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讀后感400字左右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膾炙人口,在其優(yōu)美的詩句后隱藏了詩人復(fù)雜的情感歷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再別康橋讀后感400字左右,希望大家喜歡。
再別康橋讀后感400字左右1
我向來喜歡極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那些文字讀起來,有種戀愛的感覺。
高中的時侯我喜歡上寫詩,每一個文學(xué)小青年都會有這么一段時光。如果一個文學(xué)小青年沒有喜歡過詩,那么我敢說他不是標(biāo)準(zhǔn)的文學(xué)小青年。
那時,我喜歡徐志摩,因為他寫了“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以及“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我一定認(rèn)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除了徐志摩之外,我還很喜歡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詩中這樣寫道“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直到現(xiàn)在,每到雨天時,我還都莫名的渴望著在一個陌生的胡同里遇到一個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當(dāng)然,還有卞之琳以及顧城等。卞之琳在《斷章》中這樣寫道“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景\看風(fēng)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而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而他在另外一首詩《遠和近》中寫道“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
再別康橋讀后感400字左右2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
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是崇高、贊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細(xì)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不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想。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然而,滿目瘡痍的中國,是非顛倒的年代,艱難的民生,使詩人的康橋理想逐漸破滅。這首詩寫于一九二八年詩人重返英倫歸國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憶,而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蕩起陣陣傷感的漣漪!描寫康橋的自然美,表現(xiàn)作者對康橋的不舍眷戀及心底的惆悵,是這首詩的主題。
這首詩采用現(xiàn)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tǒng)詩歌的含虛、典雅,又采用了音語中的語法調(diào)式,可謂中西合壁。而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用明顯體現(xiàn),詩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組組物象的顏色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這樣一幅色彩明艷的畫卷,與詩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為它的美,才令詩人如此難以割舍!
讀《再別康橋》,如觀樓如吟歌如賞畫,而感受到的是詩人那淡淡的離別之戀之愁之哀。
再別康橋讀后感400字左右3
《再別康橋》是一首優(yōu)美的抒情詩,宛如一曲動聽的輕音樂。1928年秋,作者在此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勃發(fā)詩興,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絲,融匯在所書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里,也馳騁在詩人的想象之中。全詩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gòu)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xì)致入微的將詩人對康橋的的愛戀,表現(xiàn)的真摯、濃郁。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匆匆的人們沒有抬頭仰望過西天那一朵凄美的云霞,有沒有看到過一只輕靈的銀燕在七彩的云幕下振翅翱翔,輕輕地沒有一絲污濁的雜音,
那就是他,一個灑脫不羈、柔情萬種的浪漫才子,一個把人生演繹的轟轟烈烈的著名詩人。
漫漫的長飛,飄過大海,飄進倫敦,飄進那個久別的康橋。“在浪漫的國度里,接受詩的洗禮,放縱對美的追求,雙膝跪地膜拜夕陽最后的輝煌和悲壯;徹夜躺在自然的懷抱里,擁抱著夜,擁抱著夜里所有美好的一切,在大地濕軟的懷中睡去”,追求浪漫的人生,釋放浪漫的激情,將它化作綿綿的詩雨,在漆黑恐懼的夜里給茫然的行人以沁人心脾的希望和溫柔。
詩意綿綿,情意濃處,渴望愛神的垂憐。凄美的愛情伴隨著風(fēng)兒、花兒、鳥兒、草兒的低唱,伴隨著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伴隨著舒曼的《夢幻曲》在優(yōu)美的詩中上演。在矛盾、追求、掙扎、迷戀、折磨、逃避和斗爭中書寫著屬于自己的戀愛狂想曲。
一切都如他期盼的一樣……
再別康橋讀后感400字左右4
康橋,就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xué)。1920年之1922年,這兩年時間是作者在此學(xué)習(xí)。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zhuǎn)折點。所以他后來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在回國的途中,他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可以說,“康橋”兩字一直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
徐志摩在第一節(jié)寫他離開母校的心情十分悲痛。連用三個“輕輕的”,讓我們大家都感覺到詩人輕輕的來了,又輕輕的走了!
第二節(jié)至第四節(jié),描寫了康河的泛舟尋夢。夕陽中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這些景物都出現(xiàn)在眼中。這段又用了暗喻的修辭方法將“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陽中的新娘”。又將清澈的潭水比喻成“天上虹”。這種手法使這幾段變得十分誘人美麗人。
第五、六節(jié),作者借用“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是這首詩詩推向高潮。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第一段三個“輕輕的”形成首尾。
胡適曾經(jīng)說過:“他的人生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xué)主主張。這首詩可以說,正體現(xiàn)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再別康橋讀后感400字左右5
高中的時候接觸了現(xiàn)代詩歌,記得語文書的第一課就有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當(dāng)時只覺得這首詩韻律很協(xié)調(diào),文字很美,并沒有從詩的深層次來剖析!現(xiàn)在看來,當(dāng)時其實是處于讀詩的初級階段,
《再別康橋》讀后感600字
。呵呵,但是《再別康橋》這首詩一直深深映襯在腦海里,一直到園地舉行讀書活動,才把《再別康橋》這首詩又拿出來讀了幾遍。現(xiàn)在把我的一點感受和心得寫在這里,希望大家多多討論指教!
《再別康橋》詩第1 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 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清風(fēng)一般來到康橋,不僅在韻律上達到了回旋的好處,而且一下子將讀者的心帶入了一片別時萬千離愁的感情宣泄的環(huán)境中,我在讀的時候沒把握好,速度太快,并沒有很好的掌握這種感情,這是我不足之處。
第2 節(jié)至第6 節(jié), 描寫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非常美好的,足以喚起所有讀者的喜愛之情,應(yīng)該是及其愉悅的語氣朗誦出。到“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里應(yīng)該是一個高潮,語氣也應(yīng)該是最高興的。
恰似“文章看山不喜平”,極端繁華之后必然是深深的落寞,作者此時由喜轉(zhuǎn)為惆悵,融情入景了。這時的“悄悄”和前面的狂喜構(gòu)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畫面,正是“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所謂的歡喜只是為最后的落寞做鋪墊。這時候語氣應(yīng)該做到極致的慢加緩,將讀者帶入深深的思緒當(dāng)中!
總的來說,我所朗誦的《再別康橋》并沒有做到上面所述的種種要求,存在很多硬傷。但是作為一個新人,第一次朗誦出自己喜歡的詩歌,我還是很開心的,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再別康橋讀后感400字左右,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再別康橋讀后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