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童話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種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它以短小精煉的語言表達和富于哲理性見長。關于四年級童話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四年級童話寓言故事篇,希望你們喜歡!
四年級童話寓言故事篇1:江邊姑娘
在大江之濱的一個小村子里,住著10來戶人家。雖然村里的人經過一年到頭辛勤的勞動,基本上能夠養家糊口,但是日子并不好過。他們的生活樸素而節儉。每天晚上,男人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家,晚飯后不久就得歇息。女人們在男人休息之后還要做一些收拾屋子、縫補漿洗的事。勤勞儉樸的習慣就這樣一代代往下傳,村里各家各戶的少女也從日常的家務勞動中練就了一雙靈巧、能干的手。她們不僅在白天幫助家里做一些燒水做飯、養雞養畜的工作,到了晚上,還要搞手工編織、做針線活。
因為經濟上都不寬裕,點燈用燭成了一道難題。為了節省一點燈燭錢,村里的姑娘們商量決定,大家分攤著湊一些蠟燭,每晚集中起來在一戶住房較寬的人家一起干活。
有一個因家境貧寒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每天晚上也到村里姑娘集體活動的那戶人家去做夜活。日子一長,那些出了蠟燭的姑娘開始嫌棄這個少女。她們風言風語地想攆她出去。
這個少女面對和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們的無理做法慍而不發,并且很有禮貌地說道:“我因為買不起蠟燭,所以常到這里來借光。我不能力這個集體活動的場所出一份錢,可是我多少能為大家出一點力。每天晚上我來得最早,一來就打掃屋子、整理坐席,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等你們都到齊的時候,這間房子并不顯得擁擠;我每次坐在你們的后面,借著墻面反射的燭光干活,并沒有遮擋你們的光線。我對你們沒有任何妨礙,你們為什么要吝惜墻面反射的一點余光呢?我對你們并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你們為什么一定要把我趕走呢?”那些看不起這個少女的姑娘們聽了這番話以后,覺得很有道理。經過一番議論,她們終于決定把這個少女留在全村做夜活的姑娘們的隊伍中。
一群農村姑娘,在生產力很低的古代社會,自發結成集中勞動的群體,這是有益于社會進步的一件好事。那個因為家貧而買不起蠟燭的少女被做夜活的姑娘們所接納的事實,告訴我們,集體主義的互助合作精神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
四年級童話寓言故事篇2:韓娥善歌
從前,韓國有位歌唱家名叫韓娥,要到位于東方的齊國去,不想在半路上就斷了錢糧,從而使基本生活都發生了困難。為了度過這一難關,她在經過齊國都城西邊的雍門時,便用賣唱來換取食物。韓娥唱起歌來,情感是相當投入的,以至在她離開了這個地方以后,她那美妙絕倫的余音還仿佛在城門的梁柱之間繚繞,竟至三日不絕于耳;凡是聆聽過韓娥歌唱的人,都還沉浸在她所營造的藝術氛圍之中,好像她并沒有離開一樣。
有一天,韓娥來到一家旅店投宿時,店小二狗眼看人,見她窮愁潦倒,便當眾羞辱她。韓娥為此傷心至極,禁不住拖著長音痛哭不已。她那哭聲彌漫開去,竟使得方圓一里之內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幼都為之動容,大家淚眼相向,愁眉不展,人人都難過得三天吃不下飯。
后來,韓娥難以安身,便離開了這家旅店。人們發現之后,急急忙忙分頭去追趕她,將她請回來,再為勞苦大眾縱情高歌一曲。韓娥的熱情演唱,又引得一里之內的老人和小孩個個歡呼雀躍,鼓掌助興,大家忘情地沉浸在歡樂之中,將以往的許多人生悲苦都一掃而光。為了感謝韓娥給他們帶來的歡樂,大家送給韓娥許多財物和禮品,使她滿載而歸。
韓娥的故事說明:真正的藝術家,應當扎根于人民大眾之中,與大眾共悲歡,成為他們忠實的代言人。
四年級童話寓言故事篇3:爬得很高的牽牛花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他用拇指和中指捏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后,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有哪位同學聞到蘋果的味了嗎?”
有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
“還有哪位同學聞到了?”蘇格拉底又問。
學生們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回到講臺上后,他又問:“大家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嗎?”
這次,絕大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間,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回到講臺后,他再次提問:“同學們,大家聞到蘋果的味兒了嗎?”
他的話音剛落,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全部舉起了手。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舉起了手。他的神態,引起了一陣笑聲。
蘇格拉底也笑了:“大家聞到了什么味兒?”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香味兒!”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么味兒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