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寓言故事及道理
道理我們經常聽,難免有時會覺得老生常談,枯燥乏味。如果多些故事性或許有趣些。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成語寓言故事及道理,希望你們喜歡。
成語寓言故事及道理1: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愿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成語寓言故事及道理2:如釋重負
公元542年,魯襄公病死,公子調繼位,史稱魯昭公。當時,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季孫宿、叔孫豹和孟孫三個卿手里,其中以季孫宿的權力最大,昭公不過是個傀儡。昭公這個國君也不爭氣,只知游樂,不理國政。生母去世后,他在喪葬期間面無愁容,談笑自若,還外出打獵取樂。這樣,就使他更在國內失去民心。
大夫子;家羈見昭公越來越不像樣,非常擔心,幾次當面向昭公進諫,希望他鞏固王室的力量,免得被外人奪了政權。但是,昭公不聽他的勸告,照樣我行我素。日子久了,昭公終于覺察到,季孫宿等三卿在不斷壯大勢力,對自己已經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于是,他在大臣中暗暗物色反對三卿的大臣,尋找機會打擊三卿。不久,季孫宿死去,他的孫子意如繼續執政。大夫公若、邱孫、藏孫與季孫意如有矛盾,打算除掉季孫氏,便約昭公的長子公為密談這件事。公為當然贊成。公為回宮和兩個弟弟商量后,認為父親昭公肯定怨恨季孫氏專權,因此勸說昭公除掉季孫氏。
昭公聽說鄖孫、藏孫等大夫與季孫氏有矛盾,心里很高興,就秘密把他們兩人召進宮內,要他們一起來誅滅季孫氏。接著,又把子家屬召來,告訴了他這一密謀。不料,子家羈反對說:“這可千萬使不得!如果這是進讒者利用大王去僥幸行事,萬一事情失敗,大王就要留下無法洗刷的罪名。”昭公見他堅決反對,喝令他離去。但子家羈表示,現在他已經知道了這件事的內幕,就不能高官了,否則泄露出去,就不能擺脫責任。于是,他就在宮中住了下來。這年的秋天,三卿之一的叔孫豹因故離開都城,把府里的事情托給家臣翩戾掌管。昭公覺得這是個好機會,沒有人會去支援季孫氏,便使孫、藏孫率軍包圍了季孫氏的府第。
季孫意如來不及調集軍隊反擊,又不能得到叔孫豹的救援,只好固守府第。他向昭公請求,愿意辭去卿的職務回封地去,或者流亡到國外去。子羈勇建議昭公答應季孫意如的請求,但是,后孫堅持非把他殺掉不可。昭公覺得后孫的意見對,就聽從他的。再說叔孫豹的家臣翩戾得知季孫氏被圍的消息,和部下商量后認為,如果季孫氏被消滅,那末接下來會輪到叔孫氏,所以馬上調集軍隊救援季孫氏。昭公的軍隊沒有什么戰斗力,見叔孫氏的軍隊沖過來,馬上四散逃走。三卿中還有一家孟孫,見叔孫氏家已經出兵救援季孫氏,也馬上派兵前往。路上,正好遇到逃退過來的后孫,便把他抓住殺死。昭公見三卿的軍隊已經聯合起來,知道大勢己去,只好和藏孫一起出奔齊國避難。由于昭公早就失去了民眾,所以百姓對他的出奔并不表示同情;倒反覺得減輕了他們身上的重擔。
成語出處《毅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成語釋義比喻人在解除某種負擔后輕松愉快。
成語寓言故事及道理3:人杰地靈
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陽節,洪州閻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閣大宴賓客,當地知名人士都應邀出席。
王勃正好路過這里,也應邀參加。因為他才十四歲,所以被安排在不顯眼的座位上。閻都督的女婿很會寫文章,閻都督叫他預先寫好一篇序文,以便當眾炫耀一番。
大家酒酣之際,閻都督站起來說:“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歡聚一堂,不可無文章記下這次盛會,各位都是當今名流,請寫賦為序,使滕王閣與妙文同垂千古,話畢,侍候的人將紙筆放在眾人面前。
但是大家推來推去,沒有一個人動筆。后來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競將紙筆收下,低頭沉思。過了一會兒,王勃卷起袖口,揮毫即書。閻都督見是一個少年動筆,不太高興,走出大廳,憑欄眺望江景,并囑咐侍從將王勃寫的句子,隨時抄給他看。
才過一會兒,侍從抄來《滕王閣序》的開頭囚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輕,地接衡廬。”這四句的意思是:滕玉閣所在之處過去屬南昌郡治,現在歸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冀、鞍兩墾,地面連接衡山、廬山兩山。閻都督看了,認為這不過是老生常談,誰都會寫,一笑置之。其實,這十六個字把南昌的歷史和地理的概況都交代清楚了,縱橫交錯,起筆不凡。
接著,侍從又抄來了兩句,“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匝越。”閻都督看了有些吃驚。他想,這少年以三江(指荊江、湘江和浙江)為衣襟,又將五湖(指太湖、都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為飄帶,既控制著南方遼闊的楚地,又接引著東方肥美的越地,大有舉足輕重。扭動乾坤之氣。寫出這樣有氣魄的句子,不是大胸襟、大手筆是不可能的。
侍從接著抄上來幾句,更使閻都督吃掠:“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原來,王勃在這里用了兩個典故。前一個典故是說,物有精華,天有珍寶,龍泉劍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間。意思是洪州有奇寶。后—個典故是說,東漢時南昌人徐孺家貧而不愿當官,但與大守陳蕃是好朋友。陳蕃特地設一只榻,專供接待徐孺之用。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閻都督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欽佩,連聲稱贊“妙!妙!妙文難得!”再也不讓女婿把預先寫好的序文拿出來了。王勃寫完后,走到閻都督面前,謙遜他說:“出丑之作,望都督指教。”閻都督高興他說:“你真是當今的奇才啊!”于是重新就座,凈都督把王勃奉為—上賓,并親自陪坐。
成語出處: 唐·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成語釋義: “杰”,指有杰出才能的人。“靈”特別美好的意思。這則成語表示杰出人物在那里出生或他曾到過那里,所以那里就成了名勝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