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夜夜操_麻豆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_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日本vs黑人hd

我愛古詩詞 > 名家名篇 > 雨巷 >

雨巷新課標教案

時間: 如英2 雨巷

  戴望舒也因“雨巷”贏得“雨巷詩人”的稱號。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雨巷新課標教案,希望對你有用。

  雨巷新課標教案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意象把握意境。 2.體會“丁香姑娘”的象征義

  教學難點、重點

  1.學習象征的用法 2.體會本文的象征意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通過朗讀來細細品味本文 2.通過細節進一步體驗感知

  二、教學步驟

  ㈠ 導入 :聽歌曲《雨巷》。

  同學們,在正式進入新課之前,我想先請大家聽一首歌。聽歌的時候請同學們一起閉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聽完歌曲,教師提問:這首歌給我們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個畫面?表達了怎么樣的感情?

  這首歌曲《雨巷》是根據我國現代的著名詩人戴望舒的同名詩歌改編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優美的詩歌,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詩人通過這首詩歌到底要表達怎么樣的感情,看看與同學們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巷》,走進戴望舒的內心世界……

  ㈡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的編輯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抗戰爆發后,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詩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后,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㈢ 難讀字整音

  彳亍 :(chi chu)慢步走,走走停停。 圮(pi) :毀壞、崩塌。

  太息(tai xi):嘆氣。

  ㈣聽課件中的朗誦。分析詩歌

  1 課文讀完了,我們感覺到什么了?這首詩歌美嗎?

  2 總體梳理詩歌內容(中間穿插學生的朗讀與背誦,要讓學生把這首詩歌大致背出。)

  明確:整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富有美感卻又充滿著濃重憂傷的抒情意境。現在讓我們走進這首詩歌,一起感受詩歌的意境。

  首先第一段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江南梅雨季節小巷深處的陰沉圖景:悠長寂寥的巷子,綿綿不盡的細雨,灰蒙蒙雨簾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這樣的環境里,詩人心中懷著一點朦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這究竟是怎樣一位姑娘呢,我們繼續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樣的色彩和芬芳又憂愁抑郁。她與詩人一樣“冷漠,凄清又惆悵”。哀傷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詩中凄涼的意境更加突出。(2、3)終于,詩人期待的姑娘如夢幻般的出現了,她美麗結著愁怨。默默地“走近”,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4)等詩人跟蹤而去,姑娘卻象夢幻一樣消失在雨的哀曲里了(5,6)在最后一節里除將“逢著”改為“飄過”之外,詩句與音節與第一節完全一樣,詩人低回詠唱中重疊往復,一個失意者的孤獨和惆悵躍然紙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傷的,但他并沒有放棄追求,仍在繼續希望著,追求著。(我希望……)

  段落分析

  一 (1) “我”希望遇見丁香姑娘。

  二(2-6)“我”遇見丁香姑娘。

  三 (7) “我”希望再次遇見丁香姑娘?

  3、由意象體驗意境

  我們體驗到了這首詩的低沉、哀怨和無奈。我們也認定了這首詩是美的。那么,我們的感覺和體驗是如何獲得的?我們為什么認為它很美呢? (意象)

  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墻……(由這些意象,結合本詩說一段話)

  他很孤獨,也很寂寞,在綿綿的細雨中,“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在這樣陰郁而孤寂的環境里,他心里懷著一點朦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個姑娘被詩人賦予了美麗而又愁苦的色彩。她雖然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樣的憂愁”。她的內心充滿了“冷漠”“凄清”和“惆悵”。她和詩人一樣,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無言,“像夢一般地”從自己身邊飄過去了,走盡了這寂寥的雨巷。

  在詩中,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獨立,但卻使我們覺得形象之間有著某種聯系,共同具有某些東西。形象構成了一種特殊關系。在這朦朧的意象中,作者究竟想要說什么?

  有人說,《雨巷》是詩人用美好的“想象”來掩蓋丑惡的“真實”的“自我解脫”,是“用一些皂泡般的華美的幻象來欺騙自己和讀者”,除了藝術上的和諧間律美外,“在內容上并無可取之處”。

  有人說,這詩如中國的水墨寫意,只盡情地渲染情感,發散著自己憂愁與迷惘,“我喜歡你彷徨中的美麗,我銘骨你遺憾時的憂傷”。

  1).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對江南雨巷有著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寂靜、幽深、濕潤,小巷兩邊是寂寞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背景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給人豐富的想像空間。

  2).油紙傘。這是件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這一方面避免喧賓奪主,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油紙傘本身具有復古、懷舊的特點,和幽深寂靜的江南小巷相遇,飄著寂寥的雨,整個情景平添一份冷靜、凄清氛圍

  3).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到底是什么樣的呢?

  丁香花開在暮春時節,花的形狀象結,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璟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攤破沙浣溪沙》)全詞是: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碧波三峽望,接天流。

  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4)寫作背景

  “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 有句俗語叫“文如其人”。作者戴望舒是怎樣一個人呢?了解了詩人,能更好地理解詩作。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一年多以前,他與同學杜衡、施蟄存、劉吶鷗一起從事革命的文藝活動,并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用他的熱情的筆投入了黨的宣傳工作。1927年3月,還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在孤寂中嚼味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望舒草/序》)他這時候所寫的《雨巷》等詩中便自然貯滿了彷徨失望和感傷痛苦的情緒。這種彷竹感傷的情緒,不能籠統地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現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來在詩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則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誦再現了這部分青年心靈深處典型的聲音。在這里我們確實聽不到現實苦難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號。這是低沉的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從這傾訴和自白里,我們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滅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嗎?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詩句里流動。即使是當時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著“欺騙”。人們讀了《雨巷》,并不是要永遠彷徨在雨巷。人們會憎惡這雨巷,渴望出離這雨巷,走到一個沒有陰雨,沒有愁怨的寬闊光明的地方。

  5)象征主義

  象征主義(Symbolism)是十九世紀末期流行于歐洲(主要是法國)的藝術思潮。它的產生是對印象派藝術和寫實主義所標榜的原則的反動,企圖用視覺形象表達神秘和隱蔽的感覺。象征主義思潮創造了新的語言,開辟了表現的新途徑。這種象征語言可稱為「情緒的象征」,即通過細致復雜的一剎那感覺,來探測心靈深處最隱蔽的內容。在象征主義藝術家看來,可視的世界和不可視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無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應和溝通的。因此,這類象征不論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語言,都是非常蒙膿和難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傾向。

  這種藝術流派于“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第一個大量利用象征主義方法寫詩是李金發。戴望舒早期的創作也明顯地接受了法國象征派的影響。他的創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有人說;本詩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運用象征手法,使詩的意境深邃、豐富,并具有含蓄美。那么的象征他的象征意義會有哪些呢?

  古人在詩里以丁香結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則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詩人在《雨巷》中運用了新鮮的現代語言,來描繪這一雨中丁香一樣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與古典詩詞中套用陳詞舊典不同,也與詩人早期寫的其它充滿舊詩詞調子的作品迥異,表現了更多的新時代的氣息。“丁香空結雨中愁”,沒有“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更能喚起人們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時代的憂愁的領域里,這個形象是一個難得的創造。

  在古代詩詞里,雨中丁香結是以真實的生活景物來寄托詩人的感情。《雨巷》中那個在雨中飄過的丁香一樣姑娘的形象,就帶上了更多的詩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景,又是作家馳騁藝術想象的結晶,是真實與想象相結合所產生的藝術真實的形象。戴望舒說:“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詩論零札》十三)我們說《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鑒于古典詩詞,又超越于古典詩詞,最主要的即因為它是詩人依據生活的經驗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創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歸納]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找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處。”(《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情深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征派詩歌藝術的幽微精妙的去處。

  (6)藝術特色

  1.《雨巷》的音節特色(葉圣陶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總體節奏:舒緩悠揚

  ①詩行的頓數基本為三頓,加上詩歌語言的音質配合,因此讀起來有舒緩悠揚的效果。

  ②單字頓都設置在詩行的行首。韻律詩停頓時需基本一致,而詩行間停頓稍長,節與節之間停頓更長,《雨巷》單字頓放行首,一開始就拉長了這個字的韻尾,起著一種強調、舒緩的效果。

  ③復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節為例“象我一樣”“象我一樣地”第四節“象夢一般地”“象夢一般地凄婉迷茫”等連貫上下句式,可以說是詩歌內在的巧妙拉長,形成了詩歌回環疊唱的效果,使閱讀時有起勢—強調—飛躍的遞進效果。復沓藝術運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詩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尋夢者》如“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復沓也表現在《雨巷》首尾兩節上,從而使詩歌節奏顯得整齊和諧。

  ④詞的重疊運用

  有時在同一行詩中,如“悠長,悠長”,有時在兩行詩的隔開處,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時在詩節的分開處,如二、三節間的“彷徨”。

  詞的重疊把時值相同的停頓復沓化了,從而形成了舒緩悠揚的節奏。《雨巷》在音節運用上又是靈動、變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詩歌的押韻

  《雨巷》共7節,每節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長,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詩行中反復出現形成了一種悠長的旋律,這樣的音質就同詩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調很好地融合起來。這也是音節要舒緩悠揚的原因所在。詩歌的外在形式是要為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和內容而服務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韻尾、用音節的舒緩悠揚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辭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來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句是排比。這幾句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畫得非常嫵媚,但卻帶著淡淡的憂愁,表現詩人對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難以實現的惆悵。同時反復吟詠也增強了詩歌的音樂美,營造了一種幽深空蒙的意境。

  4.詩歌的用詞

  《雨巷》在用詞上也別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濃的帶有情緒色彩的雙音詞,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等借以表達詩人朦朧而又感傷的詩情。

  彷徨、芬芳、惆悵這些雙聲疊韻詞本身就代表著音韻和節奏,把它們巧妙地放在詩行中,形成了精巧優美,舒緩涌動而又迷蒙空靈的意境。

  雨巷新課標教案二

  學習目標

  1. 通過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創設;

  2. 分析藝術表現手法,體會不同手法產生的不同效果;

  3. 品味語言,把握不同詞語帶來的不同感情傾向;

  4. 在朗誦中整體感受作者的寫作風格。

  重難點分析

  1.詩中思想內容的分析是重點

  2.分析新詩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學習的難點。

  一、背景知識

  1.現代詩派簡介

  得名于施蟄存主編的《現代》文學月刊,圍繞這個刊物并創作詩歌風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稱為現代詩派。20世紀30年代中期是現代詩派的鼎盛時期。它是對象征詩派與新月詩派變革性的繼承與發展,它的核心是象征主義。

  2.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夢鷗。浙江杭縣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學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做宣傳工作。1928年在上海與人合辦一線書店,出版《無軌列車》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書店,出版《新文藝》月刊。1931年加入中國左聯。1932年自費赴法國,在里昂中華大學肄業。一年后到巴黎大學聽講,受法國象征派詩人影響。1935年回國。次年創辦《新詩》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及詩刊《頂點》。還曾主編過《珠江日報》和《大眾日報》副刊。同時組織“文協”香港分會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領香港后曾被捕入獄,受傷致殘,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1949年回到內地在國際新聞局法文組從事翻譯。1950年因氣喘病去世。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戴望舒詩選》《戴望舒詩集》,另有譯著等數十種。為中國現代象征派詩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詩歌主要受中國古典詩歌和法國象征主義詩人影響較大,前者如晚唐溫庭筠、李商隱,后者如魏爾倫、果爾蒙、耶麥等,作為現代派新詩的舉旗人,無論理論還是創作實踐,都對中國新詩的發展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在詩的內容上他注重詩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3.作品時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葉圣陶先生稱贊這首詩為中國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

  二、基礎知識

  1. 字音字形辨識

  支撐(chēng)彷徨(huáng)寂寥(liáo)惆悵(chóu)頹圮(tuípǐ)彳亍(chì chù)

  2. 詞語辨析

  ①彷徨 彳亍

  “彷徨”在一個地方來回走,不知往哪里走,猶豫不決。

  “彳亍”指走走停停的樣子。

  三、學法指導

  1.分析新詩也要從詩的意象、意境、語言、情感、寫作技巧五個方面去把握,不能單憑直觀感覺。

  2.從分析語言入手,學會咀嚼語言,分析不同詞語呈現出的不同意味。

  3.鑒賞詩歌還要注意不同技巧產生的不同效果,結合自己的寫作經驗進行體會。

  四、問題導航

  1.“丁香一樣的姑娘”是指什么?

  2.你能感受到《雨巷》采用了什么寫作手法嗎?

  3.為什么“丁香一樣的姑娘”要在雨中哀怨,彷徨?

  4.你會為《雨巷》配什么樣的畫面和音樂?

  五、課外拓展

  1.品析自讀課本中《錯誤》一詩,請說說“你”是位什么樣的人。

  2.相關學習網址:

  戴望舒及作品介紹

  戴望舒紀念館六、自我檢測

  1.給下列字注音

  俯臥撐( )彷徨( )寥寥無幾( )惆悵( )風流倜儻( )枸杞( )頹圮( )

  2.根據讀音,補出字形

  Yōu( )愁 tuí( )廢 liáo( )闊

  3.文學常識

  ①戴望舒因一首詩成名后,被稱為 ,他曾赴法國留學,深受法國象征主義的影響。象征主義常常在朦朧的意境中表達出幽微精妙的感情。

  ②關于“新詩”的一些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現代詩歌的主流是“新詩”。

  B.“新詩”打破了近體詩嚴格的格律束縛,創造了很多新樣式,語言上是運用現代白話。

  C.“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創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詩體。

  D.“新詩”不必講究格律,不必講究押韻。

  4.《雨巷》一詩中重疊和反復手法的運用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

  1.俯臥撐(chēng)彷徨(huáng)寥寥無幾(liáo)惆悵(chóu chàng)風流倜儻(tì tǎng)枸杞(qǐ)頹圮(tuí pǐ)

  2.憂愁 頹廢 寥闊

  3.①雨巷詩人②D項,“新詩”仍然有格律詩,依舊要保持押韻的特點,只是相對自由一些。

  4.這首詩音調和諧,節奏舒緩。全詩七節,每節六行,每行雖然長短不一,但詩句的停頓卻很有規律。詩中多處運用重疊和反復的手法,如“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首尾兩節除個別詞語和標點不同外,其它語句完全相同。這種手法構成了聲音和感情的回環往復,強化了節奏感和音樂性,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同時也使得全詩籠罩在纏綿悱惻、揮之不絕的愁緒中。

  2 詩兩首——雨巷教案

  [教學目標]

  一、反復朗讀,體會本詩的意境美。

  二、了解“自由詩體”的特點。

  三、深刻體會詩歌中借物抒發的內心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一、學習象征的用法

  二、分析“雨巷”、“我”、 “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詩歌大國,詩人眾多,其詩風更是多種多樣。哀婉低沉者有之,雄渾豪放者有之。即使同一作家,其詩風也有諸多變化。以浪漫主義大師郭沫若來說,雖然大多是《女神》、《太陽禮贊》等感情奔放的豪邁之作,也有象《天上的街市》這樣細膩婉約的詩歌。同樣地,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感情激烈,直接謳歌對祖國的熱愛;而《雨巷》則哀怨凄傷,主旨寓于意象之中。

  二、作家介紹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1928年后成為水沫社和其后的《現代》雜志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派詩歌。1932年后留學法國、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1941年底香港淪陷,被日軍抗日罪名下獄,在獄中保持了民族氣節,次年春被營救出獄。抗戰勝利后回上海教書,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區。1950年因病逝世。

  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等。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的明朗、沉摯。

  三、創作背景

  《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約作于政治風云激蕩,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說月報》,編輯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并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雨巷》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一把油紙傘在悠長寂寥的小巷中行走,這首詩既實又虛。

  四、整體把握

  (1)教師朗讀或聽錄音(學生進入想象,讓學生聞到丁香花的味道,并找出自己比較喜歡的句子)。

  (2)學生齊讀(學生結合生活閱歷,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并叫一學生到黑板那畫出來)。

  (3)詩歌可分三個部分:

  A、彷徨求索(1—2)——尋找理想。

  B、理想出現(3—4)——可望而不可即。

  C、距離拉開(5—7)——繼續彷徨追求。

  《雨巷》寫詩人“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里,詩人希望能遇上一個丁香般結著憂愁的姑娘,這姑娘也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地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詩人的想像似乎變成了一種現實,丁香姑娘真的走近了,飄過了,投出“太息般”“凄婉迷茫”的眼光,最終又消失在雨巷盡頭處。詩中塑造了兩位彷徨者的形象,他們在彷徨中探尋著,相互走近又相互遠離。這是詩人與理想的邂逅,又是詩人與理想的失之交臂。

  五、課文分析

  1、怎樣理解和欣賞《雨巷》中的兩個主要意象?

  (1)雨巷。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幽深潮濕,兩邊是寂寥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意象具有很強的視覺效果,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懷著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期待什么?

  (2)丁香。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丁香常見的有白色,紫色兩種,外形單薄細弱,往往用來代表孤高,漂亮和憂愁。詩人將這種美賦予“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詩人心中的理想,這種理想是高潔,美麗的。但這種理想即如丁香花姑娘,一瞬即逝,不可把握,給人暫時的安慰,留下的卻是永久的懷念和無限的惆悵。

  2、“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低調的情感呢?

  明確:《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1927年3月,他因宣傳革命而被反動派當局逮捕拘留過,“四一二”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忍受著“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

  3、能否將第四節“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飄”字改成“走”字?為什么?

  明確:不能。因為這個姑娘不是真實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想象的人物是沒有“重量”的;且“飄”字與后面的“夢”構成了最佳組合,“飄”字生動地描寫出了詩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飄忽朦朧的特點。

  4、詩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這么快就消失了?

  明確:(1)因為詩人只是與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沒有理由留下來,離開詩人是理所當然的。

  (2)因為這個“丁香姑娘”本來就詩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沒有存在過。

  5、第六節中這位姑娘逐漸消失時用了3個狀語“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將這個短語去掉?

  明確: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里”,是這個悲劇的背景音樂,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涼的氣氛。這個悲劇是漂亮的“丁香姑娘”從顏色到芬芳,從眼光到惆悵樣樣地在詩人眼前無情地消失,這個音樂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詩人此刻內心無以言表的悲哀。總之,這個“雨的哀曲”烘托了氣氛,渲染了詩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6、詩中寫這位姑娘的眼光時,兩次用到了“太息”這個定語,這有什么好處呢?

  明確:也許是為詩人的憂郁嘆息,也許是因為她最佳的惆悵嘆息,也許是為雨巷頹墻嘆息,也許是為這個時代嘆息,甚至可以理解為詩人通過姑娘的眼光為國家而發出嘆息。

  六、藝術特點,(先分組討論,再歸納總結)

  (1)象征手法,意蘊深遠。

  詩人表面上是寫對一個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的理想破滅后的惆悵,實際上卻象征著當時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

  (2)音節和諧,節奏優雅。

  全詩7節,每節6行,盡管句子有長有短,但詩句停頓卻很鮮明,如: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3)詩中多處運用重疊反復的手法,回環往復,低吟輕唱,不僅增強了詩的抒情氣氛,同時也美化了聲律。

  七、拓展研究

  詩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實寫還是虛寫?

  明確:觀點一:此詩不是某些人所說的表達“詩人對革命失敗的苦悶與追求”的“政治“化了的詩歌,它就是一首情詩,詩中的”“丁香姑娘”即使沒有從詩人身邊經過,也至少從詩人的幻覺中經過,應該是實指,絕不是“理想的象征”,詩人此時已22歲,為愛情寫詩,難道不正常嗎?

  觀點二:這位姑娘既實又虛。詩人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愿明說,或者根本說不出來。這時“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許是真的。

  八、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重點分析了詩中的兩個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對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讀,拓寬了我們的思路,同時對這首詩有了新的理解。

  九、作業設計

  以“丁香”“雨巷”等為意象,寫一篇關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豐富,不少于300字。

  “丁香”意象的研究性閱讀

  教學目標:1、探討“丁香”在古典詩詞中的常見寓意,并借此解讀現代詩詞作品,加深寓意的領會。

  2、啟發有意識地積累一些常見意象的寓意,以便準確把握其他詩詞作品。

  3、實踐詩歌的一般閱讀規律,培養自主閱讀、自主鑒賞的能力。

  教學重點:探討“丁香”在古典詩詞中的常見寓意,并借此解讀現代詩詞作品,加深寓意的領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 導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圍繞丁香花來作一個研究性閱讀。看看這一意象在古典詩詞、現代詩文中寓意。

  (一) 認識丁香:丁香類似于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征。(美麗、高潔)。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為丁香結。

  (二)了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征意義

  明確: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結和雨中惆悵聯系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這首詩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結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

  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用丁香結,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的表現方法。

  過度:我們了解了“丁香”在古典詩詞中的基本意象,或許能幫我們更好地把握現代詩詞中的其他內容。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戴望舒的《雨巷》,在詩中作者創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看看是否有同樣的意味。

  二、欣賞《雨巷》

  雨巷[1]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chì | chù)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pǐ)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三、誦讀、整體感知。

  (一)聽錄音,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二)自由朗讀。回答以下問題:

  1 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

  明確:憂愁的,哀傷的。

  2 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著意表現詩歌的這種憂愁、感傷的基調?

  ①詩人在描寫"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 "凄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寫雨巷時,用了"頹坦" "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圖

  過度:大家讀了一遍,便有了這么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創作背景與作者生平 。

  四、創作背景與作者生平

  明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主要有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與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成名作《雨巷》被葉圣陶先生譽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于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雨巷》這首詩寫于1927年夏天。當時全國處于白色恐怖之匯總,戴望舒因曾參加進步活動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著大革命失敗后的幻滅與痛苦,心中總充滿了迷惘的情緒和朦朧的希望。《雨巷》一詩就是他的這種心情的表現,其中交織著失望和希望、幻滅和追求的雙重情調。這種情懷在當時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五、明確《雨巷》中意象的象征意義。

  雨巷:陰冷、灰暗的社會現實。

  丁香一樣的姑娘:《雨巷》想象了一個如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憂愁,也有丁香一樣的美麗和芬芳。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個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六、《雨巷》一詩中重疊和反復手法的運用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雨巷》這首詩音調和諧,節奏舒緩。全詩七節,每節六行,每行雖然長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幾行,但詩句的停頓卻很有規律。詩中多處運用重疊和反復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行著”“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兩節,除“逢著”換“飄過”外,其他語句完全相同。詩句的重疊反復,構成聲音和感情的回環往復,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全詩每節第3、6行押韻,一韻到底,保證了音韻的和諧一致,使詩從頭至尾保持了一種鮮明的音樂效果。

  七、詩作鑒賞

  《雨巷》1927年夏天,寫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將它投寄到《小說月報》。當時代理《小說月報》編輯的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并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

  一首好的抒情詩,應該是藝術美的結晶。它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喚起人們審美的感情。然而多年來,《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詩作,卻被視為象征派和現代派的無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學史的視野外;直到最近,人們才像觀賞出土文物一樣,把這些作品從遺忘的塵土中挖掘出來,又重新看到了它們身上的藝術光輝。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創作道路上,只給我們留下來九十多首抒情短詩,《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到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出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雨巷》就是這樣。這首詩寫的是梅雨季節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果然,夢幻般的姑娘出現了。她有著“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像“我”一樣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時,“我”看到她是那樣地哀怨、憂愁,投出的目光“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她并沒有停下來,而是“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一般,飄過“我”的身旁。姑娘最終消失在雨巷盡頭“頹圮的籬墻”邊。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個人,孤獨地行著,繼續渺茫地希望著、期待著……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愿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她”出現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嘆。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八、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確: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明確: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六、布置作業。

  結合詩歌,寫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設自己是詩人,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塊青磚。總之體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九、板書設計。

184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 偷偷要色偷偷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黄片毛片免费观看 | 黄a大片 |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 | 天天看片网站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欧美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一级片 在线播放 | 99久久99视频 |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av一区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色之综合天天综合色天天棕色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做爰视频网站 | 日日狠日 | 成人三级视频 | 2015小明看日韩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蜜臂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黑丝在线播放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网站 | 欧美亚洲精品在线 | 无遮挡羞羞视频 | 国产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32页 | 色吧首页dvd | 亚洲精品456人成在线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一a一级片 | 丝袜天堂|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9精品视频在线 | 2019中文字幕视频 | www.黄色网.com | 久久精品小视频 | 欧美黄色一级片视频 |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