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四字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是文化的精華,關于它們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寓言故事四字成語大全篇,希望對你們有用!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篇1:投筆從戎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
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能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篇2:土崩瓦解
商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個暴虐無道的昏君。他貪戀酒色、荒淫無度,整日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不理朝政。
他聽信讒言,重用奸臣,殘害忠良,戮殺無辜,他強征暴斂,動用巨資,強迫百姓為自己修建宮苑,他慘無人道,制造種種酷刑,以觀看人受刑后的痛苦為樂。在他暗無天日的統治下,百姓無不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雖說商朝的疆土遼闊廣袤,左起東海,右至杳無人煙的沙漠,南從五嶺以南的交趾,北至遙遠的幽州,軍隊從容關一直駐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數萬,但打起仗來,因為兵士不愿意為紂王戰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邊。商朝軍隊士氣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權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當周武王左手擎著用黃金作裝飾的大戟,右手節用牦牛尾裝飾的白色旌旗、坐著戰車,勢不可擋地殺來時,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訥紂王軍隊的潰敗,商紂王政權的垮臺,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無法挽救。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篇3:脫穎而出
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平原君奉命到楚國求助,毛遂請求跟著去。平原君說:“有本事的人,在人群中,就如錐子放在布袋中,尖兒立刻露出來。你在我家已有三年,但我未聽說過你的名字。看來你沒有什么能耐,還是不要去了。”毛遂說:“若我真的能如錐子,放在布袋里,就會連錐子上面的環也露出,豈止只露出尖兒︰”后來毛遂就跟著去,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篇4:玩物喪志
周武王姬發滅商后,建立了西周王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周武王一面分封諸侯,一面派出使臣到邊遠地區,號召各國臣服周朝。
懾于武王的威名,許多遠方國家和部族都先后派人到鎬(周都,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向周王朝稱臣納貢。有一天,來自西方旅國的一位使臣獻上了一只叫獒的大狗。這只狗身高體重,且通人性,見了周武王還俯首行禮。武王看了,非常高興,命人收下了這只寶狗,并重賞了使者。
這件事被太保召公奭看在眼里,記在心中。退朝以后,他寫了一篇《旅獒》呈給周武王,勸他艱苦奮斗,不要使勝利果實毀于一旦。其中寫道:輕易侮弄別人,會損害自己的德行;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會喪失進取的志向。武王讀了《旅獒》,想到商朝滅亡的教訓,覺得召公奭的勸告是對的,于是把收到的貢品分賜給諸侯和有功之臣,自己則兢兢業業地致力于國家的治理和建設。
“玩物喪志”這句成語,常用來指醉心于玩賞某些事物或迷戀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會喪失積極進取的志氣。
這句成語見于《尚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篇5:亡戟得矛
鞍(春秋時屬齊,今山東濟南市)之戰是《左傳》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發生在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開始時,齊軍小勝。齊侯誤以為晉軍怯弱,不堪一擊,命令士兵打敗晉軍后,再吃早飯戰役開始時,一個齊軍戰士落在大隊人馬后,正在手握長戟向前猛沖,突然從側面殺出兩名晉軍攔住去路。齊軍士兵獨自一人毫不畏懼,將長戟掄動如飛,猛刺晉軍。兩名晉軍奮勇對敵,一前一后用長予與齊軍格斗。雙方經過一番苦斗,齊軍士兵終是單人不敵四手,手中長戟被晉軍打掉了。齊軍沒了兵刃,轉身逃去。兩名晉軍表現得十分仁義大度,他們不屑追殺失去兵器的勇士,掉頭奔向大戰場。齊軍士兵逃跑時發現草叢中有戰死士兵丟棄的長矛,他順手抄起來準備重新參戰。他向前跑了幾步,猛然想起,戰場上丟失兵器,按齊軍軍法是要受懲處的。他開始猶豫起來,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訪徑無計的時候,他發現遠處有個人影向他緩緩走來。他想:“應該向別人請教一番,該如何擺脫困境。”齊軍士兵急忙向來人跑去,跑至近前一看,來人像個讀書人。齊軍士兵心中大喜,立在路旁,向來人抱拳行禮,然后恭敬地問道:“請問先生,我在作戰時失掉大戟,但又抬到一條長矛,您看,我還會受到懲罰嗎?”讀書人覺得這不是個問題,就不假思索地說:“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丟了戟,得到一條矛(亡戟得矛)得失相當嘛,不會受處罰的。”讀書人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齊軍士兵仍然不放心,他認為,一個書生哪里會懂軍中法規,搖搖頭,嘆口氣,仍感到十分為難。他心情沮喪地站在原地發呆。突然,他隱隱聽到遠處傳來陣陣鑾鈴聲響。原來是鎮守高唐的齊國大夫經過這里。齊軍士兵向大夫報告了亡戟得矛的過程,然后問,是否可以回營。齊大夫大怒,訓斥道:“戟是戟,矛是矛,兩者不能相抵,你等著受軍法懲處吧。”這位士兵不愿受軍法懲治,此時戰事齊軍漸漸不支,紛紛后退。這位齊軍卻堅持作戰。他的同伴勸他一同逃命,他悲壯地說:“與其回去受軍法處置而死,還不如多殺幾個敵人,戰死沙場乃是戰士的本色。”他說完,抱著必死的決心返身投入戰斗,直至戰死。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篇6:無出其右
漢高祖劉邦剛建立漢朝的時候,還有許多異姓的諸侯王。有一次,劉邦帶兵前往代地鎮壓陳稀的反叛。
途經趙國,趙王張敖深恐劉邦怪罪于他,便下令做了許多美味佳肴,親自端著盤子,送給劉邦吃。
誰知劉邦故意大擺皇帝的威風,岔開兩腿,大模大樣地坐著。不但不回禮,而且開口就罵張敖招待不周。趙國的宰相趙午等見劉邦如此尋畔,羞辱趙王,氣憤異常。回宮后,他們竭力勸說趙王反叛劉邦,趙王執意不允,并把手指咬出血來,要大臣們不要再提。
大臣們見趙王不答應,便決定瞞著趙王去暗殺劉邦。誰知事情泄露,劉邦大怒,下令逮捕趙王及其近臣。
趙午等都自殺了,只有趙王和大臣貫高被捉去,并要把他倆解押到都城長安。許多忠于趙王的舊臣都想護送趙玉去長安。劉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膽敢跟隨就滅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幾個臣子就剃掉頭發,身穿紅色衣服,用鐵圈柬住頭頸,偽裝成趙王家族,一起去了長安。
到了長安,劉邦親自審訊貫高,要他說出趙王謀反經過。貫高把趙王如何不肯謀反,還阻止臣子們謀反的經過詳細他說了一遍。劉邦這才相信趙王確實沒有謀反,但仍借口說趙王沒有教育好臣子,把他降做宜平侯。
趙王向劉邦謝恩,并請劉邦寬恕隨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劉邦一聽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見了他們。通過談話,劉邦對他們的才學過人,有勇有謀,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了解,他感慨地說:“哨:現在漢朝的臣子沒有一個能超過他們的。”
心里一高興,有意重用他們。于是有的做了郡的長官,有的作了諸侯的相國,日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漢中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