象派、洋為中用的混紡派、加官進爵的投機派等等。全然把小聰明的輕浮、狂妄、狡猾、鼓吹等程序融化成藝術家的品位與品味。

  那么,藝術家是不是以假斯文,裝野蠻來量化品位與品味呢?做節目的藝術家津津樂道:學問要博、生活要廣、認識要深、情感要真、立意要新、想象要豐、意象要蘊、形象要神云云。這種“要”還要什么呢?秘籍里的“要”正正反反、反反正正都是老套。最后又用“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表白自我。不能不說,獲獎是給匠人頒發的金屬牌,開罵是引人注意的廣告,俗僧與俗派是自大又自卑的寫照。

  難道所謂高品位的人,一定就能產出所謂高品味的藝術嗎?由此看來,全然不是這樣子。如果說,品位是人的一種選擇,那么選擇就要符合自己的舒適度;如果說,品位是人的一種行為,那么行為是不能欺騙人的。當然,品位不存在評判的標準,如果有評判標準就是目的的、世俗的,甚至是借標準推銷自己,故而賣弄品位。不言而喻,這種品位就是讓別人品味為目的,只是變著戲法拔高自己所謂的品位。

  從漢字的品味而言:品——是品嘗;味——是味道。合起來倒有品嘗味道的意思。從藝術的品味而論:品——是人品、品質、品德的意思;味——是趣味、體味、回味的解釋。合起來就是指一個人的品質、趣味、情操與修養。若要論當下中國藝術家的品位與品味,可謂是:玩“品位”的藝術家會炫耀自己的生活狀態,向往的是置身庭院、書柜四壁、窗前綠意、案頭琳瑯滿目等藝術氣場,力求的是別人贊揚他的品味;玩“品味”的藝術家愛一種生活狀態,喜歡一杯茶、一壺酒和一圈人的氣場,渴求的是為了生活狀態,不得不用品味來營造品位。

  品,在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范疇中,強調人之品格極為重要。因為,中國歷代書畫家絕大多數是服務于王朝政治的讀書人。所以,統治階層及書畫家本人都極為重視自己人品的優劣。諸如,唐太宗之弟李元昌,他與眾臣討論書畫家品格時說:“及品格高下,列為先后”。宋代著名書畫家郭若虛,他提出繪畫的楷模論,對如何畫好人物有一種定式的言論:“畫人物者,必分貴賤、氣貌、朝代、衣冠”。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徵明說:“人品不高,用墨無法”。清代畫家王昱說:“學畫者先貴立品,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同時,王昱還特別強調了“文如其人,畫亦有然”的道理。

  如果,我們翻閱一下歷代書畫家論述“品”的語錄,可謂是浩瀚如煙。為此,清人松年在《頤園論畫》中說:“歷代工書畫者,宋之蔡京、秦檜,明之嚴嵩,爵位尊榮,書法文學皆臻高品,何以后人吐棄之,湮沒不傳?實因其人大節已虧,其余技更不值一錢矣。”

  顯而易見,在中國書畫藝術領域,其“品位”是人,“品味”是作品。有人說,只有高品位的藝術家才有高品味的作品。這話有些哲理,起碼說出了“品味”產出于“品位”的問題。然而事實也不竟然,因為“品位”與“品味”缺乏評定的剛性,詮釋也只能由欣賞者而定。諸如,我在前面說的那位論“畫分九品”的當代大畫師,其品位就很難評定。如果,有人說他品位高,肯定有一片呼聲,說他沒品位,他自己已經給自己確定了高品位。所以,其畫作的品味問題也就自當別論了。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隨筆雜文欣賞,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隨筆雜文欣賞”

237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视频 |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双凤奇案 | 亚洲成人偷拍 |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 | 天天操操 | 天天躁日日躁很很躁2022 | 一级a毛片|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 | 奇米第四色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精品国产 | 99久久精约久久久久久清纯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666 | 国产三级做爰在线观看∵ | 99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日本 | 日日夜夜婷婷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 久热久热| 久久草视频这里只精品 | 99久久一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日日摸夜夜添夜夜av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www啪成人一区二区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小视频在线 |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 日本字幕在线观看 | www.久久精品 | 成人av一区 | 欧美偷偷操 | 99久久99| 欧美成人性生活 | 夜夜草 | 欧美在线另类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有码视频网 | 猫咪人成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欧美一级高清毛片aa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