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對話故事
對話精彩,寓言故事當(dāng)然不能錯過啦。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寓言故事對話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寓言故事對話故事篇1: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好驅(qū)使百姓與鄰國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見孟子,問道:“我在位,對于國家的治理,可以說是盡心盡意的了。河內(nèi)(今河南省黃河北岸)常年發(fā)生災(zāi)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遷移到收成較好的河?xùn)|去,并把收成較好的河?xùn)|地區(qū)的一部分糧食運到河內(nèi)來,讓河內(nèi)發(fā)生災(zāi)荒地區(qū)的老百姓不致于餓死。有時河?xùn)|遇上災(zāi)年,糧食歉收,我也是這樣,把其他地方的糧食調(diào)運到河?xùn)|來,解決老百姓的無米之炊。我也看到鄰國當(dāng)政者的作法,沒有哪一個像我這樣盡心盡意替自己的老百姓著想的。然而,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的百姓也沒有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用打仗來打個比方吧。戰(zhàn)場上,兩軍對壘,戰(zhàn)斗一打響,戰(zhàn)鼓擂得咚咚地響,作戰(zhàn)雙方短兵相接,各自向?qū)Ψ綂^勇刺殺。經(jīng)過一場激烈拼殺后,勝方向前窮追猛殺,敗方就有人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來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來了。這時,跑得慢的士兵卻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膽小鬼,您認(rèn)為這種嘲笑是對的嗎?”
梁惠王說:“不對,他們只不過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是這也是臨陣脫逃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無須再希望您的國家的老百姓比鄰國多了。”
這篇寓言故事說明:看事物應(yīng)當(dāng)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與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鄰國國君不管災(zāi)荒年間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愛百姓的國君。梁惠王常調(diào)動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愛百姓的國君。
寓言故事對話故事篇2:明年再不偷雞
伯樂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有名的相馬能手,他的相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
在伯樂暮年之時,有一回秦國國君秦穆公召見他時間他說:“您的年紀(jì)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后輩人中有誰能夠繼承您尋找千里馬呢?”伯樂回答道:“對于一般的良馬,它的特征很明顯,是可以從其外表上、筋骨上觀察得出來。而那天下難得的千里馬呀,看起來它與一般的好馬差不多,論其特征,也是很難捉摸,好像是若有若無,若隱若現(xiàn)。不過,千里馬奔跑起來,又輕又快,剎那間從你眼前一閃而過,不一會兒遠馳得無影無蹤,讓人看不到飛揚的塵土,尋不著它奔跑的足蹄印兒。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對于好馬的特征,我可以告訴他們,對于千里馬的特征,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僅憑自己相馬的經(jīng)驗來判斷,他們是無法掌握的。不過,在過去同我一起挑過菜、擔(dān)過柴的人當(dāng)中,有一個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馬技術(shù)很高,的確不比我低,請大王召見他吧。”秦穆公便召見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尋找千里馬。
九方皋到各處尋找了三個月后,回來報告說:“我好不容易為大王您尋找到了一匹千里馬。不過,那匹千里馬眼下正在沙丘那個地方。”秦穆公問:“那匹馬是什么樣的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于是派人去取,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這時候秦穆公很不高興,就把伯樂叫來,對他說:“你該怎么說呢?太不中用啊!你推薦的人連馬的毛色與公母都分辨不出來,又怎么能認(rèn)識出千里馬呢?”
伯樂這時長嘆一聲說道:“想不到他識別馬的技術(shù)竟然高到這種地步了啊!這就是要高出我千倍萬倍乃至無法計算的長處了。像九方皋看到的,是馬具有的精神和機能,他看馬時,眼里只看到了馬的特征而不著馬的皮毛,注重它的本質(zhì),去掉它的現(xiàn)象;他只看那應(yīng)該看到的東西,不去注意那不該注意的東西;他審察研究時,只注意那應(yīng)該審察研究的方面,拋棄了那不必審察的方面。九方皋相馬的價值,遠遠高于千里馬的價值,這正是他超過我的地方啊!”等到把那匹馬從沙丘那地方牽到秦穆公和伯樂面前時,大家一看,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馬。
這篇故事啟發(fā)我們:看問題時要有所舍棄才有所專注,同時要將獲得的感性材料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這樣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質(zhì)。
寓言故事對話故事篇3:淳于髡薦賢
齊宣王求賢時,號召天下人推薦有才干、品德好的人。有個叫淳于髡(kun)的人在一天內(nèi)就向齊宣王推薦了7名賢士。齊宣王當(dāng)然很高興。可是,他對頃刻間出現(xiàn)的這么多賢士感到有點懷疑。
于是齊宣王把淳于髡叫到跟前,對他說:“先生,我有一個疑點想問問你。我聽說,能在方圓千里的范圍內(nèi)找到一位賢人,那么天下的賢人就多得可以肩并肩地排成行站在你面前。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范圍內(nèi)能出現(xiàn)一個圣人,那么世上的圣人就多得可以腳跟挨著腳跟地向你走來。今天,先生您在一天的時間里就給我推薦了7位賢人,如此看來,賢人豈不遍地皆是,有點太多了嗎?”
淳于髡笑了笑,對齊宣王說:“大王您聽我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類的鳥,它們總是棲息、聚集在一起;同類的野獸,它們也總是行走、生活在一起。如果我們到低洼潮濕的地方去尋找柴胡、桔梗這些植物,別說是短短的幾天,就是幾輩子也不會找到一棵;但是如果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車去裝了。萬物都是以同類相聚的。我淳于髡向來與賢士為伍,我的朋友個個都是德性高尚、才智非凡的人,大王您找我尋求賢士,這就像在河里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樣,輕而易得,取之不竭,您怎么能嫌我一天之內(nèi)給您舉薦的賢士太多了呢?我周圍的賢士多得很,豈止這7個人!今后,我還要繼續(xù)向大王推薦呢。”
淳于髡一番話,使齊宣王茅塞頓開,心服口服??雌饋?,世上的人才不是少了,而是我們沒有找到識別人才的方法和途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