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話寓言故事大全
中國童話寓言故事篇1:本領(lǐng)不分大小
公孫龍是個有學(xué)問的人,他手下有不少弟子,個個都身懷技藝,各有一套本領(lǐng)。公孫龍在趙國的時候,曾對他的弟子們說:“我喜歡有學(xué)識、有本領(lǐng)的人,沒有本領(lǐng)的人,我是不愿和他在一起的。”
有個人聽說了公孫龍,便前來求見,要求公孫龍收他做弟子。公孫龍見那人相貌平平,粗布衣帽,便問:“我不結(jié)交沒有本領(lǐng)的人,不知你有什么本領(lǐng)。”
那人說:“大的本事我沒有,只是我有一副好嗓門,我能喊出很大的聲音,使離得很遠(yuǎn)的人也能聽到。一般沒有人能像我一樣。”
公孫龍回頭問他的弟子們:“你們中間有沒有喊聲很大的人?”
弟子們爭相回答說:“我們都能喊大聲。”說著還用眼斜瞟著那個前來求見的人,顯出一種不屑的眼神。
那人說:“我喊出的大聲,非常人可比。”
公孫龍很有興趣地說:“那你們比試比試。”
于是弟子們推選了他們之中聲音最大的一個做代表,與那人一起走到五百步開外的一座小丘背后,向公孫龍這邊喊話。結(jié)果,除了那個人的聲音外并不見弟子的半點聲響。于是公孫龍把那人收留下來。可是,弟子們依然不免暗暗發(fā)笑,喊聲大又算什么本領(lǐng),喊聲大派得上什么用場呢?老師是斯文人,難道要找個一天到晚替自己吵架、吼叫的人么?弟子們都不以為然。
過了不久,公孫龍到燕國去見燕王,他帶著弟子們上路了。走了一段,不料碰到一條很寬的大河。可是河的這一邊見不到船,遠(yuǎn)遠(yuǎn)望那河對岸,卻停著一只小船,艄公蹲在船尾正無事可干。
公孫龍馬上吩咐那個剛收留的大嗓門弟子去喊船。那弟子雙手合成喇叭狀,放開嗓子大喊一聲:“喂……要船啦……”喊聲亮如洪鐘,直達(dá)對岸,那對岸船上的艄公站起身來,喊聲的余音還在河兩岸回響,以致慢慢傳到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地方。
對岸那只船很快搖了過來,公孫龍一行人上了船,原先那些不以為然的弟子深深佩服老師及那位新來的朋友。
看起來,只要是本領(lǐng),它總有用處,我們不應(yīng)該排斥或看不起小本領(lǐng),在關(guān)鍵時刻,小本領(lǐng)也能派上大用場。
中國童話寓言故事篇2:疥瘡的美德
從前,有個叫陳大卿的人得了疥瘡病,整天癢得他坐臥不安,別人也不大敢接近他。
一天,他的上司碰到了他,見他那副模樣,便笑話他說:“你可真舒服呀!”
陳大卿正兒八經(jīng)地說:“你別譏笑我。我這病可有五種美德,是其他的病所遠(yuǎn)遠(yuǎn)趕不上的呢。”
上司說:“哪五種美德?”
陳大卿說:“仁、義、禮、智、信,它都具備。”
上司問:“此話怎講?”
陳大卿不緊不慢地說道:“你看,這疥瘡不生在臉上,它為我保全了面子,這是仁;誰只要一接觸到它,它便毫不吝嗇地給予別人,傳染迅速,這是義呀;它常常奇癢難耐,引得人叉開手指去抓、去撓,這是講禮呀;它不生在別處,專揀關(guān)節(jié)縫里長,撲朔迷離,不大好捉摸,這可是它的智;每隔一段時間,它便定時發(fā)癢,總在那幾個時間來,不偏不離,這便是信。您說,這不正是它的五種美德嗎?”
上司所了陳大卿這些后,也哈哈大笑起來。
陳大卿與上司的對話,其實是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所鼓吹的“仁、義、禮、智、信”的諷刺,認(rèn)為那不過是像疥瘡一樣的病癥!
中國童話寓言故事篇3:人和公驢
最初,上帝在同一天創(chuàng)造了人和公驢。兩種動物本來是平等的,并無高下的差別。由于上帝的一種興趣,他在創(chuàng)造各種動物的泥里,加了不同的佐料。在創(chuàng)造人的泥里,他加了智慧和狠毒兩種佐料,而在創(chuàng)造公驢的泥里只加了溫馴地服從一種佐料。這樣,就在兩種動物中種下了差別的因素。
人建造了房子,過著較為舒適的生活,驢子卻不會。
人對驢子說:“住到我這兒來吧,我給你嚼干草。”
驢子感激不盡。
“不過,你得給我拉車,給我作為坐騎。”人說。
驢子認(rèn)為那是理所當(dāng)然。
“你不得偷懶,如果你敢發(fā)犟,我就抽你的皮。”人說。
驢子認(rèn)為那也不過分。
驢子長大了,后來它無緣無故地?zé)灒X得似乎有某種需要。
人發(fā)現(xiàn)了,說:“看來需要給你動點手術(shù)。”
下一頁更多中國童話寓言故事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