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又驚艷的宋詞
3、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里,手挼紅杏蕊?!T延已
4、一池萍碎。三分春色: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K軾
5、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纹?/p>
6、兩地離愁,一尊芳酒凄涼,危闌倚遍?!躺臁短K武慢》
7、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疊?!翖壖?/p>
8、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赜^
9、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K軾
10、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钋逭?/p>
宋詞發展
在唐朝時已經出現,最初在民間流行。經過五代到兩宋,詞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宋詞以描寫艷情為主。張炎說:“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蓋聲出于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詞源》卷下)就是對這方面特征的一個總結。宋詞是中國文學發展第一個抒寫艷思戀情的專門文體,“詩言志詞言情”、“詞為艷科”都是宋詞這種創作主流傾向的歸納。宋詞的題材集中在傷春悲秋、離愁別緒、風花雪月、男歡女愛等方面,與“艷情”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被后人推尊為“豪放詞”開山祖的蘇軾,其絕大多數詞仍屬“艷科”范圍。即使是“艷情”之外的題材,也要受到主流傾向的滲透,或多或少地沾帶著“艷”的情味宋詞創作的主流傾向,正屬于被孔子屏棄的__靡的“鄭衛”之聲一流,與風雅篇什背道而馳。它只有表層次上的享樂生活追求,決沒有深層的意蘊供回味。所以,宋詞人們一面沉湎于聲色的快樂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飾,自我辯解,“自掃其跡”。后人“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也為其曲意解釋。貪圖享受,人所難免,興發情動,形諸歌詠。事后又覺得不合雅趣,有失顏面。這種矛盾普遍存在于歌詞的創作之中。如能將艷情的表述含蓄化、朦朧化,似有興寄,讓接受者產生無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將字面、句子、聲韻皆加以鍛煉,使其具有典麗高雅之風貌,豈不是兩全其美?基于這樣的立場,“去俗復雅”作為宋詞創作的主要努力方向,從不自覺到自覺,從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創作流派,從創作的實踐到出現較完整。
詩和詞的區別
一、形式不同。
詩句式整齊,而詞不整齊。格律詩只用平聲韻,一韻到底,隔句押韻,首句可壓可不壓。詞平仄通壓,中間可以換韻,韻腳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規定。
格律詩第二、第三兩聯必須對仗,而詞的對仗卻靈活得多,沒有統一的要求。
二、語言風格不同。
詩顯得莊重,詞顯得嫵媚。“詩言志”,詩多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沉浮為主。因為“詞言情”,詞則多寫男女愛情、相思離別和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三、題目方面不同。
詩是自由取題目的,而詞必須有詞牌名。我們看到的“憶江南”其實是詞的詞牌名,常見的詞牌名還有“漁歌子”、“滿江紅”、“水調歌頭”等。
詞牌名就相當于今天歌曲的曲譜,不同詞牌有不同的曲調,詩人拿到譜曲然后填詞就是作詞的過程。不同的詞牌也有不同的感情基調。比如“憶江南”就是婉約的感情。
四、和音樂的關系方面不同。
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詩”,合樂的叫“歌”,統稱為詩歌。但是詩最終與音樂分離。而詞是在音樂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音樂性是詞的最基本特征,是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