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徐志摩的美好詩歌
作為那個時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個普通知識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對民族命運有過深刻的思考。下面是小編帶來關于徐志摩的美好詩歌的內容,歡迎閱讀!
徐志摩的詩 《月下雷峰影片》原文
月下雷峰影片①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影,
滿天稠密的黑云與白云;
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
明月瀉影在眠熟的波心。
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
團團的月彩,纖纖的波鱗——
假如你我蕩一支無遮的小艇,
假如你我創一個完全的夢境!
①此詩寫于1923年9月26日。志摩在《西湖記》中說:“三潭印月——我不愛什
么九曲,也不愛什么三潭,我愛在月光下看雷峰靜極了的影子——我見了那
個,便不要性命。”
徐志摩的詩 《月下雷峰影片》賞析
“三潭印月——我不愛什么九曲,也不愛什么三潭,我愛在月下看雷峰靜極了的影
子——我見了那個,便不要性命。”徐志摩在《西湖記》中說的這段極情的話,自然是
詩人話。然而正是詩人話,月下雷峰靜影所具有的夢幻效果就可想而知,雖然這其中更
必然滲透了詩人隱秘的審美觀。
然而要讓讀者都進入詩人這個審美世界,并非一種描述能夠做到。描述可以使人想
象,卻不能使人徹底進入。詩所要做到的,便是帶領讀者去冒險、去沉醉,徹底投入。
詩仿佛是另一個世界,有另一雙眼睛。“我送你一個雷峰塔影,/滿天稠密的黑云與白
云;/我送你一個雷峰塔頂,/明月瀉影在眠熟的波心。”這第一闋如果沒有“我送你”
三個字,不亞于白開水一杯;借助“我送你”的強制力,所有平淡無奇的句子被聚合。
被突出的“雷峰影片”由于隱私性或個人色彩而變成一杯濃酒。第二闋則將這杯濃酒傳
遞于對飲之中,使之飄散出了迷人的芬芳:“假如你我蕩一支無遮的小艇,/假如你我
創一個完全的夢境!”至此,詩人將讀者完全醉入了他的“月下雷峰影片”里。
《月下雷峰影片》僅短短八句,其濃郁的詩意得力于卓越的構思手法。即詩人自我
的切入。由于自我的切入,寫景不再成為復制或呈現,寫景即寫詩人之景——“完全的
夢境。”在切入之時,現實的我抽身離去,自我的情感看不見了,個人的經歷、思想看
不見了,閃耀于讀者眼前的是自然之美的形體和光輝。整首詩的韻律就是情感和思想的
旋律。正如《雪花的快樂》建筑于“假如”這一脆弱的詞根,這首小詩的美學效果也是
借助“假如”而顯現。第一闋景物實寫和“我送你”的強制,由于有了“假如”的虛擬、
緩和,使美妙的設想得以如鳥翅舒展、從而全詩明亮美好起來。
《月下雷峰影片》既立體地呈現了自然美景,又夢幻地塑造了“另一個世界。”當
詩人逃離現實而轉入語言創造,哪怕小小的詩行也可觸出靈魂的搏動。這首小詩所具有
的蕩船波心的音樂美,顯然得力于疊音詞的運用。《月下雷峰影片》尤如一曲優美小夜
曲,望不見隔岸的琴弦,悠悠回蕩的琴音卻令人不忍離去。
有關徐志摩語錄推薦:
1) 分開后,明明只是獨自一人,卻為何依然解脫不了兩個人?--徐志摩
2) 由于我們過于習慣在別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導致在自己面前偽裝自己。--徐志摩
3) 幾年后,發現無數的感情不撕自碎,原本都不完整,就不需要撕碎。--徐志摩
4) 我是極空洞的一個窮人,我也是一個極充實的富人--我有的只是愛
5) 永遠不要欺騙女人,因為我們一眼就能看穿。你知道男人和女人,說謊的最大差別在哪里嗎。男人說謊是要讓自己覺得好過,而女人說謊呢是要讓對方好過,我們選擇欺騙,是因為不想傷害深愛的人,我們不是故意的,只是沒有傷害對方的勇氣,所以才隱藏真正的答案。
6) 夕陽西下,是我最想念的時候,對著你在的那個城市,說了一聲:我想你,不知道,你是否聽得到。
7)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8) 面對,不一定最難過。孤獨,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擁有。不要因為寂寞而錯愛,不要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
9)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傷感,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