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四字寓言故事的成語篇1:室如懸磬
有一次,齊孝公出兵去征伐魯國,魯君想派人去說服齊國,制止齊國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詞去說服他們,便去問展禽。展禽沉思了一會兒,就說:“我聽人說過,處在大國的地位,才可以教導小國;處在小國的地位,卻只能服侍大國。惟有這樣,才能消除戰爭。我從來都沒有聽過,單靠言詞就能平息亂事的。假如是個小國,還很自大的話,只會引起大國的惱怒,增加亂事,現在亂事已經開始,不是靠言詞就能收到成效的。”展禽說完,就叫乙喜去犒勞齊軍,并且對他們說:“我們的君王沒有才干,不能好好的管理邊界上的事情,以至于勞駕你們,還連累你們的軍隊露宿在我們的邊境上,所以特別派我來犒勞你們所有的兵士。”齊侯說:“你們到現在才恐慌嗎?”乙喜說:“敝國現在有德高望重的人輔政,所以并不恐慌。”齊孝公說:“你們室如懸磬,田野里連青草都沒得生長,怎么會說不恐慌呢?”
磬,就是指空無所有的意思。室如懸磬,就是用來比喻窮得什么東西也沒有。它和“家徒四壁”都一樣,是用來形容極端的貧乏、困苦。
四字寓言故事的成語篇2:手不釋卷
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
一次,他點兵3萬,用船80余只襲擊荊州。水手一律身著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艙里。黑夜,船到當陽江邊,烽火臺的漢兵厲聲盤問。吳軍詐稱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風,漢兵信以為真。約至二更,船上吳軍突然襲擊,占據了烽火臺。隨后,呂蒙帶兵長驅直入,輕取荊州。
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手不釋卷:手里不離開書本,形容讀書勤奮。
四字寓言故事的成語篇3:熟能生巧
宋代有個叫陳堯咨的人,射箭技術極為高超,常因此而驕傲。一天,他正在給大家表演射箭,箭全射中靶心,于是就向旁邊賣油的老頭吹噓起來。然而老人卻說:沒有什么了不起,只不過是手法熟練而已罷了。說著,拿來一個葫蘆,在葫蘆口放上一枚銅錢,用勺子舀了一勺油,高高地舉起倒了下去。倒下去的油像一條線一樣穿過錢眼而過,金部流進了葫蘆,而銅錢上一點油也沒沾上。老頭說:干任何事都一樣,熟能生巧。這個成語指做事熟練了,就會掌握竅門,做得更好。
四字寓言故事的成語篇4:司空見慣
唐代詩人劉禹錫,因為性格放蕩不羈,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人名叫李紳,因仰慕劉禹錫的詩名,邀請他飲酒,并請了幾個歌女在席上作陪。席間,劉禹錫一時詩興大發,作詩一首:高髻云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司空見慣這句成語,就是從劉禹錫這首詩中得來的。詩中所用的司空兩個字,是唐代一種官職的名稱,相當于清代的尚書。從劉禹錫的詩來看,整句成語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對這樣的事情已經見慣,不覺得奇怪了。
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語,但有很多人仍會把它用錯,因為尋常的事情,如果是發生得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這句成語。如早晨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出來,到黃昏的時候,太陽便在西方沒落,這樣便不能說司空見慣。有些事情發生得很偶然,但又是常常可能發生或見到的,這時用這個成語就比較恰當。比方大都市街道上的車輛,平常都是很安全地來往著,但很多時候又會發生意外,不是輾傷了人,便是撞了車,這樣的事情我們看多了,則用司空見慣四個字就恰當了。
四字寓言故事的成語篇5:水深火熱
齊國出兵攻打燕國。戰場上一片混亂,老百姓家破人亡。齊宣王親自督戰,十分得意。齊國大小官員,有的贊揚齊宣王的壯舉,有的私下里批評君主不仁不愛。
孟子是大學問家,歷來主張仁愛,反對戰爭,他當然很不高興。齊宣王凱旋歸來,設酒宴招待文武百官。齊宣王說:有人對我攻打燕國有意見,現在我50天就征服了他們,這不是天意嗎?群臣們一聲不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孟子,你倒說說看。齊宣王有點咄咄逼人。孟子回答說:如果您占領燕國,燕國人民很高興,您就去占領吧!齊宣王很不高興。孟子繼續說:如水益深,如火益熱,燕國的百姓會來送水、送飯,爭相歡迎嗎?
成語水深火熱本意是:使得水更加深,火更加熱。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如處在深水、熱火之中。
看過“四字寓言故事的成語”的人還看:
1.四字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2.四字成語寓言故事大全
3.寓言故事大全 四字成語
4.四字成語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5.四個字的寓言故事大全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