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有對話寓言故事
中國的寓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起源于殷商,萌發于春秋,形成于戰國。與印度寓言、古希臘寓言并稱為世界寓言文學的三大源流。關于適合表演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表演有對話寓言故事篇,歡迎大家閱讀。
表演有對話寓言故事篇1:螳螂法官
螳螂調到蝸牛、水螅界當法官后,仍然一成不變地按昆蟲界刑法進行審判。
一天,他威嚴地站在審判席中央,用鐮刀似的前腳舉起判決書:
“綠水螅害死同胞,罪大惡極,證據確鑿,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死刑用刀把腦袋割成兩半執行。”
綠水螅聽到這個判決,心里暗暗好笑。場內,頓時議論紛紛。
“安靜!安靜!”螳螂接著又宣布:
“貪嘴蝸牛偷吃禁食植物,犯罪情節輕微,根據刑法第一五一條規定,切掉觸角予以教訓。”
貪嘴蝸牛立即昏了過去,別的蝸牛都忿忿不平:
“法官大人,你判得太重了。”
“是啊,這不要了他的命嗎?”
“你不知道,我們蝸牛的眼睛是長在……”
“胡說!”沒等他們說完,螳螂就拍著石桌大叫道,“你們是法官,還是我是法官?誰再敢搗亂,我就拘留他!”
大伙都不敢吱聲了。
蝸牛的眼睛是長在長觸角上的,短觸角則是他們的“鼻子”。貪嘴蝸牛被切掉兩對觸角后,再也看不見東西,聞不到氣味,找不到食物了,沒過幾天就死了。
而綠水螅呢,它的再生能力很強,腦袋被割成兩半后,不但沒有死,而且還長成了兩個腦袋。從此,水螅中的犯罪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
蝸牛們向低等動物界最高法院告螳螂法官的狀。
螳螂法官被撤了職。它很不服氣,申辯說:“以前我在昆蟲界當法官的時候,一直是按這個刑法審判的,誰都說我是個最公正的鐵包公;現在,我還是按這個刑法審判,為什么要撤我的職?”
“就是因為這個才撤了你的職。蝸牛、水螅和昆蟲的生理有許多截然不同的地方,你卻還是按昆蟲刑法判刑,結果使犯了輕罪的貪吃蝸牛喪了命,犯了殺人罪的綠水螅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下場。”
螳螂垂下了頭。
表演有對話寓言故事篇2:老海龜的悲劇
海島的沙灘上,有一只巨大的海龜。它曬著溫暖的太陽,慢慢地爬動著,感到十分愜意。
有一只小海鷗飛來,停歇在海龜的背上問:
“老爺爺,您多大年紀了?”
“不大不小,整整100歲。”海龜慢吞吞地說。
“呀!您這么大年紀,一定到過許多許多地方吧?一定有很大很大本領吧?您……”好奇的小海鷗,連珠炮似地發問道。
老海龜來神兒了,它伸長脖子,昂起頭,微微晃動著,夸耀地說:
“這個嗎,太平洋我是游遍了;荒涼的小島我全蹓跶過;最深的海底我也曾去觀過光。至于我神通廣大的本領,說起來準讓你羨慕得流口水……”
海龜正說得泡沫四濺,小海鷗忽然驚恐地飛開了。一個漢子走過來,用力把海龜翻個四腳朝天。那漢子走開時笑著說:
“現在我沒空兒,過半天再搬你上船去。”
老海龜知道大事不好,只等著倒霉啦。小海鷗見老海龜仰面躺著不動,飛過來吃驚地說道:
“神通廣大的老爺爺啊,您就這么等著別人弄走嗎?”
老海龜聽了,慚愧地把兩只前腳遮住了自己的臉。
表演有對話寓言故事篇3:越人造車
越國沒有車,越國的人也一直都不懂得該如何造車。越人很希望學會造車的技術,好將車用在戰場上,增強本國的軍事力量。
有一次,一個越人到晉國去游玩。野外空氣新鮮、風景美麗,他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覺到了晉國和楚國交界的郊野。忽然,不遠處的一件東西將他的視線吸引過去。“咦,這不是一輛車嗎?”這個越人馬上聯想起在晉國見到過的車。這東西確實是輛車,不過毀壞得很厲害,所以才被人棄置在這里,這車的輻條已經腐朽,輪子毀壞,輗(ni)也折斷了,車轅也毀了,上上下下沒有一處完好的地方。但這個越人對車本來看得不真切,又一心想為沒有車的家鄉立一大功,就想辦法把破車運了回去。
回到越國,這個越人便到處夸耀:“去我家看車吧,我弄到一輛車,是一輛真正的車呢,可棒了,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呢!”于是,到他家去看車的人絡繹不絕,大家都想一睹為快。幾乎每一個人都聽信了這個越人的炫耀之詞,紛紛議論著說:“原來車就是這個樣子的啊!”“看上去怕不能用吧,是不是損壞過呢?”“你不信先生的話嗎?車一定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對,我看也是。”這樣,越人造起車來都摹仿這個車的形狀。
后來,晉國和楚國的人見到越人造的車,都笑得直不起腰來,譏諷說:“越人實在太笨拙了,竟然將車都造成破車,哪里能用呢?”可是越人根本不理會晉人和楚人的譏諷,還是我行我素,造出了一輛輛的破車。
終于有一天,戰爭爆發了,敵人大兵壓境,就要侵入越國領土了。越人一點也不驚慌,從容應戰,他們都覺得現在有車了,再沒什么可怕的,越人駕著破車向敵軍沖過去,才沖了沒多遠,破車就散了架,在地上滾得七零八落,越國士兵也紛紛從車上跌落下來。敵軍趁亂殺將過來,把越人的陣形沖得亂七八糟,越人抵擋不住,死的死,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兵敗如山倒??墒侵钡阶詈?,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是敗在了車上。
向別人學習當然是對的,但是應該有所選擇,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要是連糟粕也一并納入懷中,就會栽跟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